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感之谜〉影像下,艺术如何颠覆性重塑我们的感知天地

岁月浅笑的秘密园 2025-02-18 16:57:19

“人再也不能离开影像媒介了啊,它是动态的艺术语言。”

如今,艺术瞬产的花火密集地点亮日益丰富的世界,人们不断地寻求着艺术的可能性,向外延伸着艺术的边界。影像艺术也谓成视频、短片、vr视觉、电影等汹涌地,直观地进入人群当中,因此一部好的电影,好的广告片能持续地发挥作用,传递信息,记录时代的力量。

接受艺术影像的观众们,会直面一个足够的视觉性信息,那一刻就是观众进入某个由动态画面组成的空间,逐渐沉浸。由田咖喱导演、NOWNESS与香奈儿共同创作的短片《五感之谜》正通过富有作者性审美的浮动映画和交织光影激荡起的一种感知使人沉浸在影像之美和诗性文本,最终落于某种人生思考。

1

视觉赋能影像的空灵之美

《五感之谜》以第一个画面、第一句文本拉开了一扇空灵之美的窗户,窗户外不断变化的空镜头拼凑出一种对“艺术赋能世界的抽象方式”的想象,正因为“想象”这件事不能被概括,就流畅地与抽象二字衔接。

这一系列的空镜包含了《五感之谜》有关“能量”,“时间”,“空间”,“感知”“,语言”这五种艺术理解的画面。在很多电影中,都会运用多个片段组成的闪回诗蒙太奇造出一种视觉景观,任由观众揣摩,又交互地生成了独特的趣味。

“能量”是一种在第一下触碰时强烈的,

持续的,外放的艺术内核。

出演这一片段的舞蹈家吴孟珂通过舞蹈的方式,一种用身体凝固生命的姿态去寻觅着能量。本以为会看到一段十分激烈的舞蹈,但这段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对准了吴孟珂已孕的身体,静悄悄地传递一个未出世的生命的力量,她随即轻柔又投入地享受身体的律动。

在这一片段中,光和影交织于大面积出现的红色色彩,吴孟珂穿梭其中,使人感受到生的力量。而那般空灵之美使人感之空,空在轻轻舞蹈于动态画面的一种留白,感之灵,是能量在人身、在人生,从内向外的变化、创作。

短片《五感之谜》剧照

“时间”,或许我想说一点通俗的话语,

时间是无所不在的,也是最触动人心的。

回到影像美学上,穿着宇航员太空服的人进入眼帘,不规则悬空的白色椅子犹如时间划过的印记,在时间掠过的时候它就开始变动,巨大空间下的装置艺术,其美丽被挥发到极致,宏大旷远。参与演出的曹斐似乎在观看着时间的跃迁。宇航员这个形象设定,来自于曹斐的电影作品《新星》,这部电影也曾作为第十四届FIRST青年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片,它融合了现实,历史和科幻,展现电影中新星市的过去和未来,感受时间的往复循环。

曹斐《新星》剧照

还有一个镜头,宇航员抚摸着一个类似通道的装置,由此向下穿越,它的身影逐渐消失,去往了某一个时间,带着一种像谜一样的空灵美丽。

“空间”,既然说到视觉赋能影像之美,

去阐释关于空间的片段再合适不过了。

第三个片段先从上一个镜头(出现在投影仪上)逐渐转换拉近,便巧妙地过度到另一个空间,丝滑,顺畅。坐在放映室的艺术家李光涵,带观众走进她独特表现的空间之中。

出身建筑学的李光涵,其实一直在做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比起设计新的建筑,她更想去保护文化遗产。在做“侗族之布”的项目上她愿意了解空间和与人的关系(村子中的女性),了解它们的文化历史,再使这些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感受人与世界的能量。

2016年,李光涵启动了以当地靛染侗布生产为主的保护和创新项目

但空间具体是什么样子或者它的表现方式是如何奇特,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来形容结构、线条、真实、虚拟,只得人们睁大眼睛去看,去看这部短片吧。它就是最纯粹的视觉影像,空间之空即是空间之灵。

