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世界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所在河南林州市更名红旗渠市研究

规划君何方洪 2024-04-07 15:06:35

人工天河红旗渠,是河南省县级林州市的一张最出名的城市“名片”,红旗渠精神也是林州市这座县级市的城市精神,这让林州这个名字蜚声海内外。由于红旗渠名气要远比林州大,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如果河南省“林州市”能够改名为“红旗渠市”,这肯定能够像湖南省大庸县改成张家界市、云南省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市、福建省崇安县更名为武夷山市、四川省灌县更名为都江堰市、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一样,打响当地品牌,给百万林州人民带来不争的红利和滚滚财源。林州市改名红旗渠市有利于扩大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美誉度,产生更大的集聚效应。今天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来专题研究林州市更名为红旗渠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林州市基本情况

林州市是河南省安阳地级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林州市境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29.4公里。林州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千米,其中山坡、丘陵占86%,耕地76万亩。市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市区海拔306.8米。

林州市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西通晋陕,南依中原,北连京畿,乃南下北上、东进西达、三省通衢之要地,人称“金三角”,史书有“卫弃之而弱,晋有之而霸”的记载。全市总人口116万,林州市下辖4个街道,16个镇,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34个社区居委会,542个村委会,1747个自然村。 1994年林县撤县设市。

林州西依太行,东临平原,四省通衢,沃野千里,自古人杰地灵、物阜民丰。林州历史悠久,古名隆虑,出自战国韩国“临虑邑”。金贞佑三年(公元1215年) 升为林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降州为县改名林县。 中华民国35年(公元1946年) 6月林县、林北二县合并复称林县。1994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2003年1月,林州市撤销了城关镇,新置4个街道即开元街道、桂园街道、龙山街道、振林街道。

林州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八百里太行把风光最秀美的一段留给了林州,林虑山被誉为“北雄风光最胜处”,太行大峡谷更是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长江三峡等共同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境内拥有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滑翔伞运动基地,有千古之谜猪叫石、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同时,林州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目前仍存有赵南长城、东周贵族墓群、隆虑古城址等文化历史遗迹,是中原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三重文化交汇处。林州又是太行革命老区,八路军一二九师指挥部曾设在任村镇西坡村。

经过20余年的精心打造,林州已成为了“有山有水有精神”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胜地,形成了以源远流长的儒、释、道历史文化为内涵,集野营观光、休闲养生、滑翔攀岩、绘画写生、科考探险、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国字号”旅游品牌达25个。集雄、奇、峻、美于一体的自然山水风光,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现在,以红旗渠为代表的红色教育游、以太行大峡谷为龙头的绿色生态游和以国际滑翔基地为主导的蓝天翱翔游,“红、绿、蓝”三色旅游交相辉映,令国内外游客近悦远来,流连忘返。

红旗渠精神是林州的立市之本、兴市之魂。林州的发展历程,以上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外出发展建筑业、90年代大办乡镇企业和市属工业、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建设为标志,经历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四个阶段,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林州人的“创业四部曲”。近年来,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林州市紧紧围绕生态建设这一核心,全力打造金融和科技两个引擎,持续强化创新、资本和互联网三种思维,确保了结构调整优化不减势、经济发展换挡不减速。

二、红旗渠对于林州市的重要性分析

红旗渠又称“引漳入林”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国家处于经济暂时困难的条件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经过十年艰苦奋斗,战胜种种困难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1960年2月11日,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开工,到1 5日止,出动民工37100人。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正式竣工。整个总干渠、三条干渠及支渠配套工程,共投工3740.17万个,投资6865.6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025.98万元,占总投资的14.94%,自筹资金5839.66万元,占86.06%(其中含投工折款,一工一元钱)。

红旗渠的兴建是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做到的生存能量的一次集中释放,改变了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的状况,使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红旗渠的兴建是林县人民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是林县在建国后艰苦创业历程中的“第一部曲”。

林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修建红旗渠的伟大壮举传颂全国。来林县参观红旗渠的各级干部和群众络绎不绝,至1980年已达到高峰,累计参观人数达162万人次。红旗渠建成后,引来很多中外参观客人,他们看到悬挂在太行山腰的红旗渠,都赞叹不已,不约而同地发问:“这么宏伟的工程,兴建于六十年代那样的困难时期,是怎样干成的?真叫人不可想象。”

