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航展上出现了两种智能地雷,一种是之前展出过的LY-V501N智能地雷,另一种是925厂展出的智能攻顶弹药系统。刚开始的时候,沙龙也觉得不过是两种类似的东西,没有太在意,等航展回来仔细看,才发现后者有些门道。
【LY-V501N智能地雷】
上世纪70年代,由于光电子、微电子技术、高效电源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地雷工作原理和工作模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一改最初的触发、压法和绊发模式,出现了利用声、振动、磁或者红外探测技术感应目标的感应式地雷。
到了90年代,随着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遥测技术的发展,地雷开始装备复合式传感器,使得地雷具备了探测并识别目标的功能,开始出现了智能地雷。智能地雷不同于常规地雷守株待兔的被动工作模式,具备了主动探测、主动攻击等功能。
【925厂智能攻顶弹药系统】
智能地雷还可以依靠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数据通信、定位追踪,监测并收集战场信息,传回后方指挥部,实现对战场的监视、侦察和打击任务。各国的智能地雷主要由反坦克智能雷和反武装直升机两种,这里我们只谈前者。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智能地雷包括美国的XM93“大黄蜂”和俄罗斯的PTKM-1R 反坦克地雷。
美国研制的 XM93“大黄蜂” 广域反坦克地雷攻击距离达到 100 米,野外服役期长达 180 天, 依靠美空军 SUN-/B 战术投弹箱布撒,脱离投弹箱后由展开的降落伞降落到地面。该智能雷总重 16kg,由 8 条稳定支脚、传感器(声、红外和振动)以及微处理器、发射器和“斯基特”自锻破片战斗部组成,主要功能是攻击坦克装甲,对坦克乘员和内部设备进行杀伤和摧毁,使得坦克失去作战能力。
最近的俄乌战场上,俄罗斯的PTKM-1R反坦克地雷出现在战场,其外形类似于美国的XM93地雷, 顶部的拾音器和底部的振动传感器会感知附近车辆经过的声音和振动,一旦确认是敌方坦克, 并且进入攻击距离50m内,地雷会向目标方向倾斜并发射战斗部,战斗部上的红外传感器和雷达会在空中几十米的高度快速锁定坦克,并在坦克上空时候,引爆爆炸成型弹丸,向下射出高速金属杵体,对坦克顶部的脆弱装甲部分进行打击,其最大穿甲能力达到70mm。
而我国的LY-V501N智能地雷的原理同上述两种差不多,这类智能雷预警传感器都是单独或者组合使用声、振动传感器,而寻的敏感器采用红外传感器,使用EFP作为战斗部,主要攻击坦克车顶装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攻击半径比较小,大约50~200m。其基本原理就是向目标上空发射带有降落伞的子弹药,子弹药有点类似末敏弹。
而925厂这个智能攻顶弹药(简称925雷,下同)就比较有趣了,我在925雷的介绍上发现其攻击距离为<5km,这可比常规的智能地雷远多了,我当时还认为是是不是考虑到载具抛射的原因。
航展回来,我又翻出图片仔细观察,发现925雷旁边还有一个双旋翼的飞行器,这一下我之前的疑问就解开了。一句话来说就是,925雷实际上是一种携带飞行子弹药的智能雷,这就比之前的采用抛射子弹药的智能雷拥有了巨大的攻击半径优势。
其工作原理为通过925雷本体的声阵列探测器或者是毫米波探测器,发现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之后发控装置发射飞行子弹药;飞行子弹药发射后飞向预定空域,并通过自身的图像传感器自主飞行,并完成对目标的探测、识别、跟踪和打击。
这种飞行子弹药依靠自身动力进行飞行,大大的提高了留空时间,可以进行大范围的搜索和作战,而且其自身采用图像导引头,因此不需要地面发射装置提供精确的目标信息,降低了地面发射装置的传感器的性能要求,无疑也降低了成本。
由于飞行子弹药采用图像导引,且自身带有动力,可以确定目标的最佳攻击部位,并引导子弹药抵近攻击。从而提高命中精度和毁伤效能。
925雷这种类型的智能地雷,好像我还没有见过其他国家出现过,完全是咱们的首创,相当于是地雷+无人机的组合,这玩意除了反坦克,用来反低空飞行的直升机那也不是不可能呀。925厂这个智能雷躲在航展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原以为是个青铜,没想到实际是个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