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旋翼机取得巨大进展:作战性能优异,比美国研发时间更短

鉴清看国际 2023-03-02 12:53:01

快速机动能力在现代化战争中占据着重要份额,研发更先进的空中运输武器也成为了各国不得不考虑的内容,而充满科幻感的倾转旋翼机一直都是我国军迷十分关注的武器,这款武器的优势在哪?为何能得到众多军迷的喜爱?

中国“蓝鲸”旋翼机概念模型

前言:

倾转旋翼机一直深受各国喜欢,美国和苏联很早就已经展开了相关试验,不过,多种试验型号曝光之后,只有美国的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获得成功,其具备直升机的垂直升降能力,也有固定翼螺旋桨的众多优点,是很多军迷心中充满未来感、科幻感的先进飞机。

此前,中国在天津直博会上亮相了“蓝鲸”旋翼机概念模型,如此消息引起了外界的关注,我国军迷更是一片欢呼,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将在倾转旋翼机上取得巨大突破。值得一提的是,“蓝鲸”的面世也引起了一些讨论,像倾转旋翼机这种之后美国投入使用的实验性装备,中国是否有必要研发,对于中国,该武器有何作用?本文将以倾转旋翼机的发展讲起,分析其与直升机和固定翼飞行器相比具体的优劣势,指出中国倾转旋翼机的重要发展。

2013年9月天津直博会,“蓝鲸”旋翼机概念模型

颠覆性发展:倾转旋翼机

飞机刚出现的时候解决了远途出行的烦恼,但常因为起降时发生一些故障,导致飞机失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旋翼机应运而生,当初,西班牙工程师谢巴提出了“风车飞机”,自转旋翼靠飞机运动时激起气流转动,产生升力,如此一来,飞机失速也不会下坠,1925年的时候,这架飞机首次试飞,三年之后,该飞机成功横越英伦海峡,之后,英美等国家的一些公司开始制造旋翼机。

XV-3旋翼机

多年来,旋翼机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美国,2013年,美国的V-280第三代旋翼机试验机试飞,而中国也在天津直博会上亮相了“蓝鲸”旋翼机概念模型,如此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很高的话题度,据悉,“蓝鲸”旋翼机采用了四旋翼,这意味着中国在倾转旋翼机的研发上将获得进一步发展,其将一举越过轻型、中型和重型双旋翼无人机,直接将目标放在重型倾转旋翼机的项目上,如此突破放眼整个国际,也是相当先进的。

倾转旋翼机是一种有着直升机和固定翼飞行器特点的特种飞机,其既可以在飞行包线的时候无限接近于常规固定翼飞机,也能做到与垂直起飞和着陆飞行器相差无异的短距起飞和垂直降落。这种情况下,倾转旋翼机的适用性便极高,能够同时作为直升机和固定翼飞行器来执行任务。

虽然看起来,倾转旋翼机的结构非常复杂,但美国已经证明了这款飞机的可靠性和可发展性,如此背景下,中国也完全可以研发倾转旋翼机,确保解放军拥有足够强大的远程快速投送能力。

XV-15倾转旋翼机

巨大优势:强大作战效能

主要是自身所具备的垂直降落和短距起飞能力。

倾转旋翼机,尤其是像“蓝鲸”以及V-44这种运载能力在20吨左右的,可以让中国空降兵部队或者是陆航部队蛙跳技术的作战效能获得极大的提升。

“蓝鲸”等重型倾转旋翼机的负载能力极高,与C-130和运-9的运输能力差不多,最大负荷可以达到20吨左右,而且,倾转旋翼机还拥有一项常规固定翼飞行器没有的战术特性,也就是垂直降落和短距起飞能力。

按照美国过去的实验可知,只要自身重量不超过旋翼载荷的最大值,那么倾转旋翼机便可以和直升机一样,在目标区域内进行垂直起降,如此一来,倾转旋翼机便可以将轻型步兵战车等轻型装甲设备部署到特种部队的出发阵地上,这些旋翼机降落之后便可以直接投入战斗,如果是常规固定翼运输机来运输,那么只能将伞兵空投到目标区域附近,这无疑增加了额外的风险。

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

相比倾转旋翼机,固定翼的起降受环境限制比较大,其需要滑跑起飞和降落,执行任务的作战部队要想运输行动不便的伤员,就需要为固定翼飞机寻找足够大的降落区,这在作战时是非常艰难的,毕竟空旷的地方好找,但足够安全的地方便很难了。如果起落区不够大,那么便需要牵引车或者是自身转向才能完成再次滑跑分准备,这无疑增加了部署时间,作战人员也将面临更多额外风险。

但倾转旋翼机便不需要极大的降落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倾转旋翼机“不挑降落区”。即便没有起降场地,倾转旋翼机也能完成投送或者回收人员、物资的任务,这种时候,其作战效能要远高于固定翼飞行器。

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

战术优势:有效牵制,制造机会

事实上,美国之所以不断发展这款飞机,是因为其相比直升机,确实有明显的战术优势。

和固定翼飞行器比,倾转旋翼机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其并不受限于起降场地,即便是一个屋顶天台,也能成功部署。相比直升机,倾转旋翼机的最大优势便是飞行速度,而最大作战距离和作战半径等方面,倾转旋翼机也有优异表现。

据了解,直升机的最大飞行速度上限为200千米/小时,武装直升机平飞速度不超过400千米/小时,但倾转旋翼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却可以达到500千米/小时,这种数据的直接对比证明了倾转旋翼机的实力。

