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13天,德国大选再出变故,亲俄的选择党支持率不断飙升,这让默克尔有些沉默,就算现在出山阻止也晚了。这是否意味着选择党将成为最大赢家?这又会对德国造成哪些影响呢?
据新华社消息,2月10日当天,德国总统宣布解散联邦议院,为2月23日的德国总理大选做准备。这一决定意味着德国大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就连已经淡出德国政坛的前总理默克尔都罕见发声。
尽管德国内政党派复杂,但现在却出现了“重大意外”,由魏德尔率领的德国另类选择党(AfD)异军突起,目前的民调支持已经攀升到了21%。虽然和默茨率领的基民盟33%支持还有距离,但前者突飞猛进,后者止步不前,最后的13天未尝不会出现意外。
事实上,AfD是2013年才出现的新型政党,口碑一直都不怎么样。2023年更是曝出了和极端分子讨论驱逐移民的相关计划,引起德国内部大规模抗议和谴责。
不过近期却出现了一些变故,德国最大在野党联盟党领导人默茨,想要在移民问题上和AfD合作,遭到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强烈反对,甚至罕见出山发声警告。此外,16万德国民众走上街头抗议两党合作,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默茨只能宣布,永远不会和选择党进行合作。
那么包括默克尔在内,诸多政客、政党排斥选择党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其实涉及到另外一个阵营概念---极右翼阵营。
自二战以来,西方直接基本上都是左翼派为主流,右翼因为在经济政策上讲究自由放任,以社会民生为主,偶有民众支持上台。但极右翼和两者还有很大区别,它们将右翼思维推向了极端,将反对国家限制强者演变要强者控制国家、欺凌弱者,主张“寡头专政”,取消对弱者的保护。
在去年的欧洲议会大选中,极右翼政党罕见上台,这些拥有极端思维的政客主张解散欧盟、取消欧元、恢复各国本币贸易,德国选择党自然也不例外。默茨想要和选择党合作驱逐移民,这已经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而德国原本就是欧洲一体化之后的最大受益者。
例如:能够更便捷的获得中东欧地区的劳动力、欧洲央行总部就设立在德国,密集的经贸合作让德国成为欧元货币体系的中心,这带来的经济影响是无可估量的。这样一来,大家也能够理解为什么默克尔和其他德国政党会如此忌惮选择党上台了。
然而极右翼逐渐掌权本身就是个信号,德国能够成为欧洲经济最强国,欧洲一体化只是润滑剂,另有两个核心要素才是德国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一个是俄罗斯提供的廉价能源,另一个是中国庞大的市场。
默克尔下台不久后,俄乌冲突骤然爆发,德国最开始拒绝下场,但朔尔茨懦弱的执政观念最终让德国成为反俄的中坚力量,并联合美国、欧盟对俄罗斯发起十几轮的制裁围堵。此外,德国虽然抗拒欧盟跟随美国脚步制裁中国,但本身也没有什么实际作为,呼声最高的新总理默茨对中国态度也并不友善。
在这种背景下,AfD将“取消对俄制裁”写入竞选纲领,新任的选择党领袖魏德尔更是在中国生活6年之久,主张中德合作,反对脱钩。再加上她的人格魅力,导致选择党得到的支持越来多,尽管AfD不可能获得德国其他政党作为盟友,但21%的支持意味着左翼和中间派政党的基本盘越来越小,且该数据还在不断上涨。
现在德国内部的情况“尬住”了,因为朔尔茨在俄乌冲突、德国内政处理上的能力不佳,导致大选提前2年举行,所有政党都不希望重走“三党联盟”的老路。但现在AfD低开高走,如果其他政党不与它合作,就不可能建立在议会过半数的两党联合政府,最终还是要回到执政联盟时代。
默茨此前想要和AfD合作就是一次试水,没想到直接招来了默克尔的警告,但面对当前的局面,政治经验老辣的默克尔都只能沉默应对,给不出更好的意见。时间只剩13天了,德国这场乱象很快就能拨云见日,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