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西葫芦种植观念里,任由其藤蔓在地面肆意蔓延生长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看似 “顺应天性” 的种植方式,其实隐藏着不少弊端。
传统种植方式下,西葫芦植株占地面积大,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得到高效利用。而且,地面爬蔓使得植株间通风不畅,一旦遇到高温高湿的天气,就极易滋生各种病虫害。像灰霉病、白粉病等病害,还有蚜虫、白粉虱等虫害,都可能趁机找上门来,严重影响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果实直接接触地面,不仅容易沾染泥土,还可能因为局部湿度不均而出现畸形果,降低了商品价值。此外,在进行浇水、施肥、采摘等田间管理工作时,也会因为藤蔓杂乱而变得十分不便。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打破这些困境呢?答案就是给西葫芦搭架。别小瞧这简单的搭架操作,它可是带来了诸多好处。搭架种植能够增加种植密度,原本只能种 1000 株的土地,采用搭架方式后,说不定能种到 2000 株,产量的提升空间一下子就打开了。而且,搭架后西葫芦垄间通风良好,病虫害的滋生和繁殖环境被破坏,发生率自然大大降低。从果实品质来看,吊在空中垂直生长的果实,避免了与土壤的长时间接触,畸形果和瑕疵果减少,瓜条细长、瓜形匀称、瓜皮细腻,口感和卖相都更上一层楼。对于咱们种植者来说,搭架还让田间管理变得轻松许多,浇水施肥更精准,引蔓上架、疏叶整枝也更方便,采摘时更是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
搭架准备,开启高产第一步![](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f9b99ff32e2389e1ebd460a1534b072.jpg)
品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搭架种植的成效。适合搭架种植的西葫芦品种,应具备生长势强的特点,这样才能在立体空间中充分伸展枝叶,进行光合作用,为果实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蔓长适中也很重要,过长的蔓会增加管理难度,过短则无法充分利用搭架空间 ,一般蔓长在 1 - 1.5 米较为合适。抗病性好更是不可或缺,良好的抗病能力能让植株在通风条件改善的搭架环境中,进一步减少病虫害侵扰,降低损失。像 “京葫系列” 西葫芦,就是不错的选择。它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育成,具有长势强,耐低温弱光、复合抗性强、商品性好、产量高等明显优势,在冬温室、春、秋大棚种植都表现出色。还有 “早青一代”,其早熟、短蔓的特性,不仅适合密植,也方便搭架管理,是很多种植户的心头好。
(二)优质土壤来助力西葫芦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虽强,但要想实现高产优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才是最佳选择。肥沃的土壤能为西葫芦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从苗期的氮肥促进茎叶生长,到花期和结果期对磷钾肥的大量需求,都能一一满足。疏松的土壤则有利于西葫芦根系的生长和伸展,让根系能更好地扎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良好的排水性至关重要,西葫芦不耐水涝,积水容易导致根系缺氧腐烂,影响植株生长甚至死亡。在种植前,我们可以对土壤进行改良。如果土壤肥力不足,可以添加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如鸡粪、猪粪等,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又能改善土壤结构。同时,还可以混入适量的河沙,让土壤更加疏松透气。在基肥施加方面,每亩可施入腐熟农家肥 3000 - 5000 公斤,再搭配氮磷钾复混肥 25 - 30 公斤,生物菌肥 2 - 3 公斤,为西葫芦的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趁手工具不能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搭架所需的工具材料,每一样都有它的讲究。竹竿或木棍是搭架的主要支撑材料,长度一般在 2 米左右,这样的高度既能满足西葫芦向上生长的空间需求,又便于日常管理和采摘。粗细方面,要选择能够承重西葫芦蔓体和所有果实重量的,一般直径在 3 - 5 厘米为宜。绳索用于固定蔓体,应选择柔软、不易断裂的材质,如尼龙绳或塑料绳,避免在引蔓过程中损伤西葫芦的茎蔓。固蔓夹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使用方便,能更牢固地固定蔓体,而且不会对茎蔓造成伤害。在选择这些工具材料时,要注重质量,不要贪图便宜购买劣质产品,以免在西葫芦生长过程中出现支架倒塌、蔓体固定不稳等问题,影响产量和品质 。