“感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

出演第四段的艺术家陆扬把超写实数字孪生代入了人们的脑海中,虽然在这段影像中,只用简单的空镜头来呈现一种不可被现实世界所观察到的人物,于是隐藏了那影像,形而上,富有更高体验的感知,从而建立了艺术无边界的情绪。陆扬创作的“非二元性别的数字化身‘独生独死’(DOKU)”,让人的体验更真实。

陆扬制作的超写实数字孪生“DOKU”独生独死

从陆扬的作品到“感知”,我们可以更实际地感受另一层次的色彩,一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而“感知”的质感令人无限遐想,其空在虚幻而丰富的五感世界,使灵魂垂直上升,这是艺术快速通往颅内高潮的神经递质。

“语言”表现在自然和钢琴家演奏音乐的融合画面里,最大力度地视觉化绿意。

它肯定了自然界的绿色那不可替代的舒适感,也为这段影片增添了几分温柔。

第五片段的背景音乐来自出演此部分的钢琴家陈萨弹奏的肖邦。作为一个音乐人,她在不停地创造,用艺术的语言沟通着人群,世界。她于2019年发表专辑《德彪西二十四首前奏曲》,2021年发表《肖邦夜曲全集》,而她也是第18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唯一的中国国籍评委,去倾听更多的艺术“语言”。

钢琴演奏家陈萨

艺术的“语言”就像是许多歌曲一样,像踏过草地,像穿越森林。这一片段中最惊艳的视觉表现:巨大镜子前的钢琴家陈萨与远方的浓雾绿地交合,此时艺术的“语言”,钢琴的音乐飘然而至。这样艺术的“语言”,是远空的琴键和心灵的呢喃。

2

文本撞击《五感之谜》的想象

又从观众的视角出发,视觉具有先驱性,后人们才会品味和消化文本的信息。文本可能是故事,可能是诗,也可能是一篇散文。一些过于复杂和学术的语言反而阻碍了艺术和大多数人的联结,相比之下《五感之谜》更像是一种对话,他的文本是一双眼睛,从没有避让与观众对视,它平等,安静,又留下空间等观众们去接受。

文本与叙说文本的艺术家此刻正鲜活。

不必刨根问底地把每句话都解构而出,也许最能触动自己、共鸣自己,去思考的那句话就是创作者的意图,对观众思想的抚触。

在面对一片模糊幕布的艺术家曹斐说起“奇迹不在现在,不在未来,而在过去”,那背后正是放映机的声音。是的,用影像去记录,等它形成后已是过去,但影像媒介的存在感依然会有,我们交流,我们见证。但此处的“奇迹”或也指艺术,艺术的奇迹来自过去。

曹斐《新星》剧照

人活不过时间,但人真不愿承认:从毕加索到劳申伯格,马蒂斯到波洛轲,康定斯基到极简主义......如今回看,多么陈旧啊。岁月划过,很多艺术家非但不过时,而且越来越耐看,他们是憨人塞尚,疯子梵高,笑眯眯的杜尚,他们和前边述说的艺术家都创造了奇迹......发展到如今,艺术可以用更宽泛的表达方法留存,被记住。

舞蹈家不是一日就站在舞台上,舞动时飘扬的裙摆,伸展的姿态都在对外界输送着一种人体本身巨大可能性的能量。

“能量”在科学领域里有着非常精准的定义,但在艺术世界,艺术的能量一直在处理未尽之事,也永远在触及人类最深刻的情感,艺术的能量无法被定义,也一直在被重新书写。

舞蹈家吴孟珂缓缓叙说着艺术的能量,似是与自己对话,要坚定心中对艺术能量的信念,艺术发挥的能量使人不断地去创作。

拍摄短片《五感之谜》时,吴孟珂已怀孕8个月

这使我想起德国著名导演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他从大学毕业就就不断地在创作,他14年的创作生涯总共指导41部电影。最快时,他一年拍摄了7部电影。直到他死去前,还在公寓创作。

