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2000余人卖淫,将妓院开在警局对面,女老鸨嚣张长达15年

宇寰谈这个电影 2025-04-15 01:24:01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重庆,正经历着经济发展的浪潮,解放碑作为城市的心脏,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就在这片繁华之中,一些阴影也在悄然滋生。

1994年,年仅20岁的王紫琦,带着她的妹妹王婉宁,在人流相对密集的江家巷,支起了一块“月馨美容院”的招牌。

这,是一切罪恶的起点。

歪打正着?小美容院撞上‘灰色财路’

在重庆那充满市井气息的街巷深处,“月馨美容院”最初的模样,朴素得近乎简陋。

店主王紫琦和她的姐妹,每日守着这份平淡的生意,收入仅仅能够维持基本的开销。

一个看似寻常的夜晚,两个步履踉跄、满身酒气的男子推开了“月馨美容院”的门。他们并非为了常规的理发或洗头,而是寻求某种隐晦的“特殊服务”。

王紫琦她们或许从未想过,这间小小的美容院,除了提供剪发、洗发之外,还能有这样一条通往快速敛财的路径。巨大的利益诱惑开始在她们心中生根发芽。

经过大约三个月的反复思量、权衡利弊以及必要的准备,她们开始小心翼翼地,仅限于向一些相熟的、看似有此需求的顾客,在提供常规服务之余,暗示并提供隐蔽的色情服务。

为了让这条新开辟的“财路”能够走得更远、更稳,避免过早地夭折于执法检查之下,王紫琦很早就意识到打通关节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每当辖区派出所的民警按例进行巡查或检查时,王紫琦总能显得异常平静和熟络,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之间,将精心准备好的、通常以茶叶礼盒作为掩护的“心意”,悄无声息地放进对方巡逻车或私家车的后备箱。

这种在当时看来或许略显“原始”和直接的行贿方式,却意外地起到了预想中的效果。

一层无形的保护膜似乎就此罩在了这家不起眼的小美容院之上,使其内部暗藏的污垢得以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不被彻底揭开。

‘高人’指点,‘铁三角’搭起犯罪框架

1996年,钟光玉的出现,将她和她的“事业”彻底推向了组织化、规模化犯罪的深渊。

钟光玉曾南下广州,在当时更为发达和复杂的夜总会环境中摸爬滚打多年,对于色情行业的种种“潜规则”和“管理手段”了然于胸。

对于正处于扩张瓶颈期的王紫琦而言,钟光玉也毫不吝啬地将她在广州夜场学到的经验和手段倾囊相授。

其中,最为阴险和关键的一招,便是利用年轻女性求职心切的心理,以“正规招工需要进行入职体检”为幌子,诱骗甚至胁迫她们拍摄裸照。

这些照片一旦到手,便成为了控制这些女性人身自由、强迫她们服从安排、从事色情服务的有力武器和精神枷锁。

她如同一个枢纽,为王紫琦引荐了另一位对组织发展至关重要的人物——陶铭古。

陶铭古其人,据称精通财务管理,对于处理日益庞大且性质特殊的资金流水有着专业能力。

至此,一个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结构趋于稳定的犯罪“铁三角”正式搭建完成:经验丰富的钟光玉,负责深入劳务市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利用各种手段诱骗、网罗年轻女性,充当组织的“人力资源总管”。

具备专业知识的陶铭古,则成为组织的“大账房”,负责管理巨额的非法收入,设计隐蔽的资金流转路径,确保账目清晰(对内)且难以被外部察觉;而王紫琦本人,则稳坐中军帐,负责整体的调度指挥,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为核心的工作——编织和维护一张复杂而有效的“关系网”,积极寻求来自权力部门的“保护伞”。

这个犯罪团伙甚至成功地在负责治安管理和执法的警察队伍内部,也发展出了能够为其提供关键信息的稳定线人。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显示,该组织的运作已经到了可以预知风险的地步,在某些针对性的“扫黄”行动正式开始前,其安插在某公安分局值班室的线人,会提前大约两个小时,通过约定的暗语向王紫琦团伙发出预警。

派出所对面‘安全屋’?

2003年,王紫琦斥巨资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核心地段原重庆市渝中区供销社大楼整体盘下。

她投入了据称高达上百万元的资金,对这座旧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豪华装修,并命名为“亮点茶楼”。

为了将“亮点茶楼”塑造成一个外部力量难以渗透、内部管理高度集中的“独立王国”,王紫琦在建筑改造的设计上可谓煞费苦心。

最为核心的改动,是将大楼的五层及以上区域,完全改造成为用于集中管理、控制乃至囚禁被迫从事色情服务的女性的封闭式宿舍区。

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受害女性逃跑,并方便管理人员对她们进行严密监控,通往这些楼层的电梯被安装了先进的指纹识别系统,只有少数获得授权的核心管理人员才能操作使用。

同时,每一层楼的楼梯间通道,都被厚重且焊死的铁门牢牢封锁,彻底切断了通过楼梯逃离的可能性,使得这些楼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中牢笼”

最为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亮点茶楼”的选址策略。

这座规模宏大、内藏龌龊的建筑,竟然就坐落在当地派出所的正对面,两者之间仅隔着一条马路。

更为精妙的是,茶楼朝向派出所一侧的外立面,采用了经过特殊技术处理的玻璃幕墙。

这种玻璃从外部观察,与普通商业建筑的玻璃幕墙别无二致,反射着街景。

但若从茶楼内部向外看,却可以异常清晰地观察到对面派出所门前的一举一动,包括人员的进出、警用车辆的调动等关键信息,使得茶楼内部的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警方的动态。

