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所专家介绍,杨柳飞絮是杨树和柳树的蒴果开裂后释放出来的种子以及种子上的附属毛所组成的混合体。飞絮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受树种、热岛效应及小气候环境温度的影响,飞絮期一般从4月上旬到5月下旬,持续50天左右。如果没有明显降水、降温、大风等情况,飞絮一般影响20天左右。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飞絮最活跃的时段。
飞絮对一般人的影响不大,但由于其表面容易吸附花粉、灰尘之类的过敏原,因此可能引起部分敏感人群过敏。过敏的主要症状包括眼部瘙痒、红肿、流泪等,呼吸道表现为清水样鼻涕、鼻塞、频繁打喷嚏、喉咙瘙痒、咳嗽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气喘、哮喘等,皮肤上也可能出现干燥、红肿、瘙痒、风团等。
另外,飞絮含有油质和多糖物质,吸入后会被鼻腔分泌物消化,随后释放出10多种抗体,如果再与吸入的花粉相结合,就会引起咳嗽、流涕、哮喘等呼吸道炎症反应。
预防飞絮过敏采取9项措施以下这9项措施或有助于预防飞絮过敏。
外出避开中午 和预防其他过敏一样,预防飞絮过敏,敏感人群最好脱离过敏原,白天尽可能待在室内。飞絮会持续半个月到1个月,一般中午最多,敏感人群应尽量避开这个时间段外出,即便要做户外活动,也要在杨柳絮比较少的时候,比如早晨、夜晚,降雨后等。
关纱窗 室内通风要关好纱窗,注意室内卫生,湿式清扫,必要时开启空气净化器。
戴口罩 防絮入鼻飞絮细小,易被吸入鼻腔,之后鼻塞、鼻涩、流鼻涕、打喷嚏接踵而来,严重的甚至引发气喘、哮喘等更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或疾病。敏感人群外出时需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口罩使用时应遵照其使用说明佩戴,佩戴时必须完全罩住鼻、口及下巴,保持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密闭性更好的口罩防护效果更佳,但需按照个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口罩。
戴纱巾、护目镜或墨镜 飞絮入眼,很难清除,会导致敏感人群眼睛红肿、流泪,上面携带的大量灰尘和细菌也会入眼引发炎症。因此,敏感人群外出时最好佩戴纱巾,护目镜、墨镜等,尤其是骑行外出的人,飞絮迎面入眼的风险增大,一定要做好眼睛的防护。
穿长衣、长裤 皮肤易过敏的人群,尽量避免皮肤接触飞絮,否则皮肤瘙痒难忍,甚至红肿发炎。因此外出要“包裹”自己,穿长衣、长裤。
洗手、洗鼻腔 敏感人群外出返回后,应先洗手,同时清洗鼻腔和面部,及时清扫外衣上的飞絮。每天清洗鼻腔2~3次,可彻底清除鼻腔内的致敏成分。一般药店、医院都有专门的洗鼻器,可以用生理盐水彻底清除鼻腔里的致敏成分。
不在室外晾衣服 飞絮漫天的时节,尽可能在室内晾干衣服,否则室外容易让衣服、被单、床单等沾染杨柳絮。
室内湿式扫除 飞絮高发期要及时清理或喷水湿化室内飞絮,尤其是附着在电暖器等加热电器表面以及家具和地板表面的飞絮,然后扫除掉。除了湿式扫除外,室内也可使用吸尘器及时清理。
敏感人群少吃刺激性食物 在飞絮季节,除了做好上述防护外,敏感人群饮食上也要注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等食物。由于辛辣食物会使血管扩张、皮肤发红,加重杨柳絮过敏,所以一定要远离那些引起过敏的刺激性食物,比如羊肉、甜食、酒等。
同时,敏感人群要多补充维生素,平时多吃水果,三餐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如小白菜、西红柿、胡萝卜等。在烹饪时,可以多放点生姜,能帮助减轻因过敏导致的身体炎症;可以准备一些姜糖,必要时有助于缓解过敏症状。
飞絮入眼不要用力揉飞絮如果进入眼中,切记不可动手揉眼,因为用力揉眼,可能会损伤角膜,增加感染概率,不及时治疗还会影响视力。出现这种情况时,如果异物较小,刺激不大,反射性流泪会把它排出来。如果流泪没办法解决,要保证在无菌的前提下,请他人把上下眼睑翻开,寻找异物,用消毒棉签轻轻将异物擦出来。还可以用清水冲洗,将异物冲洗出来。如果飞絮进入眼睛深层,建议及时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皮肤沾上杨柳絮后,最好用温水清洗,有助预防过敏或减轻过敏症状。出现过敏反应时,可将淡盐水放入冰箱中,然后打湿毛巾敷在皮肤上,以减轻皮肤红肿、瘙痒,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涂抹止痒药膏或口服抗过敏药物。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整理 || 楚超
编辑 || 颜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