艺术的能量无法被定义,不仅仅是创造,还有传播,理解.......太多还在无限涌现的能量,那是艺术的生命力。

曹斐这段文本深入人心“亚里士多德认为,‘现在’是一种不断变化的东西,人类对时间的感觉可能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也有可能是文化和时代塑造的。对时间的经验是由我们的思想主动创造的,我们的时间植根于我们现实的感官”。

短片《五感之谜》剧照

现代艺术的150年,经历了前印象派、印象派、后印象派、原始主义、野兽派、后现代主义,今日艺术自然还包括文学、音乐、雕塑到时尚设计到电影、游戏、艺术形式大爆发,这世间经历了数个时代,我们记录那能唤醒感官、情感、思想的记忆。

电影也有它个体的发展,这使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影像的媒介来传递曾经的‘景观社会’,并反观当下,也在对过往的复现与循环中看见未来。“

反应当下,看到未来,这是过去的奇迹带给这个时代的人最好的一种愿景。

重返古区,重建筑物,空间是如此令人着迷。无数人去打卡某个知名建筑,去艺术展览观看或体验空间艺术装置。再更生活化一些,这些年非常热门的娱乐项目之一————艺术空间体验馆,无数的人开始在某一个空间里给自己一个新的状态,并且很享受。

空间是能量最基本的存在形态,是宇宙能量的主要形态,建筑师日常与空间交流,实际是在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的能量。

时间、空间、人间串联在一起密不可分,对于人类感知到的宇宙来说,还是前三者的融合。空间是有实物,可被寄托关怀、想念的人类聚集地。在北京,我穿越故宫,在杭州我穿越西湖、灵隐寺,也像第三片段中李光涵在由光线组成的空间里游走.......那个空间里人类开始活得自洽,与世界交流。

短片《五感之谜》剧照

虚拟世界,是深根在新世界人群中的鲜明符号。手机、电脑、游戏、赛博朋克影像、AI、废土主义,这些渴望与现实世界不同,拔升至另一维度的事物都可以算作虚拟世界的一份子。“感知”篇陆扬提出“数字和虚拟形象营造了另一个区别于真实世界的空间,提供了另一种感知方式。”在迅速发展的世界,感知虚拟世界色彩的迷幻,用一触即发的新型影像做为视觉与颅脑的快速通道。

“从形而下到形而上,从杂乱到纯粹,虚拟角色拓宽了人们的感知,并编织出新的记忆。”

虚拟投影的演唱会、爆红的动画人物、VR游戏的真实体验让这些角色终将被记忆,这是时代艺术“感知”。

艺术家陆杨

音乐作为艺术语言的历史太过悠久,秦未统一之前,各国文字语言皆不同,唯有音乐被深刻记忆,楚歌、秦讼共享中原世界。

唱奏,演奏,太多太多。“不同类型的声音以显性或隐形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情绪,而其以音乐的影响力量最大。”钢琴家陈萨在此刻无需多言,让她自由自在地弹琴吧。不仅仅是在《五感之谜》短片的第五段,更是世界、未来,用艺术的“语言”诉说最美丽的文章。

短片《五感之谜》剧照

在第一部分我没有提及关于《五感之谜》视觉特效的部分,是因为解构这些符号是以形状抽象地再现“能量”,“时间”,“空间”,“感知”,“语言”。

不可否置,那细致入微由具有作者独特审美的特效,简直绝美,视觉享受,然而言语不够去评判这一部分的设计,亲眼看到再配一瓶啤酒效果更佳。

3

从五感之谜到五位艺术家

从宏大的艺术五感概念回归到艺术家个人,大大的宇宙小小的人,若没有小小的人宇宙也不复存在。五感之谜到艺术家,又会有很多不同的故事发生——

表现“能量”一part的舞蹈家吴孟珂与欧洲人相比并不算一个自信的人,能量与对艺术态度、创造、坚持都是息息相关的。作为笔者,我会更多地去关注她以艺术家、舞蹈家所呈现出的那一面。

