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80 年代过年走亲戚的场景:
准备出行精心准备礼品:当时物资相对匮乏,人们走亲戚的礼品比较简单但充满心意。常见的有鸡蛋,母亲们会精心挑选,用篮子装着并盖上旧报纸;还有从供销社买的白酒,用草绳扎着提手;点心一般用牛皮纸包装,再用细纸绳捆绑当提手;此外,油馍、挂面、白糖等也是常见的 “四色礼” 组成部分。
选择出行方式:交通不便,多数人选择骑自行车,后座绑着礼品,孩子和大人分别坐在后座和前杠上。孩子多的家庭会拉着架子车,车上放着被子给小孩保暖。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庭,父亲或许会骑着摩托车带着家人走亲戚。也有一些人选择步行,尤其是距离较近的亲戚家。
路上相遇寒暄:大路上满是走亲戚的人,大家穿着过年才舍得穿的新衣服,见面后热情地打招呼、互相拜年,说着 “新年好”“恭喜发财” 等吉祥话,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欣赏沿途风景:冬日的乡村田野,或许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雪,路边的树木光秃秃的,偶尔能看到几只麻雀在枝头跳跃。孩子们坐在车上,好奇地张望着沿途的一切,感受着过年的热闹氛围。
到达亲戚家热情迎接:还没进院子,屋里的亲戚听到动静就会迎出来。长辈们脸上洋溢着笑容,热情地把客人迎进屋里,一边说着 “哎呀,你们可算来了”,一边接过手里的礼品。
互相问候:进屋后,大家先向长辈们拜年,行拱手礼或鞠躬,长辈们则会给晚辈们发压岁钱,通常是几毛到几块钱不等,孩子们接过压岁钱后开心地跑到一旁玩耍,小心翼翼地把钱揣在兜里,不舍得花。
家中欢聚丰盛的饭菜:亲戚家的大桌子上摆满了各种美食,有炸丸子、红烧肉、粉条炖白菜、羊肉汤等家常菜,还有自家蒸的馒头、豆包等。这些饭菜虽然在现在看来不算特别丰盛,但在当时却是难得的美味。舅舅们陪着父亲喝酒,行酒令划拳,热闹非凡;母亲们则和舅妈们在一旁拉家常,聊聊家里的琐事、村里的新变化。
孩子们的欢乐时光:孩子们则在一旁吃得不亦乐乎,吃完饭后便在院子里或屋里玩耍,玩一些如捉迷藏、跳皮筋、打玻璃球等游戏,时不时还打闹一番,整个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