搭架实操,打造专属生长空间![](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918f41fc7a920f416bc5660bad5bdb9.jpg)
当露地西葫芦长到五至六片叶的时候,就可以着手搭架了。在每株西葫芦的茎基周围,插入一根高度约为 2 米的竹竿或细长木棍。这可不是随意一插就行,要确保插入的深度足够,一般在 20 - 30 厘米,这样才能保证竹竿或木棍稳固,不会轻易晃动。竹竿或木棍的粗细也有讲究,以能够承重西葫芦蔓体和所有果实重量为宜,一般直径 3 - 5 厘米较为合适。
等所有的竹竿都插定后,就到了横放串联的环节。使用细竹竿横放串联这些竖立的竹竿,并在高度约为 1.5 米处绑定。这个高度既能满足西葫芦向上攀爬的需求,又方便我们日常管理和采摘。绑定的时候,要选用结实的绳索,比如尼龙绳,将其紧密缠绕在竹竿的连接处,确保连接牢固。
为了进一步增强支架的稳定性,每隔五米左右,还需要使用人字竹竿支架固定整体杆架。具体做法是,将两根竹竿的一端交叉,形成 “人” 字形,然后将交叉点与之前搭建的横杆固定,另一端插入土壤中,入土深度同样在 20 - 30 厘米。这样一来,整个支架就如同一个坚固的堡垒,能够有效防止竹竿因承重倾斜或遇风雨倒伏 。
(二)巧妙引蔓与固蔓当西葫芦长到一定高度,茎蔓开始变得细长,就需要进行引蔓操作了。一般来说,当西葫芦的茎蔓长到 30 - 40 厘米,大约有 8 - 10 片叶时,就可以开始引蔓。引蔓时,要按照顺时针方向,将西葫芦的蔓头小心地缠绕在每一根直立的竹竿上。动作一定要轻柔,因为西葫芦的茎蔓比较脆弱,很容易折断。在缠绕过程中,要让蔓头均匀分布在竹竿上,避免出现蔓头集中在某一处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植株充分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为了防止蔓体在生长过程中滑落,还需要使用柔软的绳索或固蔓夹子固定蔓体。如果使用绳索,比如塑料绳,要将其一端系在蔓体上,注意不要系得太紧,以免勒伤茎蔓,另一端系在竹竿上。固蔓夹子则使用更为方便,直接将夹子夹在蔓体与竹竿的连接处即可。
在西葫芦生育周期内,引蔓上架和固蔓管理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持续进行。要按照蔓头生长速度,每隔 3 至 7 天,加强一次引蔓上架和固蔓管理。随着蔓头的不断生长,及时调整蔓体在竹竿上的位置,确保其始终沿着竹竿向上攀爬,直至西葫芦生育周期末期 。
搭架后的贴心呵护![](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e3d27a35b0885c604e129027168d982.jpg)
西葫芦的生长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每个阶段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都各不相同,需要我们精准把控。
在坐果前,西葫芦的生长重点在于根系和茎叶的发育,此时要适当控制浇水,防止植株徒长。过多的水分会让西葫芦的茎叶疯狂生长,却忽略了开花结果。就像一个孩子,只长个子不涨知识,那可不行。这个阶段,保持土壤微微湿润即可,让西葫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根系的深扎和茎叶的强壮上。
当根瓜长至 5 厘米左右,田间 70% 以上植株都已经结瓜时,就进入了需水需肥的高峰期。这时候,西葫芦就像一个正在长身体的运动员,需要大量的能量补充。我们要及时浇一次膨瓜水,并追施 10 公斤三元素复合肥,为果实的膨大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此后,每采收一次,都要结合浇水,追施一次三元素复合肥 15 公斤。这样才能保证西葫芦在不断结果的过程中,有足够的能量支撑。
在施肥的选择上,有机肥和化肥的搭配使用能让西葫芦吃得更健康。有机肥如腐熟的农家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让西葫芦的根系生长得更加茁壮。化肥则能在关键时刻,快速为西葫芦提供所需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在西葫芦的生长后期,为了防止植株早衰,还可以适当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溶液,为叶片补充营养,增强光合作用 。
(二)及时植株调整随着西葫芦的生长,植株上的叶片和侧蔓会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就会像一个杂乱无章的房间,通风透光差,还会消耗大量的养分。所以,我们要定期进行疏叶整枝工作。
去除病叶、老叶是第一步。这些叶片不仅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还可能成为病虫害的滋生地。就像班级里的 “拖后腿” 同学,要及时清理。用剪刀小心地将病叶、老叶从植株上剪掉,注意不要损伤到其他健康的部位。同时,对于多余的侧蔓,也要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适当摘除。保留主蔓和一些健壮的侧蔓,让植株的养分集中供应,这样才能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实。
