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电梯在五分钟内哐当哐当地下降约一公里(3000 英尺)到达德国的核废料 “墓地”,这里是未来用于掩埋该国大量放射性废料的储存库。

在底部,头戴安全帽的工程师和访客乘坐吉普车穿过地下错综复杂的隧道,进入一个冰冷、宽敞的大厅,大厅的混凝土墙壁高达约 15 米。
项目经理本・萨姆韦尔在参观这个位于西部城市萨尔茨吉特地下深处、耗资数十亿欧元的项目时对法新社表示,未来,原子废料将在康拉德地下储存库中被永久封存在混凝土里,“以防止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空气中”。
他说:“我们想要达到的安全水平要求高度谨慎。”

一位身为反核公民倡议组织成员的农民的土地上放置着一个模拟原子废料桶。
这座废弃铁矿将成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近年来关闭的核电站所产生危险废料的最终归宿地。
几十年来,德国各地围绕核废料存放地点的抗议活动此起彼伏,到目前为止,康拉德场地是唯一获批的地点。
康拉德储存库计划于 21 世纪 30 年代初开始运营,可容纳超过 30 万立方米具有中低污染水平的物料。
然而,自德国最后一座核反应堆因 2011 年日本福岛核灾难后决定逐步淘汰核能而停止并网发电一年多以来,这一有毒的政治问题远未得到解决。

康拉德储存库的施工经理克里斯蒂安・戈斯伯格表示,建造该设施的过程比他最初预期的 “要复杂得多”。
除了技术挑战外,开发者还一直在应对抗议活动和法律阻力。今年 10 月,活动人士、工会和当地代表又发起了一项新的挑战。
环保压力团体纳布指控康拉德项目是一个 “遗物”,“不符合安全储存的要求”,需要被放弃。
“极其复杂”
在地下,工程师们仍在继续推进工作,他们有信心能够克服技术和政治方面的障碍。
施工经理克里斯蒂安・戈斯伯格对记者表示,德国在核能项目遗留问题上存在 “难题”。“我们不能把它在现在所处的地面上放置几十年或几百年。”
但他说,建造一个储存设施的过程比他六年前加入该项目时预期的 “要复杂得多”。

戈斯伯格说,对旧矿进行扩建面临 “特殊挑战”,他还补充说,用于挖掘隧道的许多机械设备都必须在地下拆解并重新组装。
他说,在某些情况下,每一根钢筋都必须由工人放置并 “逐个拧紧”。“整个过程极其复杂,当然也耗费大量时间。”
建设延误导致启用时间推迟,成本也推高至约 55 亿欧元(59 亿美元)。
“我们会继续抗争”与此同时,寻找更多储存地点的工作仍在继续 —— 德国还需要再找到两个地下地点来存放更多核废料。
据政府估计,对于高放射性物质,寻找一个安全存放地点的艰难过程可能还会持续半个世纪。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围绕其他指定地点发生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导致其他一些地点被放弃,包括附近的阿斯塞矿和戈尔勒本镇的一处设施。
对于德国根深蒂固的反核运动来说,最后一座核反应堆的关闭是一个 “巨大的成功”,活动家乌尔苏拉・舍恩伯格说,这场运动对她来说已经持续了大约 40 年。
她说:“与此同时,核废料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必须应对它。”
这个问题对舍恩伯格和路德维希・瓦斯穆斯来说是切身相关的,他们住在一座 19 世纪的农舍里,从那里可以看到康拉德矿的井架。
瓦斯穆斯形容导致康拉德项目在 2002 年获批的长达数年的过程 “极具争议”,并表示他担心该储存库会构成 “放射性危害”。

这两人支持旨在推翻康拉德项目规划许可的法律挑战。
舍恩伯格说,反核运动已经失去了一些势头,现在是由当地民众在 “支撑”,但她表示自己不会退缩。
“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在这里,我们会继续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