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载入史册的大事要事。这一年,在天灾方面,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唐山大地震,顷刻间,一座城市化为乌有。
这一年的9月9日,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全国人民痛上加痛,雪上加霜。一时间,巨人陨落,国人陷入无限悲痛。
这一年,是黑色的1976年。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后,随后根据工作安排,向全国人民发布了多部门联合公告,并且立即成立了以华主席为组长的治丧委员会,此名单包括了当时的重要骨干人员、省部级领导、局委人员、著名爱国人员、民主人士,同时也包括当时的改造较好的出狱的战犯,诸如杜聿明、黄维这样的战犯,可以说囊括了当时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在其中,阵容庞大。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毛主席治丧委员会的名单排序中,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的韦国清,他的的名字,排在几位老帅的前面,比如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等。如果按照资历、按照贡献、按照声望、按照职级来说,韦国清都不是以上几位老帅的对手,简直可以说,没有可比性,几位老帅妥妥的甩掉他几条街。
有读者也许要问了,韦国清何德何能,他在治丧委员会的排序中,竟然在老帅的前头,这是啥原因呢?且听笔者分析。
韦国清,1913年9月2日出生,卒于1989年6月14日,享年76岁,广西东兰县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我们的伟大领袖与世长辞后,“四个人”加紧了活动,想趁机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篡夺一些本不属于他们的权利,想更上楼层。于是利用毛主席逝世后群龙无首之际,打造影响力,争取所谓的民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创造影响力,谋取上升的资本。有关毛主席治委员会人员排序上,他们大做文章,这“四个人”都竭力想让自己的名字,排在更前面,尤其是当时的江青,更是心情迫切,希望排在局委人员后面。
在经过几轮较量后,决定毛主席治丧委员会的名单除了局委人员外,其他人员分为四个序列:一是局委委员与各党政军领导人;二是委员;三是候补委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四是亲属、劳模与党外人士。
在这个四个序列中,其中,其中局委委员与各党政军领导人,不是按照资历、威望、职级排序,这样一来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免得斗争来斗争去,最终莫衷一是。经研究决定,这类人按照姓氏笔画排序,这样一来,无论谁都无话可说了,这也是国际惯例,这也是最公平的原则。这样的排序,作为当时的局委委员的韦国清,就占了姓氏笔画比较少的优势,一举在局委委员中排序第一名。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在治丧委员会名单排序中,韦国清上将的名字排在了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等老帅的前头,甚至也排在了粟裕大将的前面。
其实,排序也是很讲究的,因排序闹出笑话的也不少、闹出矛盾的也不少。您怎么看排序问题,有好的建议的欢迎留言,不胜感激。
老一辈那会儿早看开了
美食家
笔画顺序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