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苔痕与我的三次对话

简墨水 2025-02-15 19:48:37

第一次尝试:执拗的“精心”

2015年上海中考作文题目为《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写作要求如下:

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窗台的青瓷盆里,总有一抹苔藓在生长。它像一团凝固的绿雾,在晨光里蜷缩,在暮色中舒展。而我和它的故事,始于三次无声的尝试。

第一次尝试:执拗的“精心”十岁那年,我在山间石缝里发现了它。灰扑扑的苔藓伏在潮湿的阴影中,像被世界遗忘的尘埃。我固执地认为,它需要“更好的生活”,便将它连土剜下,装进铺满营养土的白瓷盆里。每日浇灌清水,甚至偷偷倒半杯牛奶,以为这是最温柔的供养。可一周后,苔藓褪成枯黄色,蜷曲如焦糖碎屑。父亲说:“它习惯的是山风、夜露和寂静。”我却偏不信,像修补一道错题般,又买来一盒苔藓苗,固执地重复浇水、遮阳、测温的步骤。直到第二盆苔藓在某个雨夜彻底溃烂,我才怔怔停手——原来有些生命,并不需要人类定义的“完美”。

第二次尝试:退让的“旁观”十三岁时,我换了一只粗陶盆。这次,我将苔藓种在院角老梨树下,任雨水冲刷,任落叶覆盖。偶尔蹲下观察,发现它的绿意像墨汁在宣纸上晕染,缓慢却笃定。某日暴雨后,苔藓竟蔓延到了盆沿,绒毛般的叶片托着水珠,仿佛捧着星星的婴孩。可当我想用相机记录时,却发现苔藓始终蒙着一层灰调,像被岁月磨旧的绸缎。它活得安静,却不够鲜亮。我忽然明白:山野的苔藓可以野蛮生长,但被困在陶盆里的生命,终究需要一点倔强的光。

第二次尝试:退让的“旁观”

第三次尝试:平衡的“共生”今年春天,我把苔藓移回窗台,但换成了透气的青瓷盆。每日只喷一层薄雾,任它自己捕捉晨昏的光线。某个写完作业的深夜,我偶然打开台灯——苔藓竟在暖黄的光晕中挺立起来,叶片如翡翠雕成的羽毛,根须织成一张泛着银丝的网。原来它要的从来不是“被拯救”,而是与光的角力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高度。就像我解不开数学题时,总在草稿纸上画满苔藓的纹路,一遍遍重写公式,直到数字与符号在某个瞬间突然驯服。

第三次尝试:平衡的“共生”

青瓷盆中的苔藓仍在生长。它教会我:真正的努力,不是固执地重复错误,也不是怯懦地放任自流,而是在尝试与退让之间,找到让生命舒展的缝隙。那些深夜台灯下的草稿纸、陶盆边沿的水渍、还有指缝间残留的苔藓清香,都是时光为我盖下的印章——“你看,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后记中考前夜,我轻轻碰了碰苔藓的叶片。它颤了颤,像在回应一个无需说出口的约定。

0 阅读:2

简墨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