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高一上半学期开始,儿子的成绩就亮起了红灯。班上50多名学生,他的名次排名中下,尤其是物理,直接不及格。班主任打了几次电话来跟我说这个事,语气里有担忧、有警告,我表面唯唯诺诺,十分虚心,但心里早已怒火中烧。儿子的成绩,让同样作为教师的我,感到丢脸,在他的班主任面前抬不起头。从小到大,我都特别重视儿子的教育问题。为了让他能够专心学习,我和他妈妈几乎不让他插手学习之外的事情,他只需要好好学习,就够了!我一直要求儿子,认真对待,严以律己,无论学什么,一旦开始就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此外,我还经常拿我班里的优秀学生来激励他,把我观察到的他们的优秀品质和长处,分享给儿子听,希望他能从中领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宝贵的品质。毕竟,作为一名教师,若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能教育得优秀,又怎么有底气去教育别人家孩子呢。
好在,从小学到初中,儿子虽然性格上有些任性,但在学业上从未让我失望。一直以来,他的成绩始终稳稳地保持在年级前5名,确实让我感到骄傲。尽管儿子成绩出色,但我从来不当面夸赞他,怕他听了会骄傲自满。每次只是简单地点点头,然后提醒他别放松,要继续保持。然而,自从我把他送到重点高中实验班后,一切都就变了。都说进入这所高中的实验班,就等于是一只脚踏进了重点大学的门槛。但让我困惑的是,儿子成绩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一步步下滑。跟他聊过很多次,但儿子每次都情绪低落跟我抱怨:班里人都太优秀、太卷了,我不行,压力太大了。我焦急地对他说:
实验班里本来就高手如云啊,怎么别人都没问题,偏偏就你不行呢?你有没有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可提醒你哈,千万不能松懈,一旦真落后了,再想赶上可就难了。就这样,说了他几次后,我发现儿子倒是不再跟我抱怨了,但是也不爱说话了。每到周末他回家,总是直接躲进房间,只有吃饭才出来。有好几次,饭桌上我问他最近成绩怎么样,他总是含含糊糊避而不谈,还老找话题岔开,多问几句,就直接放下碗筷,说吃饱了。
有次,就在临近期中考试的前一周,儿子非要让我给他请假,还说不想参加考试了。我一听,心里又急又气,冲他发火,追问他到底是为什么?儿子看着我,一脸愤怒和委屈:“反正我又考不好,何必去让人看笑话呢!”劝说一番无果,最后我硬逼着他回学校参加了考试。成绩出来后,我震惊了,儿子竟然考了个全班倒数第4名。我急得胃病都犯了!无论是心平气和地和他沟通、谈心,讲道理,还是严厉批评、怒吼,全都试过了,可儿子还是没能走出低谷。从那以后,儿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他不断地自我否定,说自己已经不再优秀,不适合留在实验班,上学对他来说成了一种折磨。甚至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与人交流。我迷茫了,不知道怎么办,教学十几年,见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但当问题出现在自己孩子身上时,我自己反而看不清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导他,教育他,整个人都处于焦虑、着急的迷茫状态。02那段时间,我在办公室里愁眉不展,同事问起怎么回事,我才跟他们说了儿子的事情。他们怎么都不相信,在他们看来,儿子一直都很优秀,应该不可能这样啊?!可事实是,儿子已经一周没上学了,高一正是学新知识的时候,再这么耽误下去,他还能跟得上吗?为了让儿子尽快恢复上学,我不再自以为是,在同事的建议下,我开始学习家庭教育和心理学,通过大量的看书、听课,我逐渐弄明白了儿子变化背后的真正缘由。原来,在我们严格、高要求的教育下,儿子也养成了事事追求完美的性格习惯。小学和初中,他凭借出色的成绩生活在相对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所以一路走来比较顺利。然而,进入重点高中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是一个全新的竞技场,优秀的学生比比皆是。学校的压力和一次次的考试失利,对儿子来说,是难以承受的重击。他发现自己不再是那个总是出类拔萃的学生,不能轻易掌控一切。即使再努力,也难以保持优秀,甚至只能追赶他人步伐,于是儿子慢慢地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困境中。这种从优秀到平凡的落差,让儿子信心崩塌、不断地否定自己,失去自我价值感。于是,他开始自我攻击、陷入内耗之中,最终选择逃避现实。回望过去的十几年,在教育儿子的路上,我总是以一副老师的姿态自居,自认为见多识广,对他设定了高标准、高期望,希望他能做到尽善尽美,容不得半点瑕疵。但实际上,作为老师,我的工作繁重,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教育之道,满脑子都是分数、排名,心里装满了各种衡量标准。这种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我不自觉地也延续到了对儿子的态度上,容不得他有一丝的松懈和放松。我总是在心里给儿子设定了一些标准,每当他达到我设定的要求时,我担心他会因此变得骄傲,很少直接表扬他。而当儿子没能达到我的预期时,我上来就是一顿责备和说教,眼睛里只看到结果,却忽略了他在过程中付出了多少努力。这导致儿子也过度关注结果,害怕失败。明白了这些,我心中有了明确的改变方向,那就是——教会儿子“要有破罐子破摔的勇气”!