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很难办

2017年江西南昌,一场骇人听闻的母女借贷纠纷闹到了调解室。
刘女士十年前找母亲章女士借了3万块买房,如今却被要求还款24.6万!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刘女士已经还了14.6万,母亲却坚持"还差10万"。
这哪里是母女亲情,简直比高利贷还狠!
这到底是单纯的借贷纠纷,还是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2017年的南昌市调解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
这哪里是一对母女,简直就像两个势不两立的仇人。
刘女士坐在调解桌前,眼眶早已通红声音也带着微微的哽咽:"我真的已经还了14.6万了啊!"
母亲章女士却一脸不屑,冷冷地打断她:"那又怎样?还差10万呢!"
调解员也被这荒谬的要求惊到了,忍不住追问还有这样的说法。

回想今年年初姐妹俩好说歹说,总算把母亲劝到谈判桌前。
那天大姐特意从外地赶回来,想为这场持续十年的纠纷画上句号。
三个人围坐在茶几旁,经过一番艰难的讨价还价,终于签下了14.6万元的还款协议。
当时刘女士松了一口气,掏出准备好的钱交给母亲,心想这日子终于能太平了。
谁知这份刚签了几个月的协议,在母亲眼里就跟废纸一样。

母亲不仅把协议撕得粉碎,还振振有词地说:"这协议根本就是无效的!"
"你还差我10万一分都不能少!"母亲的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
这一幕看得调解员也直摇头,这哪里像是在要债,分明是在挑战人性的底线。
刘女士绝望地捂住脸,肩膀不住地颤抖:"妈,您到底还要我怎么样啊?"
这一声"妈"听得在场所有人心里一阵发堵。

"你那3万块我都已经翻了快5倍还给您了,您为什么还要这样对我?"
母亲却像没听见似的,继续喋喋不休地算着自己的账。
调解室里的气氛越来越压抑,仿佛一个即将爆炸的火药桶。
调解员翻开材料,将时间轴拉回到2007年。
那时的刘女士刚参加工作没多久,怀揣着年轻人的置业梦。

南昌市的一套经济适用房像一颗希望的种子,让她看到了拥有自己小窝的可能。
14万的总价对于初入职场的她来说,简直就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但年轻人就是不信邪,刘女士开始了她的筹款计划。
"当时我就想着东拼西凑,先把首付给搞定。"刘女士回忆道。
计划很快有了眉目:婆婆二话不说就借了3万,大姐也慷慨解囊拿出2万。

轮到母亲这里时,刘女士还记得自己是怎么忐忑地开口的。
出乎意料的是母亲当时很爽快地就同意了,也借了3万。
剩下的6万她东奔西走,终于从银行贷了下来。
那时候的刘女士,咋能想到这3万块钱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呢?
"我那会儿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能有自己的房子,简直像做梦一样!"

房子的事情定下来后,刘女士每天都干劲十足,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
装修、结婚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谁能想到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竟暗藏汹涌的暗流。
那时的她还沉浸在终于能拥有自己小家的喜悦中。
完全不知道这笔借款会成为日后母女反目的祸根。

这哪里是在帮女儿圆梦,分明是在挖一个巨大的陷阱啊!
2008年的初春刘女士觉得手头宽裕了,决定先把母亲的钱还了。
谁知这一还直接掀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母亲二话不说把钱推了回去:"不给10万、20万就别还了!"
这一句话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刘女士脸上。

"我当时就懵了这是什么神操作?"刘女士至今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从那天起刘女士的噩梦开始了。
母亲像是装了导航定位似的,三天两头就杀到女儿单位。
一见面就上来吵吵闹闹,把女儿的老脸都丢尽了。
刘女士没办法只能像地下工作者一样,换了一个又一个工作地点。

可母亲简直就像开了天眼,每次都能神奇地找到她的新单位。
这还不够母亲甚至想出了更绝的招数。
在刘女士出租的房子门口,母亲直接贴了张"逐客令"。
"我是房子的合法所有者!"就这么一张纸条,差点把房客都吓跑了。
更讽刺的是母亲自己名下有3-4套房子在收租。

存款都有50万了,还在那儿咬着不放,整得跟被逼上梁山似的。
这闹剧持续了整整9年,简直比连续剧都精彩。
每次刘女士想起这些事,都觉得特别荒唐。
"我妈这是钱多得没地方花了吧?"她苦笑着说。
这场闹剧中最讽刺的是赡养问题。

2015年父亲住院,医药费十几万。
四个子女一人出2.9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可母亲偏偏就觉得刘女士"好欺负",非要从她这里多薅点羊毛。
母亲的行为简直刷新了人性的下限。
这般苦苦相逼哪还有半点母女情分?

就在调解室里事情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调解员叫来了当年的证人。
刘女士的婆婆第一个作证:"当时就是普普通通的借款,谁知道会变成这样。"
大姐的证词更是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我妹妹性格软好说话,所以我妈才会这样得寸进尺。"

"我妈无非是想从妹妹这里要钱补贴我弟弟罢了。"
这话一出母亲顿时炸了锅:"你这个当姐姐的,就知道在背后煽风点火!"
调解员听到这里,总算明白了问题的关键。
母亲非要把当年的3万块钱硬说成是"投资"。
还振振有词地说:"房子涨价了,我这个投资人当然要分一杯羹!"

这是什么歪理?这哪里是母女情深,分明是一场赤裸裸的利益较量。
婆婆在一旁直摇头:"我当初借钱的时候可没想要什么回报。"
大姐也叹了口气:"一家人,何必闹成这样?"
回想起父亲生病时,四个子女齐心协力,每人出2.9万多和谐啊!
可如今在金钱面前,最珍贵的亲情却被撕得粉碎。

母亲的眼里只剩下了利益的算计。
这场闹剧最终在调解员的协调下勉强画上了句号。
但那道横亘在母女之间的裂痕,恐怕永远都无法愈合了。
血浓于水的母女亲情,就这样被金钱这把利剑斩断。
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这世间还有什么是钱买不到,又有什么是钱买不垮的?

这或许就是现实版的"六月雪"吧,只不过主角从父子变成了母女。
人性的贪婪总是在不经意间吞噬了最宝贵的亲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亲情和金钱之间的天平一旦失衡,那就真的是人财两空了。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