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否》原著,申氏之所以会害了自己和孩子,主要是因为两点

夜不魅 2025-02-24 23:59:08

“如果当初我坚持,我们是不是就能在一起了?”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的世界里,齐衡,这位温润如玉的“小公爷”,一直带着这样一个遗憾活了一生。他是许多观众心目中的“意难平”,是那个曾拼尽全力却未能与心爱之人相守的痴情公子。

可是,当我们透过剧集的滤镜,回到原著的真实世界,会发现齐衡的故事并非只是一场凄美的“错过”,更是一场因执念而生的悲剧。

而这场悲剧的最大受害者,不是齐衡自己,而是那个被迫走入他生命、却最终香消玉殒的申氏。

电视剧版的《知否》给了齐衡一个理想化的结局,让他与申氏终成眷属,甚至过上了和和美美的生活。然而,原著中的齐衡,三任妻子皆早逝,最终孤独终老,他的婚姻不仅没有幸福,反而像是一个无解的死局。而申氏,那个在剧版中温婉善良、最终赢得丈夫爱意的女子,在原著里却成了他执念的牺牲品。

**为什么申氏的命运如此悲惨?齐衡究竟该承担多少责任?**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古代婚姻悲剧的故事,更是一场关于“放下与执念”的探讨。

齐衡的悲剧,从未真正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他爱盛明兰,爱得刻骨铭心,爱到即便被母亲强行拆散,依然对她念念不忘。但这种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等的。盛明兰是极为理智的人,她清楚齐衡的身份,明白两人之间的门第鸿沟,面对齐衡的深情,她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克制。她不会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未来,更不会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可能性,去挑战世俗礼法。

然而,齐衡却做不到。他的执念让他在婚后仍活在过去的影子里,他的妻子们——包括申氏——注定只是他的“替代品”。在这样的婚姻里,申氏的悲剧几乎是必然的。

男人对过去的感情放不下,就是对现在的妻子不负责任。

齐衡并非不懂得责任,他是个温柔体贴、知书达理的公子,但也是个在感情上极度自私的人。他的婚姻,从一开始,就不是基于爱情,而是家族责任的妥协。他娶申氏,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他必须成家。

可成家之后,他却没有真正承担起丈夫的责任。齐衡婚后对申氏冷漠疏离,从未真正关心过她的喜怒哀乐。申氏虽然贵为小公爷夫人,但她的生活却充满了惶恐和不安。她知道,丈夫的心不在自己身上,她只能不断地试图去“争取”他的爱。然而,爱情最忌讳的,恰恰就是“争取”二字。

越是得不到安全感的女人,越容易在婚姻里迷失自我。

电视剧给申氏塑造了一个温柔聪慧的形象,让她用善良和智慧逐渐打动齐衡。但在原著中,申氏却走入了一个完全相反的误区。她越是害怕失去,就越是执着于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她甚至跑去找盛明兰麻烦,试图用这种方式宣示主权,可她不知道的是,越是这样,她就越显得可悲。

她的惶恐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因害怕被齐衡抛下,申氏执意随夫外任,最终母子三人全部死于意外。她想要守住的婚姻,最终却成了她的坟墓。

如果她能看清现实,是否就能有不同的结局?

申氏的悲剧,不只是齐衡的错,她自身的选择同样是重要因素。她没有勇气去面对一个无爱的婚姻,更没有勇气去为自己和孩子争取更好的未来。她把齐衡当成了自己人生的全部,却忽略了,在这段关系里,她才是最不被珍视的那个人。

婚姻里,最可怕的不是没有爱情,而是明知没有爱,还要死死抓住不放。

齐衡的故事,像极了现实里那些“放不下前任”的男人。他们嘴上说着“遗憾”,心里惦记着“白月光”,却不明白,真正的遗憾,不是错过了某个人,而是因为执念,而辜负了身边的人。

申氏的故事,则是那些在婚姻里迷失自我的女人的缩影。她们害怕失去,所以不断妥协,不断试图用“付出”去换取爱,最终却发现,自己才是被消耗得最彻底的人。

如果齐衡能够真正放下过去,是否能给申氏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如果申氏能在婚姻里保持自我,是否还能避免最终的悲剧?

这不仅仅是《知否》里的一段故事,更是现实中无数婚姻的写照。

你怎么看待齐衡的责任?申氏的命运真的无法改变吗?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1 阅读:8

夜不魅

简介:优质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