要让儿子懂得——“我现在就是差了,但也是我,也是依然值得被爱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儿子从“对自己失望,无法接受现实,排斥现实”的困局中走出来!具体从下面3个方向着手调整。031、不谈成绩,给儿子无条件地爱和接纳,修复父子关系。意识到儿子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我的教育方式有关。因此,我下定决心,要从内心深处开始改变。无论儿子的学习成绩如何,他始终都是我的孩子,我应该无条件地接纳他、认可他,并深深地爱着他。既然儿子现在已经觉得上学是一种痛苦,那我再逼迫他去也无用,索性我也请几天假,放平心态,不再焦虑,全心全意地陪伴在他身边,享受属于我们父子俩的宝贵时光。这几天,我各种搜索美食,变着花样给儿子做好吃的、点他喜欢吃的外卖,叫着他出去打球、跑步、爬山、钓鱼等,绝口不提学习和成绩。儿子异常开心,看着他畅怀大笑,话也多了起来,我趁机贴近他,轻声说:“儿子,以前爸爸确实太固执了,眼睛里只有你的学习成绩,对你期望太高,总想着让你变得更优秀,却很少在乎你的感受,也很少表扬你。但现在爸爸在努力地学习,一点点地在变。不管你以后学习是好还是差,你要相信,爸爸都是爱你的。”儿子点了点头,笑了笑,虽然没说话,我也能感受到,他对我们有了很大的改观。
2、让儿子明白,结果没那么重要,做事的过程和努力,才是最重要的。一次聊天中,我问儿子为什么不想参加考试。他告诉我,他害怕自己考得不理想、不完美,索性就不去开始。我告诉儿子,追求完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表现,这非常好,但是,如果太过苛求完美,反而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就连那些奥运冠军,也都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挑战,才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打开心扉,跟儿子分享说,其实爸爸自己也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记得以前,每当我带的班级快要参加评优时,我就会特别紧张,生怕评不上,于是整天催着学生,要他们表现得更好。结果,学生们反而觉得压力大,开始故意跟我对着干,我自己也累得不行。后来,我改变了想法,不再那么看重结果,而是开始享受和学生们一起努力的过程。遇到问题,我们就一起解决,不再为了评优而焦虑。没想到,这样一来,学生们反而放松了,最后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班级也顺利评上了优。儿子听完我的话后,认真地点了点头,对我说:“爸,你说得对。我就是太在乎结果和别人怎么看我了,总是瞻前顾后,想东想西,结果连第一步都不敢迈出去。”我鼓励儿子:“勇敢地去失败吧,人是会成长的。此刻你的不足和弱点,正是你成长的机会,都可以通过努力逐渐累积和改变的。”3、教会儿子不再“精神内耗”,做事不是直接做好,而是渐渐做好,边做,边完善。以前,我总是对儿子说,做事就要做到最好。但现在我告诉儿子,这个“最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不断努力和积累,渐渐做好的。毕竟,人非圣贤,很少有人能一开始就做到完美无缺。就像飞机飞行,它也不会直接沿着直线飞到目的地,而是会根据天气、风向等条件,适时调整方向和速度。就像我们平时坐火车或高铁时,虽然它们有固定的轨道、速度和时刻表,但也难免会遇到晚点的情况。连这些精密的机器都难以避免波动,更何况是人呢?所以,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在持续前进,只要整体趋势是向上的,那就是健康且正确的。“有起有伏”的螺旋上升,才是事物发展、自身成长,以及人生的正常状态。所以,我告诉儿子:别总想一开始就做到完美。只有迈出第一步,边做、边完善、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才能够真正成长。‘学会破罐子破摔、兴致勃勃地去失败吧。’但要明白一点:失败只是告诉我们“这次我做得还不够好”,它并不代表“我这个人不够好。因为这就是你本来的样子,是你的一部分,你可以失败,你可以犯错,你可以不够好,那又怎样呢,这也是独一无二的你呀!领悟到这个道理后,儿子的自信心又回来了,不再整日内耗、纠结,而是果断行动,勇于尝试,并学会拥抱自己的不完美,不再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而是更加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份释然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生活也因此变得愈发美好。转眼间,儿子已经回学校两周了,他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学习状态也很稳定,没有了“内耗”,他的学习效率提升了不少。不仅如此,他还变得更加勇敢,敢于大胆表现自己。这次,他主动站了出来,参加了班级委员的竞选,满脸笑意地告诉我:“不管最后能不能选上,先试试看呗!”
目睹了儿子的这些转变,我深刻体会到,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老师,我们都不能停滞不前、自满于现状。相反,我们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引导他们稳健地走在成长的正确道路上。点亮“在看”,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好,我们的家庭与人生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