这种近乎荒诞的“安全感”弥漫在茶楼的空气中,以至于当时坊间流传,有嫖客在里面消费时,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在这儿耍(玩),感觉比在自家的卧室里还要安全。”

黑金开道,保护伞下罪恶升级

“亮点茶楼”之所以能够如同一个毒瘤般,在派出所对面如此明目张胆地长期存在并运营其非法的色情产业,其根源并非在于其自身的隐蔽性有多高明,而是完全依赖于王紫琦耗费巨资、精心编织并持续维护的那张巨大而坚固的“保护网”。

她建立了一套极其系统化、制度化的行贿机制,将输送利益、绑定官员变成了如同企业管理般的常规操作。

根据后来查获的相关证据和证言,王紫琦设定了一个固定的“打点日”——每个月的15号。

她会雷打不动地亲自或安排心腹,准备好三个外观相同、通常是黑色的行李箱,执行她的“月度公关”任务。

这三个行李箱里的“内容”各有侧重,目标明确:其中一个行李箱里装满了成捆的现金,其主要“孝敬”的对象,是直接管辖“亮点茶楼”所在区域的派出所所长,以确保其对茶楼的日常“关照”和对潜在风险的“选择性忽视”。

另一个行李箱里,则装着更为贵重的礼品,例如名牌手表、奢侈品等,这些是用于“供奉”级别更高、权力更大的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的相关领导,旨在从更高层级获得保护,确保组织的整体安全;而最后一个行李箱,所装的东西最为特殊,也最为险恶——里面并非金钱或物质礼品,而是满满的、经过精心整理的偷拍录像带或光盘。

这些影像资料,记录了某些曾经到“亮点茶楼”进行秘密消费的官员的不雅行为和言论。

据称在2007年,时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后来转任重庆市司法局局长的文强的心腹亲信黄代强(时任重庆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总队副总队长),曾多次带领其朋友或下属到“亮点茶楼”进行高消费娱乐。

在其中一次,黄代强酒后兴起,向王紫琦提出了一个极其过分的要求,他指名道姓地要求找几个年轻貌美的“学生妹”来为他们一行人助兴。

她立刻心领神会,迅速指令手下马仔,通过他们早已熟稔的渠道和手段,从“亮点茶楼”附近的一所职业学校,以欺骗、引诱等方式,将三名尚是未成年的在校女学生带到了茶楼,并直接送入了黄代强等人所在的包房。

法网恢恢,罪恶堡垒终坍塌

在暴利的刺激和保护伞的纵容下,王紫琦犯罪组织对被控制女性的手段也变得越来越残暴和非人。

2005年的一个夜晚,一名年仅19岁、代号为陈某的被控制女孩,无法忍受非人的折磨,试图从茶楼八楼宿舍的外墙管道向下攀爬逃生。

在逃跑过程中,她不幸失足坠落,导致高位截瘫,从此失去了行走能力。

面对重伤的陈某,王紫琦及其团伙成员将瘫痪的陈某秘密关押在茶楼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用冰冷的铁链锁住她的脖子,强迫她在地上爬行着继续接客。

这种惨无人道的囚禁和虐待,一直持续了四年之久,直到2009年警方最终捣毁“亮点茶楼”时,陈某才被解救出来。

另一位名叫蔡秀莉的女孩,仅仅因为不愿意接待一名患有性病的客人,蔡秀莉便遭到了王紫琦团伙成员的残酷殴打。最终,这个年轻的生命被活活打死。

为了处理尸体、毁灭证据,王紫琦等人将蔡秀莉的尸体秘密运到重庆郊外的一个焚化炉,伪装成“医疗垃圾”进行焚化。

王紫琦及其“亮点茶楼”的罪恶堡垒看似固若金汤,但终究难逃法网。

随着新任公安局长王立军的上任,一场针对重庆黑恶势力的大规模清扫行动拉开序幕。

2009年8月,经过周密部署,重庆警方调集特警力量,对“亮点茶楼”发动了突袭。

当荷枪实弹的特警冲进茶楼时,王紫琦正在办公室里核对账目,面对突如其来的抓捕,她没有进行任何反抗。

在随后的搜查中,警方在王紫琦办公室的保险柜里,发现了七本黑色的笔记本。

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向该组织提供保护的公职人员名单,据统计共涉及重庆市13个不同的政府部门,牵涉公职人员多达86名。

2011年,“亮点茶楼”系列案件迎来终审判决。

法庭上,法官宣读的判决书,揭示了这一犯罪组织令人震惊的罪行数据:自1994年至2009年案发,该组织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先后利诱、胁迫、控制妇女高达2358人从事卖淫活动;期间,共造成2人重伤,5人终身残疾;累计非法获利金额高达人民币4.2亿元。

随着法槌落下,以王紫琦为首的特大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背后的保护伞被彻底摧毁,盘踞在重庆多年的这颗“毒瘤”终被铲除。

参考资料:重庆“亮点”案二审宣判 女黑老大王紫绮获死刑

2 阅读:1261

宇寰谈这个电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