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单机“突袭”欧洲,米格-23曾经也是猛的一批

彩虹之梦永不息 2024-11-27 20:16:49

1989年7月4日,驻扎在荷兰索斯特堡基地的美国第32中队紧急起飞F-15战机执行紧急拦截任务。

因为它们忽然发现有一架苏联战机在欧洲空中进行超低空飞行,依据雷达显示,这架战机自波兰而来,一路竟然穿越东德、西德的领空,且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

要知道这可是冷战对峙阶段,面对突如而来的苏联战机,整个欧洲和美军都懵逼了,纷纷大为紧张,不知道苏联这是要干什么,于是紧急起飞战机进行拦截。

然而当拦截飞机飞近这架苏联飞机的时候惊奇的发现,这架飞机里面竟然没有驾驶员,这架飞机正在无人驾驶飞行。

因为没有驾驶员,美军F-15无法对其进行喊话,只能跟着伴飞到比利时领空。

美军F-15并没有击落该机,在伴飞一段距离之后就返航了。

紧接着法国空军的幻影F-1也是紧急起飞,打算当该机进入其领空的时候将其击毁。

然而还未等幻影出手,该机在无人状态下飞行560英里之后,因为燃油耗尽,坠毁在比利时西部科特赖克,砸死了地面的一名青年。

这架无人驾驶的苏联飞机就是米格-23战机,这就是著名的米格单机“突袭”欧洲事件。

该事件的发生让整个欧洲都吓了一跳,以为苏联要干啥呢!

后来苏联披露该事件是个意外,当时一架苏联前线空军的米格-23M(鞭笞者B型)战斗机从波兰滨波罗的海的科沃布热格起飞后不久,便因发动机加力燃烧室推力骤减,高度建立不足,飞行员尼可莱·史库里丁上校在距地面仅150米的低空安全弹射出座舱。

然而该机不但没有坠毁,反而发动机运转正常继续向西飞行,全程保持超低空航线。

这才造成了整个欧洲的一场虚惊,就是可怜了比利时那名男青年,看来被天上掉下来的飞机砸死还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说起米格-23,它虽然不是米格家族里面最知名的飞机,但它也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飞机。

因为它是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研发的一款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

因为它是那个年代十分流行的可变后掠翼单座单发超音速战斗机,还是苏联第一款重型战斗机。

因为它是一款争议巨大的战斗机

更因为它是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一生中最后一个亲自挂帅的项目。

米格-23的诞生就是为了取代米格-21,因为米格-21存在雷达和航空电气设备过于简单、航程过短、武器搭载量不足等诸多缺点,在那个美苏对峙的年底,苏联迫切的想要一款更加优秀的战斗机,好让其在战斗机领域保持优秀水准。

于是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总设计师阿尔乔姆·伊万诺维奇·米高扬亲自挂帅,开始新飞机的研制工作。

米-23原型机于1967年首飞,紧接着的1968年就开始大量生产。

随后就成为苏联防空部队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的军事装备。

米格-23也采用的可变后掠上单翼布局,米高扬的设计师们分析了美国在研制第一种此类飞机F-111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同时根据计算做了许多不同的模型拿到中央空气动力研究院的风洞去作在不同状态下(起降、亚音速、超音速)的试验,试验的结果说明变后掠翼确实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飞机的性能。

米格-23有三种推荐机翼后掠角,使用两侧进气设计航电系统具有典型的苏式风格,在制造中使用了大量的电子管和晶体管,导致雷达体积庞大重量超标耗电量大而功能与精度不足,但是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米格-23三种不同的机翼形态能为其带来不同的性能,机翼前后缘有多段式襟翼,提高了飞机的起降性能;后缘襟翼前方有两片扰流片,可结合差动平尾进行滚转控制。

尤其是在起降方面,米格-23的性能提升明显,机翼在小后掠角状态下,配合前缘襟翼和全翼展后缘单缝襟翼,升力系数增大,起飞滑跑距离仅为620米,比米格-21缩短了23%,着陆滑跑距离820米,比米格-21缩短了15%。

但米格-23的后掠角需要飞行员手动调节,因为后掠角的差异导致气动中心变化较大,这也就导致该机操控相当复杂,这也就对飞行员的经验和技术有相当高的要求,尤其是新手飞行员,上手难度极大。

虽然米格-23在老司机手里是一款强悍且能满足不同状态的战斗机器,但培养一个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实在是太难了,这种复杂的操作,也是米格-23被人诟病的一个重要方面。

“蟹爪”起落架也是米格-23的一大特色,虽然结构复杂,但它能同时满足大尺寸机轮、大宽轮距和小收纳空间等多项指标,其实用性可靠,还能兼顾空间和性能的要求。

但它的缺点就是中低空机动性一般,也就是近距离格斗能力比较差,尤其是复杂的手动后掠翼操作,更是让其无法近空格斗,因此米格-23最好的使用方式就是中低空高速拦截,干完就跑那种。

米格-23区别于以往战机的一点就是重视航空电子设备和机载武器的作用,1部RP-23“蓝宝石”系列火控雷达,TP-23 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激光测距仪,ASP-23 瞄准具,全自动导引系统,“警笛”3雷达告警系统以及通信电台、无线电高度表、无线电罗盘、近距导航和着陆系统等,大幅提高全天候作战能力和航程,相较于前任米格21那是有了质的提升。

米格-23战机的武器种类自然十分丰富,标配一门备弹200发的GSh-23L型23毫米双管机炮,它全身7个外挂点,可携带对空及对地的各种导弹和炸弹,还能携带多种火箭弹和机炮吊舱,在那个年代可谓火力十足。

米格-23机长15.88米(不含空速管),机高:4.82米,空重11吨,载弹量为3吨,作战半径为1160千米,最大航程为1950千米,搭载的是R-29-300型涡轮喷气发动机,能让该机最快飞2.35马赫,能让其在18300米的高度遨游,能让其在海平面达到1350公里的平飞速度。

米格-23自然也是诞生了诸多繁杂的衍生型号,这些衍生型号要么是升级自用,要么外销,要么因为技术原因只生产了几十架或者项目终止。

米格-23系列战斗机产量超6000架,还出口至20多个国家。

米格-23也是参与过实战的机型,在1982年的贝卡谷地空战中,叙利亚虽然惨败,但以色列损失23架作战飞机,其中被米格-23击落的有12架,有6架当时先进的F-16A也被击落,大部分是米格用空空导弹击落的。

另外一场则是在1985年,安哥拉与南非军事冲突中,古巴飞行员驾驶的安哥拉空军米格-23与南非空军的“幻影”F.1C和“幻影”III发生空战,双方互有击落。一架米格-23MF被击落,同时也有米格-23MF使用AA-8近距空空导弹击落数架“幻影”F.1C和“幻影”III。

小结:

米格23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相比米格21来说,它两侧进气使得机头可以安装较大型的雷达。但是苏联糟糕的电子设备又让米格23几乎没有实际有效的超视距空战能力。 其可变翼设计符合潮流,但又是复杂性可维护性变得很糟糕,操纵性远达不到F14和狂风的自动化程度。因此装备米格21和米格23系列的国家,几乎最先淘汰的反而是米格23。就连朝鲜还保留J5/6的这种超落后空军,其保有的米格23实际出勤率和上镜率也都非常低了。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