父辈枭雄儿子不及,马英九父亲马鹤凌至死不忘两岸统一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5-03-31 03:09:11

马鹤凌和马英九这对父子,是两岸关系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马鹤凌是个硬核的老派人物,生在战乱年代,经历过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最后带着对统一中国的执念走到人生终点。

而马英九呢,作为台湾地区曾经稍微领导人,掌权八年,却没能在父亲的期望上迈出关键一步。

两人的对比挺耐人寻味,一个是满腔热血的统派前辈,一个是谨慎到有点保守的现实派政客。

马鹤凌的过往

马鹤凌1920年11月9日出生在湖南湘潭,家里条件不错,父亲马立安是个地方上的大户,手里有几百亩田地,还开过商铺,清末时候还当过团练头头,算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

马鹤凌小时候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眼界比一般人开阔。

他后来上了岳云中学,这学校是教育家何炳麟办的,在那个年代出了不少名人。他在那儿读书时,正赶上国家动荡,民族主义的情绪在他心里扎了根。

1930年代,马鹤凌考进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学的是公共行政。

这学校是国民党培养干部的摇篮,他在那儿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国家统一有了更深的认识。

毕业后,马鹤凌没留在大陆,而是去了香港,开了一家露天茶餐厅。

那时候香港是殖民地,他一边做生意一边观察局势。他在香港认识了秦厚修,两人结了婚。秦厚修后来成了他一生的伴侣,也在关键时刻帮他撑起了家。

1948年,国共内战打得不可开交,马鹤凌作为国民党的一员,提前去了台湾。1949年,他又冒险回大陆接母亲,结果因为秦厚修要生孩子,滞留在香港。这一年,马英九在香港出生。

他带着全家回到台湾,住进青年服务团的宿舍,日子过得紧巴巴,秦厚修还得靠缝军衣挣点钱贴补家用。

他自己呢,在国民党里一步步往上爬,干过行政院青年监督委员会主任、国民党绩效委员会副主席这些职务,算是站稳了脚跟。

马鹤凌在国民党内部一直是个坚定的统派,觉得台湾跟大陆分隔是历史造成的悲剧,必须得解决。

金门炮战刚消停没多久,他就让女儿马以南通过香港给大陆的亲戚送信,想知道老家的情况。

1980年代,他年纪大了,慢慢退出政坛,但心思还是没变。后来他终于在台北见到妹妹马云英,隔了四十多年,兄妹重逢,他激动得不得了。

1995年,他亲自回大陆,走遍南京、重庆、湖南,祭祖的时候满脸都是对故土的眷恋。

大陆发大水,他捐了100万新台币给湖南老家,身体已经不好了还惦记着这些。

他写遗书,里面明确说希望马英九能推动两岸统一,还提到“汉满融合”这种老派的想法。

2005年11月1日,他因为心脏病去世,骨灰盒上刻着“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和“协强扶弱,一起迈向大同”,这几句话是他一辈子信念的总结。

从湖南到台湾,他这一路走来,始终没放下对统一中国的执念。

马英九的政治路

马英九1950年7月13日生在香港,随父母到台湾省,算是“外省第二代”。

他从小成绩好,考进台湾大学法律系,后来又去美国拿了纽约大学的硕士和哈佛的博士学位。

回台湾省后,他给蒋经国当过英文翻译,算是进了政治圈的核心。

他起点高,年轻时就当过行政院研考会主委,是当时最年轻的阁员。后来他还干过法务部长、台北市长,一路顺风顺水。

马鹤凌去世那年,马英九当上国民党主席,成了蓝营的头头。2008年,他胜选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连任到2016年。

这八年,他手上握着实权,按理说有条件推动两岸关系往前走。

马英九确实也干了些事,比如开通两岸直航、直邮、旅游,还签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让两岸经济联系更紧了。这些政策给台湾带来不少实惠,贸易额蹭蹭上涨,游客也多了起来。

但说到统一,马英九就停住了。

他提出“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政策”,听着挺中庸,其实就是想拖着。

他还搞了个“一中各表”,意思是两岸都认一个中国,但各自解释。

这说法挺模糊,跟大陆的“一国两制”完全不搭边。我们一直推统一,他却老想着维持现状,不往前迈步,也不明确拒绝。

马英九不是没能力,他法律出身,脑子清楚,英语也好,跟美国那边沟通没问题。可他政治上太小心了,国民党内部派系多,他忙着平衡,谁也不想得罪。

绿营那边天天盯着他,只要有点亲大陆的动作,就被骂“卖台”。他怕担风险,怕失民心,结果就卡在中间,啥也没干成。马鹤凌临死前叮嘱他推动统一,他却连个明确的表态都不敢给。

蓝营式微统一渺茫

马英九卸任后,两岸关系急转直下。

他在位时好歹还有点交流基础,他一下台,民进党蔡英文上来了,直接把这局面搅得更乱。蔡英文不认“九二共识”,我们大陆也不客气,断了官方联系,军机军舰天天绕台,经济上也开始卡台湾。

马英九留下的三通成果被打折扣,两岸气氛越来越紧张。

国民党这边也好不到哪去,马英九之后,朱立伦、洪秀柱这些人当主席,都没啥号召力。党内派系斗来斗去,谁也收拾不下了局面。

蔡英文上台后,国民党丢了大部分党产,资金链断了,士气更低。到了2020年、2024年选举,国民党接连失利,台湾“立法院”113个席位,民进党占61个,国民党只有39个,蓝营彻底被压着打。

现在的国民党,对大陆的态度也变了味。以前是统派占主流,现在不少人开始往绿营那边靠,甚至有人公开说“大陆是台湾威胁”。

江启臣就这么讲过,蓝营的老底子统派思想淡了不少。反过来,民进党这边对大陆越来越不信任,蔡英文推“去中国化”,搞“台独”教育,两岸分歧越拉越大。

马鹤凌那代人,经历过战争,分裂对他们来说是切肤之痛。他从湖南到台湾省,几十年的颠沛流离,让他觉得统一是民族的出路。

他临死前还想着马英九能接棒,可现实是,马英九没那个胆子,也没那个环境。

台湾这几十年的变化太大,本土意识起来了,年轻人不认“一个中国”,马英九就算想推统一,也得掂量民意。

大陆政策也变了,马英九在位时,大陆还愿意谈“和平统一”,给他点空间。可他没抓住机会,后来我们态度硬起来,多次说不放弃武力统一。两岸的信任早就没了,马鹤凌的“化独渐统”听着挺理想,可实际操作起来,难如登天。

看点数据就明白差距了,马英九在位时,两岸贸易额从2008年的1292亿美元涨到2015年的1885亿美元,增长了46%。

旅游方面,大陆游客从2008年的30万人次跳到2014年的400多万人次,翻了十多倍。

可政治上,他连个统一的影子都没摸着。

民调显示,2016年他卸任时,台湾支持统一的人不到20%,比他上台时还低。

马鹤凌是个硬骨头,一辈子为统一奔波,死前还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马英九呢,有才华有学历,却没魄力挑起这副担子。他八年执政,经济上靠了大陆一把,政治上却没迈出一步。

如今两岸这局面,马鹤凌的执念成了空,马英九的谨慎也没换来啥。父辈的雄心壮志,儿子没接住,这事儿想想挺让人唏嘘的。

参考资料

追忆马鹤凌老先生.中国台湾网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