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去世后,再看她两个孩子的处境,向太的话,终于有人信了!

哎呦喂育儿 2025-02-11 16:58:40

哈喽大家好,我是哎呀妈。

很多人都说,大S的离世,和她的原生家庭、现实处境离不开关系。

虽然她是徐家老二,但一直以来,徐家最辛苦的人,是她。

只要家里出什么事,都靠她出面解决。

在她的“庇护”下,她的妈妈、姐姐、妹妹过得很轻松惬意,坐享其成。

可如今她突然去世,妹妹崩溃,日日以泪洗面,两个孩子没人管,哪怕和孩子有关的家人都纷纷发声说要抚养权,也让人不得不怀疑其背后的真实动机。

毕竟,妈妈去世了,孩子还穿着过年的红外套,一看就没人帮忙打扮和收拾,这实在让人心疼。

想起之前看《一路繁花》,向太那段情绪激动的表达,她说:“谁家,谁最能干的,就是那个最倒霉的。”

别看向太很强势,女强人一枚,其实她大学还没读完,就被家人要求去工作赚钱,小小年纪,就要承担照顾家人的责任,就连她哥哥读大学的学费,都是她的血汗钱。

这段感触,无疑就是大S的人生写照。

曾经,妹妹的星途、母亲的晚年、孩子的未来,都曾压在她单薄的肩上。

可大家却不晓得,像她这么一个能干的孩子,背后究竟藏着多少委屈、不为人知的绝望。

1、能干的孩子,更容易被困在责任的牢笼里。

当父母把“你最懂事”当作勋章挂在孩子胸前时,这枚勋章便成了枷锁。

能者多劳的潜规则下,越是优秀的孩子,越会被家族责任层层捆绑。

经济黑洞不断吞噬他们的积蓄,弟弟的学费、父母的医疗费、亲戚的借款,仿佛能力成了被榨取的许可证。

情感绑架更是无处不在,“全家就指望你了”“你不能让我们失望”……这些话语像无形的绳索,将孩子牢牢捆住。

更可怕的是角色固化。

一旦表现出脆弱,就会被指责“不像你该有的样子”。

这种责任过载像慢性毒药,让能干的孩子在“被需要”中逐渐失去说“不”的能力。

他们不敢病、不敢累、不敢停,因为身后早已没有退路。

2、能干的代价,是自我消融、自我隐身。

在家族期待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分不清“我能”和“我必须”。

他们习惯把他人需求置顶,把自己的梦想设为静音。

职业选择上,放弃理想工作,因为“家里需要钱”;

婚姻大事上,接受相亲对象,因为“父母等不起”;

人生轨迹上,永远在为他人收拾残局,自己的计划永远排到“下次”。

这种自我消解是无声的,就像蜡烛燃烧时没人听见蜡油滴落的声音。

当同龄人在探索世界时,他们被困在“家族救火队”的角色里,最终活成他人人生的续集。

3、如果家里有能干的孩子,教他这3件事,努力走出困境。

对于父母来说,如果过去你是家里最能干的存在,或者有孩子,也面临这样的困境,从今天起,都需要找到一条既能承担责任,又不迷失自我的道路。

首先,建立边界意识至关重要。

把“我能帮”换成“我愿帮”,学会说“这是我的极限”,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明确责任分工。

这些行动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是为了让爱回归理性。

其次,重写人生脚本是必经之路。

每天留1小时“自私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把家族群备注改成“勿扰模式”,每年制定个人成长计划而非家族拯救计划。

这些改变看似微小,却是找回自我的重要一步。

最后,培养“无能”的勇气同样重要。

故意搞砸一次无关紧要的家族任务,在亲戚面前暴露一次脆弱,让其他成员体验“没有你”的真实处境。

这些尝试不是为了制造矛盾,而是为了打破“全能者”的刻板印象。

写在结尾: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说:“所有绝望的根源,都是对真实自我的背叛。”

那些扛着家族前行的孩子,最该学会的不是更拼命,而是如何优雅地放下不属于自己的重担,如何温柔地找回被遗忘的初心,如何勇敢地对自己说:

“我值得先为自己而活。”

要知道,真正的强大,不是扛起所有人的命运,而是教会别人扛起自己的人生。

不知道今天的话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分享。

我是哎呀妈,各大平台签约作者,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爱写作,爱看书,爱看电影电视剧。育儿这条路,我们一起携手同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注:图片来源网络截图,侵权联删。

1 阅读:17

哎呦喂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