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走到黑”的黄维:老蒋对我有知遇之恩,陈诚待我恩重如山

雪月下盛京 2023-01-14 21:01:03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国民党高级将领、12兵团司令长官黄维迎来了身份的急剧转变。在大部队被解放军围困之际,原自请出战的国军110师师长廖运周最终选择了起义投诚。这使黄维的部署被彻底打乱,再无反败为胜的可能。

而黄维也在兵败被俘之后,沦为了“战犯黄维”,从而开始了长达27年的改造岁月。

在战犯管理所里,其他国民党战犯都在学习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都在写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的罪行当众做思想报告,而黄维不但不写笔记,在别人作报告的时候他也一言不发。

他是其中最出名的顽固分子,从不接受改造,也拒不认错,有的时候还会主动奚落接受改造的王耀武、杜聿明等人。而在其他战犯都在积极揭露蒋介石罪行的时候,他又是最沉默的那一个人。

在共产党和政府对他给予了最大宽容,并安排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根治他的病症之后,黄维也曾坦言,之所以会这么一条路走到底,是因为“蒋某人对我有知遇之恩,陈诚待我恩重如山,我的命已经卖给了国民党”。

黄维与蒋介石

1904年2月,黄维出生在贵溪盛源乡的一户农家。因为父亲早逝的缘故,黄维在成长过程中也就缺失了父爱的关怀,变得自立、刚毅了起来。

早年毕业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的他,本来能够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更好的发展。但经济上的拮据最终还是影响了他的发展。他最终选择了考入鹅湖师范,并于毕业后回乡任小学教员。1924年,黄维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大的转折点。

因为在学校借老师的身份向其他教员和学生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缘故,黄维很快就与当地的乡绅交恶。在后者的逼迫下,黄维只能无奈辞去了在学校的职务,并离开了家乡,寻求在外发展的机会。

后经人介绍,黄维取得了与中共江西地下省委负责人赵醒侬的联系,得到了进入黄埔军校一期第二队学习的机会。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也与周士第、郑洞国、俞济时、桂永清等成为同班同学。

作为黄埔一期的学生,黄维与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也有了见面的机会。因为表现优异,黄维在求学过程中逐渐得到了蒋介石的器重,还接受过他安排的几次单独训话。而这些都让黄维从这一威严的师长身上,体会了父系长辈的关怀。

这对他来说是难得的体会。因此,蒋介石也在他心中有了不一样的地位。

后来,学校内有了赴国外学习西方军事化管理的机会,蒋介石将其中一个到德国深造的名额留给了黄维。这让他更是萌生出了感激的心理。

黄维是一个好人,他身上有着很多的优点。出身农家的背景,让他身上有着非常质朴、纯善的品质,他不贪财,也不好色,不贪生,也不怕死。只要训练得当,一定是团队中德才兼备的人选。因此,他也成为了蒋介石有意笼络的对象。

后来,因为抗日战争爆发,黄维原定的留学时间也被一再缩减,最终被提前召回了国内。

1937年9月,黄维被任命为第18军第67师师长,率部抵抗日本的入侵。而不久后的淞沪会战,也成为了他的成名之战。

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黄维带领他的军队生生守住了一个星期,等来了大部队的支援。国民政府的宣传机构也利用这件事情,大肆宣扬了他的忠勇可嘉。

次年,黄维得到了职位的升迁,在带领军队赶赴江西的途中受到了蒋介石的召见。后者不仅送了他一张照片留念,还将他原有的号从“悟我”改为了“培我”,可以说是妥妥地把他当成了自家的晚辈看待。

而后来国民政府为扩大兵源,号召知识青年从军入伍时,蒋介石也将“知识青年从军青年军编练总监部”的副总监之位给了黄维,由他来负责培训组织这些青年军。等到解放战争爆发的时候,蒋介石也在前期为黄维做了比较好的安排。

为了赢得黄维的忠心,蒋介石把他提拔为自己兼任的武汉陆军学校的校长,给予了他更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些知遇之恩,都让黄维发自内心地对蒋介石产生了感激,愈发想要通过行动去给予蒋介石回报。

军校的筹建、兴办与管理,让黄维很少干涉到军政事宜。但淮海战役之前,他却突然收到了蒋介石授命他为十二兵团司令长官的函件,接到了带兵出战的指令。

面对这一突然的变动,黄维一开始是不愿意接受的。比起带兵出战,将刀剑指向中国同胞,他更愿意在军校里处理学校事务,带着学生们投入训练。

但蒋介石做出这一决定,自然不会允许他反驳。在被打上一顿后,厌恶征战的黄维还是抱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心理,带兵上了淮海战役的战场。

黄维与陈诚

除了蒋介石对他有知遇之恩外,陈诚对他也可谓是恩重如山。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黄维进入的第一个军营,就是陈诚所带领的“土木系”。

在陈诚的提拔下,黄维有了更快的发展,先后担任了十一师师长、十八军军长等职务,逐渐成为了陈诚“土木系”的重要将领。这使黄维对陈诚也颇为感激。

早在黄埔时期,黄维就深受国民党“正统思想”的熏陶,始终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视为真正的救国救民之主义。因此,他也非常信奉后来蒋介石提出的“君臣之道”、“忠臣良将”的儒家说教,对蒋介石手下的其他将领如陈诚的主张也多有赞同之意。

但为人处事光明磊落,不失君子风度的他,在整个军旅生涯中也暴露了不少的缺点。不管是国民党将领还是共产党将领,都对黄维的固执和“书呆子”的形象多有了解。

黄维固执,但固执中有正直、刚毅和不屈不饶,所以其他将领虽然被逼领悟过他的固执,却也没有因此对他生出痛恨之意。但黄维曾经的教书出身,却也让他迷信书本,墨守成规,很容易被对手看出套路。

所以后来,在淮海战役上,我军陈赓大将与黄维对阵的时候,就充分利用了他的这一个弱点。在二者相持的阶段,陈赓就假装露出了疲弱态势,以放弃已占阵地的方式,行诱敌深入之计。而黄维也果然上当了。

当他率领部队进入了陈赓的伏击区的时候,这场战争的胜负就彻底成为了定局。

“改造后”的黄维

战败被俘后,黄维也与其他国民党将领一起,被关押进了战犯改造所。

因为心中始终不能忘怀蒋介石和陈诚对自己的恩情,黄维始终想方设法地逃避“思想改造”,不愿意被“赤化”。哪怕是他的妻子不顾危险,从台湾回到大陆对他进行劝阻,也没能改变他的决定。

后来,狱中的黄维为了逃避改造,将全部心力都投入到了永动机的科学研究中,并且得到了狱方的赞助,可惜的是最后这项研究还是失败了。

1975年12月,接受了27年改造的黄维获得了特赦,随之被安排到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的机会,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始终对台湾回归、国家统一心存盼望,却又在探访台湾即将成行之时,因病去世。

小结:

黄维是一个德才兼备的有气节的将领。这是后来他始终不忘蒋介石和陈诚的恩情,不愿意接受改造的原因,也是党和国家始终善待他的原因。

0 阅读:25

雪月下盛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