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在高压下的教培人,倒下了一个……
失业君小编 | 文Keira Burton | 图

4月23日,猿辅导武汉公司员工李某某在办公室猝死,年仅28岁。4月24日晚,有媒体报道称“有死者亲属”透露,死者李某某2020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猿辅导工作,原计划今年5月2日举行婚礼。
对此,猿辅导公司迅速回应称“当日团队处于倒休假期,未安排加班”,试图将事件归因为“意外”。然而,这一回应不仅未能平息舆论,反而因其避重就轻的态度,将公众视线引向更深层的职场文化痼疾与制度漏洞。
猿辅导的官方声明聚焦于“当天未安排加班”,却对员工长期超负荷工作的事实避而不谈。据多名前员工爆料,猿辅导武汉公司存在严苛的“工时积分制”:员工每日需在线14小时(含午休),如厕超10分钟需报备,加班至凌晨可兑换“调休券”,但实际使用率不足10%。

更有员工透露,续报期单日工作时长可达15小时,甚至需“一人带400名学生”。这些细节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企业通过“弹性工作制”和绩效考核压力,将超时劳动包装为“员工自愿”,从而在法律层面规避加班认定。
李某某的悲剧并非孤例。其未婚妻证实,他在猝死前夜仍在加班;家属推测其因连续加班后留宿公司而猝死710。然而,公司以“倒休”为由切割责任,恰如网友讽刺的“加班364天+1天没安排=不关我事”,暴露出企业将“技术性切割”作为危机公关手段的傲慢。

“双减”政策后,教培行业竞争加剧,企业为争夺流量,将压力层层传导至一线员工。据爆料,猿辅导的销售岗需每日完成12个有效电话沟通,班主任人均负责370名学生,工作内容从教学异化为“销售+客服+助教”的复合体。这种模式下,员工被迫陷入“算法驱动过劳”的恶性循环:续课转化率、家长好评率等数据指标构成“数字牢笼”,劳动者成为维持资本增殖的“活体燃料”。
医学研究显示,中国职场过劳死案例中,73%与“高强度脑力劳动+情绪劳动”的双重压迫相关。猿辅导员工需深夜批改作业、实时答疑家长群、制造升学焦虑话术,其工作场景已突破传统劳动范畴,演变为对“情绪资本”与“认知劳动”的双重剥削。

尽管《劳动法》规定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但“隐形加班”,如手机待命、非工作时间回复消息等缺乏明确界定,企业得以通过技术手段规避法律约束。例如,据媒体报道,猿辅导通过内网系统实时监控员工电脑屏幕,甚至将“摸鱼指数”与绩效挂钩。劳动监察的被动性亦加剧了问题:猿辅导的“工时积分制”运行三年未被叫停,员工投诉常因举证困难而不了了之。
工亡认定同样面临困境。《工伤保险条例》要求猝死须发生在“工作时间与岗位”,但长期加班导致的健康损害难以直接关联。李某某家属若想证明其死亡与工作相关,需依赖考勤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而这些资料往往由企业掌控。武汉劳动部门虽启动“绿色通道”调查,但法律程序的滞后性已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

失业君小编分析认为,要遏制隐形加班引发的悲剧,需从制度革新与文化重塑双管齐下,寻求破局之道,具体举措如下:
①法律层面革新
需将“数字劳动”正式纳入相关法规的范畴,明确“隐形加班”的具体认定标准。例如,可设定日均屏幕使用时长超过8小时、非工作时间通讯回复频次达到一定次数等量化指标,为认定隐形加班提供清晰依据。同时,建立“过劳死”工伤认定的绿色通道,简化认定流程,让因过度劳累不幸离世的劳动者及其家属能及时获得应有的权益保障。
②监管力度强化
相关部门可主动深入企业开展用工审查工作。针对长期存在超时加班现象的企业,实施严格的黑名单制度,向社会公开曝光,并在政策扶持、项目审批等方面予以限制,切实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倒逼企业规范用工行为。
③行业自律推动
头部企业应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公开透明的员工健康管理方案,涵盖定期体检、心理健康评估、职业病预防等多方面内容。坚决摒弃“狼性文化”等不合理的管理理念,倡导健康、可持续的工作方式。此外,可联合成立“反过劳”行业联盟,制定行业规范,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监督。在这方面,日本“过劳死 110 热线”的经验就很成熟。
④企业文化重构
企业要真正将员工视为有血有肉、有情感需求的“人”,而非单纯的数据节点。通过提供弹性福利,如灵活的工作时间、额外的带薪休假等,以及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如心理咨询热线、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实现工作效率与员工人性尊严的平衡。
李某某的猝死,无疑是数字时代劳动异化的一个典型写照。部分企业打着“技术赋能”的幌子,实则进行着“劳动剥削”,任何“未安排加班”的声明在事实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唯有打破“拿命换钱”的陈旧逻辑,重新构建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平衡,才能避免更多鲜活的生命在“内卷”的浪潮中悄然消逝。
议
网友热议
@怪咖钓手(IP京):
弹性工作制=弹性压榨制?工时积分、调休券都是资本的文字游戏,真当打工人看不懂?……

@Megamind007(IP川):
公司回应完美诠释什么叫‘精准切割责任’!364天加班不管,猝死当天没排班就甩锅?建议查查考勤记录有没有凌晨打卡!
@郝知了sky(IP鲁):
人均带400学生?这哪是教育机构,分明是富士康流水线!知识产业工人也是血肉之躯啊。

@五月寒烟(IP皖):
说个冷知识:日本‘过劳死’能判企业赔1亿日元。
@H5senberg(IPHK):
技术监控屏幕、统计‘摸鱼指数’…这不就是《1984》现实版?打工人连呼吸权都要被算法定价了!


最后一条,
暗喻与讽刺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