在雌花开放时,保花保果工作至关重要。西葫芦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时候自然授粉的效果不理想,就需要我们人工帮忙。在上午 9 时以前,摘取当日开放的雄花,去掉花冠,在雌花柱头上轻轻涂抹,让花粉均匀地落在柱头上,完成授粉过程。此外,还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 2,4 - D 等,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涂抹或喷洒,提高坐果率。但要注意使用浓度和方法,避免出现药害 。
(三)严防病虫害病虫害是西葫芦生长过程中的 “大敌”,在搭架种植环境下,虽然通风条件有所改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白粉病是西葫芦常见的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白色的小粉斑,就像撒了一层面粉。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粉斑会逐渐扩大,连接成片,严重时整个叶片都会布满白粉,影响光合作用。为了预防白粉病,我们要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让白粉病没有滋生的环境。一旦发现病情,可以使用 1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0 - 15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 800 - 1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 7 - 10 天喷一次,交替使用,直到病情得到控制。
病毒病也是西葫芦的一大 “杀手”,它会导致植株矮化、叶片皱缩、扭曲变小,果实出现黄绿相间的花斑,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病毒病主要通过蚜虫传播,所以防治蚜虫是关键。可以使用 50% 吡蚜酮等杀虫剂进行防治,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在发病初期,可用 20% 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1.5% 植病灵乳油 800 倍液进行喷雾,每隔 7 天用药一次,连续使用 3 - 4 次。
蚜虫则是西葫芦最常见的虫害,它们聚集在叶片背面和嫩茎上,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发黄、卷曲,生长受阻。为了防治蚜虫,我们可以在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利用蚜虫对黄色的趋性,将它们粘住。也可以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释放七星瓢虫等天敌,让它们去捕食蚜虫。化学防治方面,可用 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5% 阿维菌素乳油 2000 倍液进行喷施 。
丰收时刻,收获满满喜悦![](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a0d13c96bdbde961258756d0a06199d.jpg)
当西葫芦的果实长到 20 - 25 厘米,单果重量在 250 - 500 克时,就达到了采收的标准。此时的西葫芦,表皮鲜嫩,颜色翠绿,瓜身饱满,宛如一个个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当然,具体的采收标准还可以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进行适当调整。比如,有些地方的消费者喜欢个头稍大一点的西葫芦,那我们可以在种子未硬化之前采收,此时的西葫芦重量可能会达到 1 - 2 千克 。
在采收时,一定要使用干净锋利的剪刀,从西葫芦果柄的连接处小心剪断。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扯断果柄,更不要用力扭断西葫芦,这样很容易导致果柄和果实分离时瓜果组织受损,影响果实的储存和食用质量。而且,要尽量保持西葫芦果皮的完整性,避免在采摘过程中对果实造成划伤或破损,这可是延长其储存寿命的关键。
采用搭架种植方式后,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提升。原本传统种植方式下,每亩地的产量可能只有 1500 - 3000 公斤,而现在采用搭架种植,每亩产量轻轻松松就能达到 3000 - 6000 公斤,产量直接翻倍。从果实品质来看,搭架种植的西葫芦瓜条细长、瓜形匀称、瓜皮细腻,口感也更加脆嫩爽口。在市场上,这样高品质的西葫芦自然更受欢迎,价格也会相对更高。按照每公斤 3 - 5 元的收购价来算,每亩地的收益就能达到 9000 - 30000 元,扣除种植成本,利润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