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显示,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预计达56%-60%,插混与增程式车型增速领先纯电,市场份额或接近50%。从这些数据来看,是否认为纯电车型不再是主流?而插混与增程又会不会成为未来车企重点发展?
市场渗透率飙升 混动赛道成必争之地
此前,想问各位一个问题,若要出远门会选择纯电还是混动呢?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后者,哪怕如今充电桩数量居多,续航做得足够长,但还是有些消费者存在一些顾虑,而事实也如此。
在2020年至2024年,中国混动车销量增长超10倍,2024年1-11月插混与增程式车型销量达451.9万辆,占新能源市场40.1%,预计两者合计占比接近50%,市场规模达800万辆,其实很大原因都来自消费者对“无里程焦虑”和“低使用成本”的双重需求。甚至让你感觉混动技术车型不再是“候补”而是跃升至“主流”。
实在的,增程式车型凭借纯电续航(普遍200-300km)和接近纯电的驾驶体验,成为许多城市用户的首选,如理想L系列通过家庭出行的定位,精准满足多场景需求。
插混车型在馈电时仍能保持低油耗(如比亚迪DM-i馈电油耗3L/100km),还支持油电协同驱动,适合出远门跑长途的用户,覆盖全场景用车需求。
自主品牌主导 车企们加入混动赛道
不能说纯电不香了,只能说消费者被车企惯得太会过日子。像自主品牌技术迭代迅速,比亚迪的DM-i、奇瑞鲲鹏DHT与吉利Hi·X等技术已形成市场壁垒,如比亚迪DM-i车型以2L/100km和2000km综合续航为标杆。
而新势力也在通过增程式车型抢占高端市场,如问界M9累计订单超20万份,理想L6突破20万辆等即为最好佐证。
除了高端市场外,中高端市场一样如此,如“低调做事”的零跑汽车在2024年每个季度都以万辆突破,全年累计交付29万辆,同比暴涨103.7%。另外,一向做纯电车的小鹏,也在2025年计划推出多款新车,首款增程车型计划在下半年发布。
这些都表明车企不仅加入混动赛道,还会在混动赛道上打磨技术,甚至让整个竞赛升级?
技术竞赛升级 “油电协同”到“全维突破”
没错,如果混动赛道不重要,车企怎么会对技术不断打磨呢?车企正将纯电技术嫁接到混动领域,如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纯电续航达430km,阿维塔增程车型搭载3C快充,纯电续航245km,这与入门级纯电相当,这一趋势不正是推动混动车型从“大电池小油箱”模式推进吗?这样用户既能享受长纯电里程与更快补能体验。
而且增程式车型结构简单、成本不高,这也成为车企快速布局的切入点,如东风风神L7采用马赫电混技术,实现多模式驱动,而插混车型则通过功率分流等技术提升在馈电工况下提升燃油效率,如丰田计划开发新型插电混动发动机。
混动车型不再局限动力上的竞争,更多的是智能化与高端化的结合。如比亚迪的全民智驾,人人都享受智驾功能等,让L2级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成了标配;领克900不仅搭载EM-P超级增程系统,同时强调高阶智能驾驶与豪华体验等。
汽车网评:
综合上述,正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张永伟所说“新能源多元化是产业规律的体现”。插混与增程式车型的崛起,不仅车企们的竞赛,也是车企对用户需求深度观察与战略决断力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