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今日三月廿七,究竟怕什么呢?

郝郝睡文化 2025-04-25 19:42:35

公历4月24日,恰逢农历三月廿七,这一日子在农人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农历三月中最后一个“逢七”的吉日,更预示着三月的落幕,而农人的忧虑与期盼,也随着这春末的微风,愈发显得沉重而殷切。

今年的农历三月,对众多农人而言,可谓愁云笼罩。多地雨水匮乏,田间干旱肆虐,作物生长遭受重创。陕西、山西、重庆、河南、山东、广西等地,均未能幸免于春旱的侵袭,尤其是广西部分区域,更是陷入了特旱的困境。

据相关数据披露,广西大部分地区的雨量远低于常年同期水平,仅为半数左右。而进入公历4月后,降雨更是寥寥无几,部分地区甚至更低。更令人揪心的是,高温天气也接踵而至,广西东部、广东西部及潮汕地区持续高温,多个城市刷新了4月份的历史高温纪录,干旱形势愈发严峻。

在民间,流传着“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的俗语。那么,农人究竟在担忧些什么呢?

一、忧三月廿七无雨亦忧雨过盛

老话说得好,“三月怕三七,有雨忧无雨愁。”农人既担忧这天若是晴天,预示着接下来可能会持续干旱,不利于作物生长和水稻初插;又担忧这天降雨过多,导致“旱涝急转”,反而影响作物生长和播种。

因此,农人希望三月廿七这天下雨,但又不希望下暴雨和连阴雨,期盼的是一场恰到好处的甘霖。

二、三月廿七晴,农人忧心忡忡

依据老辈人的经验,若三月廿七这天是晴天,那可不是什么吉兆。民间有“三月廿七晴,旱到五月尽”等谚语,均预示着接下来可能会出现旱情。

此时正值小麦灌浆、玉米出苗、马铃薯块茎膨大等关键时期,干旱无疑会给这些作物带来严重影响。在古代靠天吃饭的年代,农人更是为生计发愁。因此,“三月廿七怕晴天”的说法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四月初一风起,农人心中惶惶

古人对每个农历月初一、十五的天气都极为重视,认为它们能各自影响半个月的天气走势。而四月初一这天,通常距离立夏节气较近。民间有“立夏东南风,大旱六月中”的说法,意味着如果立夏当天刮东南风,那么农历六月出现旱情的概率就较高。

此外,“四月初一刮大风,小麦收成一场空”的谚语也广为流传。因为进入农历四月后,小麦正处于返青后的旺盛生长期,如遇大雨、大风等极端天气,容易发生倒伏,影响灌浆成熟和收割。

四、四月初一阴雨连绵,农人愁眉紧锁

对于小麦产区而言,若农历四月出现连阴雨的天气,会导致小麦田间高温高湿,容易引发湿害和病虫害。同时,阴雨连连还会影响小麦的授粉,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此外,阴雨天气还会导致南方一些地区的棉花出现病害,造成死苗、缺苗等问题。因此,农人希望四月不要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期盼的是短暂降雨能缓解旱情、促进生长。

综上所述,“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的说法体现了农人对自然气候的敬畏与期盼。今日恰逢农历三月廿七,我们这里风势较大。不知您那边的天气如何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0 阅读:22

郝郝睡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