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著名的话剧电影《茶馆》在全国范围内上映。即便是多年过后,人们依然能够描述出其中的一些经典片段。可见这部电影在老一辈中国人的心里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而每当人们谈起电影《茶馆》时,也总会想起在其中扮演老掌柜的于是之。作为这部剧绝对意义上的主角,于是之留给了人们很多精彩的表演。
只不过,于是之的晚年生活并不怎么幸福。晚年的他居然患上了老年痴呆。这让无数的影迷大感遗憾。那么,于是之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一、话剧界的梅兰芳当今天的人们提起于是之的名字时,很多人都会想到属于他的另一个外号——“话剧界的梅兰芳”。从这个外号中,后人就可以体会到当年于是之在中国话剧界的地位。
今天的很多观众提起于是之的名字都会想起他曾经主演的话剧电影《茶馆》。在那部电影当中,于是之扮演了了一位勤勤恳恳经营却又屡遭不幸的茶馆老板。
通过他的表演,人们感受到了旧社会背景下小人物的无力感和时代的沧桑巨变。要想演出剧中王掌柜的那种沧桑感,演员就必须具备足够的生活阅历。
作为一名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演员,于是之曾经看到过旧社会下各式各样的人物。所以,他才能够将对旧社会下小人物的感慨融入话剧表演当中。
几十年来兢兢业业的表演和舞台上的精彩表现为于是只赢得了“话剧界梅兰芳”的称号。更有意思的是,于是之还在1951年的话剧《长征》当中扮演过毛主席。
这样的经历也给他的演艺生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纵观于是之的人生人们就会发现,于是之的整个人生都和舞台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即便是在出演了很多著名的作品之后,于是之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
因此,人们才能不断看到他在舞台上给观众带去全新的角色。每一个角色的背后都有一个全新的故事。而于是之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在参演话剧之余,于是之还会经常和同事们聚集在一起参与一些话剧剧本的创作工作。因为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一线演员,于是之对于如何在舞台上诠释角色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
几乎是在1982年话剧电影茶馆上映的同时,于是之就参与了话剧剧本《绝对信号》的创作。第二年,他又参与了话剧剧本《小井胡同》的创作。
而在这一年,于是之又再接再厉和李秀明等人一起出演了著名的革命话剧《秋瑾》。此时的于是之已经不再需要在舞台上通过表演获得什么认可了。
因为他高超的演技早就已经成为了同行和观众们的共识。他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站上舞台,就是想不断地突破自己。同时他也舍不得台下不断为他鼓掌呐喊的观众。
此后,他又参与了多部表演理论书籍的编纂工作。当时的于是之已经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了。他非常迫切地想要把自己在舞台上积累的经验留给后世的中国演员们。
1987年,他出版了个人的表演理论书籍《于是之论表演》。这本书彻底奠定了他在中国表演学术界的地位。
1991年,国家考虑到于是之对中国演艺事业的特殊贡献决定给予他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而此时的于是之依然奋战在表演的第一线。
1992年,于是之出演了人物传记电影《周恩来》。此时的他已经数不清这到底是他的第几部作品了。但内心有一种声音时刻在提醒着于是之:他的生命属于舞台,无论如何他都不能放弃舞台上的表演。
但此时的于是之毕竟已经上了年纪。他的身体条件和精力都已经大不如前了。1996年,于是之强撑着身体完成了自己人生当中的最后一部电影《冰糖葫芦》。此后,他便彻底退居幕后。
2005年,于是之获得了“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奖”。面对这个奖项,于是之瞬间老泪纵横。因为他想起了曾经在舞台上共同奋斗的无数同事和前辈,也想起了自己在舞台上表演的那些日子。
虽然于是之在舞台上取得了无数的成就,但他的晚年生活却令人感到无比遗憾。因为在经历了高强度的工作之后,于是之的身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影响。晚年的他更是一度患上了老年痴呆。
早在1999年的时候,于是之就在医学检查中被查出了阿尔茨海默症。这种病症俗称老年痴呆,病人会逐渐忘记曾经的事情。
不得已之下,人们只能请了两位护工来照顾于是之的晚年生活。这样的生活也让患病之后的于是之多出了一份保障。
虽然他时常会忘记事情,但于是之对于自己年轻时最令他骄傲的表演事业依旧铭记于心。2008年之后,于是之的大脑语言表达系统也出现了障碍。
自此以后,他经常会表现出痛苦无比的表情。对于一个演员来说,不能说话无异于是最大的折磨。此时的人生对于于是之来说只剩下了煎熬的滋味。
在这种煎熬的感觉当中,于是之又度过了4年多的时光。最终,他的心脏在2013年1月20日停止了跳动。他的生命也因此被定格在了86岁。
当今天的人们提起于是之的名字时,总会想起他当年塑造的那些精彩的角色。这对于于是之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褒奖和肯定了。
因为一个演员的生命终将会逝去,但他在舞台上和荧幕前塑造的那些角色却会永远陪伴着观众。即便是在他们离开之后,他们留下的那些片段依然可以向人们诉说他们曾经的传奇与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