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妈妈来我家的时候,看着我炖的排骨,眉头紧皱,直说这怎么吃?
这还煮不煮了?
我还挺纳闷,怎么看着都觉得还可以啊。
妈妈摇了摇头,非得要亲自动手给我示范。
原来,这炖肉炖排骨还真有不少门道,就比如这“1泡3不放”,了解之后才发现里面学问真不少。
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聊聊,这煮肉炖排骨里的那些窍门。
为什么炖肉要“1泡3不放”?
炖肉排骨,最怕的就是腥味和肉质发柴。
妈妈告诉我,不管是买来的猪肉还是排骨,都含有血水。
一提到这个血水,妈妈就有些严肃,“腥味大多就是它的锅!”所以,煮肉之前,一定要记得先泡,1泡是关键。
猪肉和排骨剁成大块,放进清水里浸泡1到2个小时,每隔半小时换一次水,这样血水就能慢慢泡出来。
记得,上次我试了试这方法,果然泡完的肉腥味少了不少。
妈妈还叮嘱,以后要是直接丢进锅里焯水,可别怪肉腥味去不掉。
那“3不放”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不放料酒、不放香料、不放酸味食物。
听到这里,我也是挺惊讶的,一直以为炖肉就得靠料酒去腥、香料增香,结果真是大错特错。
不放料酒。
妈妈说,焯水时可以加点料酒,但炖肉时就别加了。
盖上锅盖,料酒蒸发不掉,反而影响味道。
香料也是,清炖的排骨讲究的是原汁原味,肉的香味被盖住,吃了也是大打折扣。
至于像山楂、柠檬这些酸味食品,那纯粹是影响口感,弃之不用。
炖猪肉的小窍门说起炖肉,妈妈最爱做的就是凉拌五花肉了,步骤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每一步都暗藏玄机,让我大开眼界。
咱们先备齐猪腿肉、生姜、香葱、香菜等调料,基本上厨房都会有。
妈妈说第一步就是泡锅。
五花肉放清水里浸泡一小时。
接下来,冷水下锅,还得加上生姜片、葱段,外加一勺料酒,记住是焯水时加,3分钟后,用勺子撇掉浮沫,换小火慢炖20分钟。
当你能用筷子轻松插穿五花肉时,这肉就差不多了。
捞出五花肉一定要立马放冰水里浸泡,直到彻底凉透。
切好配料,像蒜瓣、香菜、香葱这些。
最后一步是调料,直接决定味道的关键。
蒜末、葱花、白芝麻、辣椒粉、花椒粉,锅里泼一勺热油,这瞬间喷香的味道直接引爆了厨房。
凉透的五花肉切成薄片,加上香菜末和调好的汁,用手抓拌均匀,这么一盘凉拌五花肉,酸辣可口,能吃到猪肉的原香。
如何做出鲜美的玉米排骨汤再说说玉米排骨汤,这可是养生靓汤,妈妈的秘诀里当然少不了玉米。
这次备料里有玉米、排骨、姜片、大葱等。
用凉水泡排骨,无非就是为了进一步去腥,这步骤可以省,但效果没那么好。
排骨泡完再焯水,加上葱姜和少许料酒,这样才能完全去除血水。
焯水过的排骨,还得温油锅里略微炒一下,至金黄,这样出来的汤会特别香。
之后就比较直接了,锅里加足水,炖排骨。
妈妈还是有话讲,那就是汤里不能先放盐,盐早放会让肉质变硬,得等玉米炖到足够烂再放。
玉米,当然要切小段,炖的时间到,汤也差不多了。
加盐、胡椒粉、鸡精,继续炖10分钟,让盐入味。
听妈妈讲,这汤的重点就在于要让汤完全融合了排骨和玉米的香甜,少一点调料,才能最好地还原食材本身的味道。
一碗玉米排骨汤,黄亮亮的玉米,嫩滑的排骨,鲜香的汤汁,简直是秋冬暖胃的好汤。
避免炖肉时常见的误区炖肉看似简单,实际讲究不少,妈妈说很多人不懂,以为调料加多了味道就会好。
就像我之前一样,什么料酒、香料往里加,到头来搞得每次出来的味道都怪怪的。
焯水时可以加点料酒,这没错,但一定不能在炖的时候加。
炖肉时,料酒的味道没法跑掉,反倒让汤不得劲儿。
香料更不是随便加,有的人喜欢加桂皮、八角,其实这炖肉的鲜味就靠肉本身,完全被这些浓味儿的香料盖住了,那味道反而不正宗。
至于那些认为山楂、柠檬等能炖烂肉的,更是大错特错。
酸味会让肉质变软,但也容易变酸,影响口感,特别是猪肉,还是清淡点来得好。
妈妈一番话下来,我可是学到了不少。
这不是某某大厨的秘诀,而是每个家庭都能掌握的小技巧。
炖肉,不在于加多少调料,而在于让食材保持最自然的味道。
生活中也是,不论做什么事,过犹不及,都得掌握个度。
总结下来,炖肉有学问,“1泡3不放”,离不开实践。
直接焯水?
下锅就加料酒?
对调料依赖症?
这些我们大可不必,不妨简简单单,还原食材本身的味道。
就像日常生活,一粥一饭,有时最平淡的,也是最珍贵的。
相信大家听了这些,再炖肉时,也能做出软烂入味的排骨,叫上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这原汁原味的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