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总理自豪地对国际友人说:“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并希望外宾到红旗渠参观。从此,林县成为对外开放县。1971年至1980年来林县参观红旗渠的外国人士达11300多人,涉及五大洲119个国家和地区。人工天河红旗渠,让林州这个名字蜚声海内外。

红旗渠的名称寓意深刻,象征着革命和胜利。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命名“红旗渠”旨在激励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树立一面旗帜,坚定不移地朝着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前进。1960年2月,林县县委发布《引漳入林动员令》,标志着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开工。开工后不久,县委书记杨贵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决定改变原定的全线出击战略,改为分段突击,集中力量先完成山西境内的渠道。这一决策调整促使工程进展迅速,每修成一段渠道就能通水一段,从而鼓舞了群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1960年3月6日,在盘阳村的一次会议上,全体委员一致同意将工程命名为“红旗渠”工程。1960年3月10日,引漳入林工程总指挥部召开工程全线民工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十几项决议,一致同意正式命名引漳入工程为红旗渠。

三、林州市官方在十年前曾经计划更名为红旗渠市事件

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还记得在十年前,也就是在2014年的时候,林州市官方主办的红旗渠网,对外公开发出了一则旗帜鲜明的“民意征集”——如果“林州市”改为“红旗渠市”,是否也能像大庸改张家界一样给百万林州人民带来红利?由于这是当地官方媒体红旗渠网站发出来的民意征集,所以便引发了广泛关注。莫非林州市真的要改名字为红旗渠市了?这引起了当地人民甚至是全国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但是的林州市委相关领导只能公开做出了回应,林州市改名红旗渠市一事涉及林州这座县级市的大政方针,当时林州市委市政府并未将林州市更名红旗渠市上升到政府议事日程。

当时在林州市官网“红旗渠”网站首页显著位置的一则民意征集名称为“林州到底叫啥好,请你谈谈看”。全文如下:亲爱的朋友,您可曾遇到别人问起你的大名,但由于读音等原因,使你数遍解释,一番周折,别人才弄清楚你的大名。此时,你可能怨爹妈没有给你起个读音响亮而又文化味十足的大号。朋友,你可曾走出林州,在飞机上、火车上、汽车上,抑或是故乡之外的另一个地方,别人问起你是哪里人,你说我是林州的,但别人似乎对“林州”没什么意识,你不得不进一步解释:“就是林县”。到此,问者似有点印象,但直到你再进一步说:“就是红旗渠那个县”时,问者才恍然大悟。由此可知,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名字如何并非无关紧要。

湖南省大庸县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个普通小县,但自从号准自己的特色,适时改名“张家界”市以后,让其在很短时间内声名鹊起,名扬海内外。数百万张家界人也共享改名带来的滚滚红利。林州最响亮的自然是红旗渠,林州人最愿意向别人讲的恐怕也是红旗渠。红旗渠是百万林州人民的骄傲。林州——红旗渠,红旗渠——林州。如果“林州市”改为“红旗渠市”是否也能像大庸改张家界一样给百万林州人民带来不争的红利?本站想听听你的看法。

红旗渠官方网站标明,由林州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有着官方背景。对此,林州当地相关部门数名人士也予以肯定。征集引发当地多名网友跟帖。当中大多持肯定态度,“改名成本不小,但改成红旗渠绝对会有好处。因为红旗渠市比林州的知名度实在大多了,避免了知道红旗渠不知道林州的尴尬,说出来让人印象深刻。可以更好地推介林州推介自己,而且火车站都取名红旗渠站,以后红旗渠会越来越响。”也有支持的网友认为,抛开经济不说,单从人文意义上来说,改名红旗渠市是对老一辈人的尊重,告诫后人不要忘记今天的来之不易。当然,也有网友持反对意见,坚持认为现有的名字就挺好,更有人还提出了新意见,林州改为“天河市”怎样?

