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啊,最近加沙这事儿,真是让人心里头堵得慌。不是简单的一句“可怜”能概括的,里面裹挟着太多东西,像一团乱麻,越理越乱。说实话,一开始我也以为,加沙人民的怒火肯定是对着以色列去的。
毕竟,吃不饱饭,限制热量摄入,这搁谁身上能忍?但转念一想,事情没那么简单。文章里说,加沙人开始喊“哈马斯滚出去”了。这就有意思了,事情开始变得复杂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屁股决定脑袋”。放在金庸小说里,这就是“位置决定立场”。你坐在哪个位置上,决定了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以及说什么。加沙人民现在坐在什么位置上?他们坐在“活下去”这个位置上。
以色列限制食物热量,这事儿当然缺德,但更直接的原因是,哈马斯和以色列还在死磕。哈马斯不放人质,以色列就寸步不让。人质成了筹码,而加沙人民,不幸成了这场博弈的牺牲品。这就好比,两个壮汉打架,你家房子就在他们中间,躲都躲不开,最后房子塌了,你怪谁?当然,你可以怪打架的,但你更想的是,怎么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命,以及残存的家当。所以说白了,加沙人民的怒火,一部分是对准了以色列,这是必然的。但另一部分,恐怕也是对准了哈马斯。他们觉得,你们为了自己的生存,拉着我们一起陪葬,这算什么事儿?
想起《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劫了生辰纲,当地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一方面,他们感激梁山好汉替他们出了口恶气,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担心官府报复,担心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这是一种很复杂的感情,既有对强权的愤怒,也有对未来的恐惧。以色列限制联合国机构的运作,把援助物资的分配权抓在自己手里,这事儿更让人觉得不对味儿。这就像一个家长,觉得孩子不成器,就把孩子的零花钱都扣下来,只给最低限度的生活费。这种做法,表面上是为了控制孩子,但实际上,只会让孩子更加叛逆。文章里提到特朗普的提议,把加沙居民迁移到别处。这听起来像个解决办法,但实际上,只会埋下更多的雷。这就好比,把一棵树连根拔起,移植到别的地方,它能活吗?
就算能活,它还能适应新的环境吗?加沙人民的根,就在加沙。他们对这片土地有感情,有记忆,有历史。把他们从这片土地上赶走,就等于把他们的灵魂也一起带走。有意思的是,文章最后提到了中东和平的可能性。说实话,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比较悲观。以色列和哈马斯,都觉得自己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双方的仇恨,已经深入骨髓。
要让他们放下仇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这简直比登天还难。这就像两个仇家,世世代代都在争斗,上一辈的恩怨,下一辈继续。他们甚至都忘了,最初的仇恨是从哪里来的,只记得要互相报复。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位置决定立场。以色列和哈马斯,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为了自己的利益,争斗不休。而加沙人民,不幸成了这场争斗的牺牲品。他们渴望和平,但和平似乎遥遥无期。这事儿,让人觉得压抑。希望有一天,加沙人民能够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再成为任何人的棋子。至于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我也不知道。只能希望,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