舞蹈艺术家吴孟珂

在吴孟珂的采访中得知:好的舞者的能量需有好的身体能力、好的理解能力、好的观察力;持之以恒,但也能审时度势去尝试新的可能,构建自己的舞台。

但一个人去表现艺术能量的维度还有很多:吴孟珂在上学期间是一个乖学生,最终她克服心理因素,用强大的心力,放飞自我。

和吴孟珂一样,展现艺术“语言”的陈萨度过30岁后,活得更加从容了,在这份自信和踏实下,继续创造音乐。关注最纯粹的艺术“语言”,陈萨坚持“保留传统的东西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保留了传统的腔调后,音乐听起来就‘对了’。”

短片《五感之谜》剧照

同时,她也认为从事艺术需要感知和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去感受带有强烈不同的东西,而不是进行一种工厂化的复制。

陆扬确实很酷,他做到本时代最超前的艺术感知。酷,是有型和实力的代表词,期待与现实时间完全不同的空间、角色,需要不错的头脑和更形象化的创造力。他坦言:“??的世界是?个更向内探索的状态,让我远离社会——个?独处,进?需要的幻想世界,?这个世界也不是天??空凭空出现的,因为我还是?个地球?,思维模式只能在这个次元层次上,这是?个???存思考、汲取各种其他?化经验的转换过程。”

艺术家陆杨

而这些话就是他对虚拟世界设定的最新感触了:“在虚拟世界中,我们没有肉体,我认为如今人类大多通过大脑来体验世界。在技术上,我们可以使用脑机接口让体验更真实。”这样的艺术“感知”,一定会逐渐地走向大众。

曹斐在用她的人生经历来展示艺术的“时间”。在过去那么多年的影像和艺术的创作中,她曾触碰过未来。“其实我会在《降临》这个电影里面,我觉得我比看那种末日电影,比如什么这种大洪水,这种大地震的里面,更让我触碰到未来。

短片《五感之谜》剧照

在很多访谈或者很多写作里,都要反观或者要提出一个对未来的想象,但是当你的作品深入到历史的过去时,再看看曾是未来的今天,因为昨天可能也是我们过去的未来。这个时候我会觉得未来并不可期盼,所以对未来没有像对过去一样积极乐观,反而觉得当下可能会更重要。”

虽然每个艺术家都有着很丰富的经历,但是要在各种格言的经历中找到最契合五感之谜的内容,通过她们的行为紧紧扣住我们被赋能的艺术五感世界。

李光涵穿越于各个村落间,帮助村民再修建村落。见过很多人,也体验过各种建筑,有着这独一无二经历的她说:“人跟空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人的感情,包括他经过时间的积累,不断的有一个时间的习惯一直在同样一个地方去做一个什么事情;所以,这个形成的感情和价值对他们来说是不一样的,其实,就是人的感情,包括他经过时间的积累,不断的有一个时间的习惯一直在同样一个地方去做一个什么事情,所以,这个形成的感情和价值对人们来说是不一样的,”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学者、建筑师李光涵

结合影片还有五位艺术家的采访,竟觉着厚重。尽管《五感之谜》影像的视觉呈现是如此的空灵美丽,以色彩和光影形成《五感之谜》独特的美学风格。在视觉之后,文本再次进入人心,一遍一遍地叙说着抽象概念,使人产生想象,百趣横生。最终落在艺术家的成长之史,那种穿越时间略显苍茫的人生经历已经死死与艺术关联,已经嵌入这些艺术家的生命中。

短片《五感之谜》剧照

《五感之谜》似乎已经被破解,那些影像、那些与观众交互的对话都是艺术家们最真实的表达,一部十分钟的短片凝聚了五位艺术家的人生态度:今生与艺术有缘,启发了她们对世界、情绪、时代、文化的感知,而这样的感知对于这些艺术家是最重要和最珍贵的。

还有一份使命感纠织其中。传播艺术,为以后其他的艺术践行者————而提供更多的创作思路。

反观当下的社会人文和艺术形态,再一步一步地去见证有关一切艺术的未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