其实早在林州市官方征集民意之前,林州市当地民间就有不少人提出能否改名为“红旗渠市”。因为林州当地在外务工人员极多,外地人对林州这个名字较为陌生,但一说红旗渠的家乡,无人不晓。红旗渠三个字对于林州人而言,意义重大。一旦改名,可能会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业务有帮助。

四、关于将林州市更名为红旗渠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林州最响亮的名片是红旗渠,因为红旗渠是林州市的名片,是新中国的骄傲

1994年林县撤县建市时,就有机会改名为“红旗渠市”,当时有三个名字可选,林州市、林滤市、红旗渠市。但是经过一番抉择后,林州市名称最终胜出。当时并没有选择红旗渠市,而是选择了林州市,是因为当年林州人民对红旗渠的认识,远远没有现在深刻。

30年来,林州面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林州人民已越来越认识到“红旗渠”三个字的分量,它已经不是简单的一项水利工程,而是林州的“文化符号,林州的传家宝”。红旗渠作为林州独特的地理、文化坐标,也是最闪亮的一张名片。新时期红旗渠精神需要代代传承。

(二)林州知名度不高,没有“红旗渠”的名字响亮

红旗渠是一个国际知名符号,更名后林州名气可能会更大。“林州市”和“红旗渠市”,哪个名字更响亮,毫无疑问,是后者。将城市名称改成“红旗渠市”,这未尝不可。因为随着红旗渠精神被更多人所熟知,被赋予更多的时代意义,红旗渠精神也更加深入人心。而林州市则过于平庸,甚至有很多人把林州市与陕西省彬州市和湖南省郴州市搞混淆。因此,从提升林州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角度来说,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林州市非常有必要更名为红旗渠市。

(三)国内城市更名的成功经验值得林州市更名红旗渠市借鉴

城市改名可以给地方带来财运,比如云南的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四川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这些地方更名,确实提高了知名度。另外,从大庸市更名而来的张家界市、由灌县撤县设市更名而来的都江堰市也是此类“更名促进当地旅游及城市发展”的成功例证之一。

案例一是1994年湖南省大庸市更名张家界市。大庸原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县城,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更名张家界市之后,知名度迅速飙升。现在早已有了机场、通了火车,是全国一线旅游城市。

案例二是2002年云南省中甸县更名香格里拉市。更名后,国际国内旅游达人都知道了在这片位于滇西北的雪域高原上,有举世闻名的梅里雪山、一望无际的高原草甸、风格各异的民族歌舞、独具魅力的民间传统艺术、神秘的多宗教文化等,去香格里拉旅游成为人们心中的向往。

案例三是福建省叫了上千年的崇安县,1989年8月21日改名为武夷山市。福建省崇安县决定借用武夷山这个响亮的名字来改名,意在将其打造成一个旅游胜地。当时,大众对该地并无太多了解,但这次改名注定会改变这座城市的命运。随着改名后迅速崭露头角,武夷山市成为中国最有名的旅游城市之一,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投资者。她的美丽景点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的目光,带动了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巨大的机遇与希望。

案例四是1998年四川省南坪县改名为九寨沟县。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是一个偏远小县,因为这里属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基本上都是山地。该县人口只有6.6万,和东部省份的一个乡差不多。1978年,因美丽的九寨沟被国家工作人员发现,遂设立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后来又开发成了景区。九寨沟迅速走红,声名鹊起,以至于远远盖过了本就寂寂无名的南坪县。1998年,该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知名度有了很大提升。

案例五是1987年安徽省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进入80年代后期,黄山的知名度已经越来越高。1987年11月,徽州地区被撤销。徽州地区被撤销以后,并没有组建徽州地级市,而是组建了黄山地级市。从很大程度来说,主要是为了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经济。20多年来,争议声不断,不仅没带来经济大发展,而且使历史悠久、风格独具的徽州文化为之弱化。另外,高举“黄山”牌的黄山市区距离黄山风景区还有70公里,导致“皖南处处皆黄山,到了黄山不见山”的状况,给游客带来许多麻烦和困惑。

案例六是1994年湖北省荆州地区、沙市市和江陵县被撤销,设立荆沙市。沿用千年的荆州之名一朝被废,引发众多争议。1996年,国家又恢复了被改掉两年的“荆州”之名。襄阳市也是同样的例子,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襄阳地区,其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襄阳这座承载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曾经以襄樊之名沉稳存在。2001年起,数年间都有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和提案,建言城市更名为襄阳。2008年,又有24位人大代表和185位政协委员强烈要求复名。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需求,2010年襄樊市迎来了一场蜕变,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正式更名为襄州区。成功更名为襄阳市。这一改名之举,不仅赋予了城市新的活力,更成功提升了其在人们心中的知名度。

0 阅读:1

规划君何方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