彩虹-10无人倾转翼机

另外,倾转旋翼机的作战半径更是同级别军用运输直升机的2倍,甚至是3倍,换句话来说,倾转旋翼机具备了比一般民用或者军用直升机更强的战略机动能力。如果作战时不了解倾转旋翼机的实际作战半径,那么很容易被蛙跳战术偷袭,一旦倾转旋翼机有情报支持,并且有陆军航空兵的掩护,那么敌军的正面防空阵地便面临巨大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倾转旋翼机还可以“贴地飞行”,躲避敌军的防空雷达,有效的将物资运送到目标地点,尤其是那些敌军缺乏有效防备的地点。在强悍的性能之下,即便倾转旋翼机的性能参数被对方知晓,也能有效牵制对方部队,规避对手部署的防空阵地,为其他空中打击部队制造进攻机会。

倾转旋翼机的表现要比常规运输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更为优异,其较高的飞行距离和更快的飞行速度都支撑其更好的完成任务,其能够在目标更远的基地起飞,也能有效避开对方“监控”,即便对方发现,留给对方的时间也不多了,毕竟倾转旋翼机的速度非常快。

美国“鱼鹰”倾转旋翼机

在阿富汗战争中国,美国便动用MV-22搭载陆战队士兵执行了很多作战任务,而对塔利班的斩首突袭行动中也少不了倾转旋翼机的出力。如今,倾转旋翼机上还配备了很多先进的电子设备,如此,其飞行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对于绝大部分直升机来说,倾转旋翼机的出现是一个极大的威胁,要知道,倾转旋翼机在执行任务时的作业效能可能比数量更多的常规直升机更高。

存在劣势:技术难题需解决

相比常规直升机,倾转旋翼机确实有不少优势,但这种飞机也存在一定短处,毕竟,更快的飞行速度和更大的航程都是用系统的复杂性和更低的可维护性换来的。

以美国的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为例,其使用的发动机常常需要全面检测,几乎每隔380小时,就需要检测一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正常运行。据了解,美国为“鱼鹰”配备了非常复杂的机载设备自动检测系统,希望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出现致命故障,但即便如此,“鱼鹰”也成为了地勤人员时刻吐槽的武器装备。

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

频繁的维护导致“鱼鹰”的飞行维护成本直线上升,虽然后续量产的情况促使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但维护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另外,“鱼鹰”还不得不面对一个倾转旋翼机的固有缺陷。据悉,因为螺旋桨的单位面积比较小,所以,倾转旋翼机在进入悬停状态的时候,桨叶分负荷便远远超过了常规直升机,如此,倾转旋翼机的下洗气流变得极强,破坏性也因此而直线增加,甚至可以掀飞草皮,卷起周边杂物,导致附近人员受到伤害。

极强的破坏性导致“鱼鹰”在很长时间内只能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专有装备,而美国V-44型4旋翼倾转旋翼机还没贡献战斗力也是受此影响。换句话来说,要想研制更先进的倾转旋翼机,必须要先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

一架MV-22鱼鹰倾转旋翼机吊起一台M777自行榴弹炮

中国研发:先解决问题

在倾转旋翼机的研究上,中国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未来要面临的各种难题,毕竟美国等国家也不会在武器装备的研究上提供相关资料,尤其是美国还将本国的航空产业当成了自身根本。虽然中国在“蓝鲸”倾转旋翼机的研发上还需要一定难题,但随着技术不断发展,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其一,中国有必要先解决复合材料的生产问题,美国的MV-22机身上的复合材料占到了全身41%,按照如今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还需要付出一定努力,其需要生产出符合预定设计强度的“蓝鲸”机体,而各种复合材料的研究十分重要,只有成功克服难题,才能确保“蓝鲸”的机体符合标准要求。

“蓝鲸”旋翼机概念模型

其二,中国需要一款高性能涡轴发动机,按照“蓝鲸”倾转旋翼机模型机的尺寸来看,中国有必要开发更高性能的涡轴发动机,或者是使用多台发动机进行联动,只有如此,才能满足“蓝鲸”倾转旋翼机的需求。

其三,中国需要解决控制系统,尤其是需要解决如何确保拥有4个螺旋桨的“蓝鲸”从悬停模式切换到固定翼模式,或者再次翻转飞行模式,重新进入悬停状态的问题。

上述问题虽然十分复杂,但我国航空技术不断提升,再加上我国研发歼-20的刻苦精神,“蓝鲸”的面世指日可待。

后续发展:不容易但有优势

有人分析,如果复合材料不过关,那么中国也可以使用金属材料来解决问题,钛合金强化结构和相对轻盈的;锂镁合金机体可以确保“蓝鲸”机体结构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与此同时,其重量也在合理范围内。

中国“蓝鲸”旋翼机概念模型

在发动机问题上,中国或许可以和俄罗斯合作,据悉,中俄曾打算研发一款新式重型直升机来取代米26,这款直升机上的发动机便可以用在“蓝鲸”身上,另外,乌克兰的PD-12V和D-136-2经过一定调整也能用。因此,倾转旋翼机的“心脏”问题便得到了解决。

相比美国在倾转旋翼机的发展,中国在研究“蓝鲸”时需要面对的问题已经大大减少,虽然复合材料、发动机等问题会对“蓝鲸”的研发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都会被解决。

按照如今的研发速度来看,中国在“蓝鲸”倾转旋翼机上花费的时间和资源都将比美国少,毕竟美国可是花费了近半个世纪来研究倾转旋翼机。当然,不管研究多长时间,只要“蓝鲸”顺利研发,各项设计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那么中国的研发便是成功的。

0 阅读:6

鉴清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