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浮标被移除?中方的回应,让蹬鼻子上脸的日本,笑不出来日本方面炒作中方移除了在钓鱼岛周边设置的浮标,外交部的回应也对此进行了间接证实,那么,我们该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
2月11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提了一个挖坑型的问题,说日本海上保安厅表示,中方移除了在钓鱼岛周边海域设置的浮标。
日本记者故意提出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想要渲染一种在日本表达关切之后,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照顾了日本关切的舆论氛围,甚至可能想要将这种氛围渲染为一种所谓的“胜利”。
对此,发言人郭嘉昆回应表示,中方在有关海域布设水文气象观测浮标,符合中国国内法和国际法。
目前有关浮标已完成其在原站位的作业任务,根据科学观测实际需要,中方有关单位对其实施了自主性、技术性调整。这实际上就是间接证实,我们确实移除了在钓鱼岛相关海域设置的浮标。
但郭嘉昆的说法,其实也是在告诉日本,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没有任何改变,我们移除在钓鱼岛周边的浮标,也跟日本没有任何关系。
这是我们根据科学观测实际需要,所作出的自主性、技术性调整。
客观来讲,这件事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因为在中日关系正在改善的大环境下,双方的一些问题,实际上都容易被扩大化,或者说,容易被赋予更多层次的解读。
比如中国在钓鱼岛海域布设水文气象观测浮标,这既有通过这种形式宣示我们主权的意思,也是为了观察当地水文的气象,方便我们对当地进行科学研究。
但当我们根据科学观测实际需要,对其实施了自主性、技术性调整之后,因为中日关系的改善,这就容易被进行各种解读。
比如日本媒体故意渲染这件事,显然就是想将其鼓吹为一种“胜利”。
虽然从中日关系的角度来说,我们移除了在钓鱼岛周边海域设置的浮标,似乎也会促进中日关系的改善。
但看待这件事,更多的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如如果日本方面不故意渲染这件事,那么中方对于这件事的各种解读,自然也就没必要做回应。
换句话讲,在中方没有正式回应的背景下,这件事其实可以被视为中方为了缓和中日关系,确实给了日本一点脸。
但日本方面故意拿这件事出来说,那么中方的回应,实际上就是给这件事彻底定性了。
也就是这件事跟日本无关。
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对这件事进行其它解读了,这就是我们根据科学观测实际需要,对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浮标实施了自主性、技术性调整。
说白了,此前我们不理会这件事,其实就是给日本留了一点脸。
但现在,日本媒体配合日本海上保安厅主动炒作这件事,那么我们现在自然也就有终结日本方面的幻想,终结日本方面的“意淫式胜利”。
总之,不管如何,中国已经对钓鱼岛拥有了绝对的控制能力,这是实打实的,我们想在这里干什么都可以。
等到我们收回台湾之后,日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