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泥|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仓巴鹿人 2023-01-04 17:17:44

美人肩摄影| 李冉 @仓巴鹿人

朱泥,是小家碧玉的红。

在紫砂的世界中,朱泥似乎是尤为特别的一种。不同于其他泥料的多变与厚重,朱泥自带一种不同寻常的气质,在我看来,或许可以称之为:嫩。

仿古摄影| 李冉 @仓巴鹿人

朱泥的问世,是因为紫砂壶的出现。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

紫砂壶的制作,基本着眼于形制、泥料、造工、款识等等,而后又进阶于窑火、砂粒、神韵,环环相扣,互为表里。关于紫砂可谓是“易学难精”,尤其朱泥一系更如冰山美人,“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各式朱泥壶摄影|  @仓巴鹿人

关于朱泥,其原矿是呈金黄色或浅黄绿色的红泥,明代称 “石黄泥”,清代称“朱泥〞。用热水沖淋朱泥壶,立展娇嫩的鲜红色,氤氲中有紫光游移。

朱泥因含砂量低、泥性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由生坏至烧成,收缩率高达 30%一 40%,支撑度差,一般成品率仅约7成。故常用来制作小件器物和作为化妆土,作为紫泥坯件表层的装饰用。

文旦摄影|  @仓巴鹿人

朱色,即大红色,古代称为正色。

然而朱泥的颜色似乎又于传统中大红色给人的感受略有差异。象征着热烈、奔放、勇敢的红色,在紫砂壶的朱泥中演变成了娇嫩、温柔和娇艳欲滴。

这种给人以强烈的反差感似乎正是朱泥茶器的魅力之一。由于朱泥成型难度高、收缩性大,所以朱泥壶大多小巧可人、胎质细腻、造型简练、结构合理,可谓审美与实用两者兼具。

洒金矮梨摄影| 李冉 @仓巴鹿人

而在朱泥壶的使用和欣赏中,工夫茶与她仿佛正是天作之合。

闽南、广东潮汕地区的饮茶风气起源很早,于唐宋时期即有深入且广泛的发展,宋代建安茶是主要的上供茶叶,建窑黑盏亦是宋代茶具的上选。

宋代著名文人苏辙在《和子瞻煎茶》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对于闽南地区所产茶品与茶道有高度的评价。

水平摄影| 李冉 @仓巴鹿人

生产名茶的工夫茶区,传统上对于茶器的选用很讲究,明清以来泡茶必须备有茶房四宝:玉书煨、潮汕炉、孟臣罐、若琛瓯,来自宜兴的孟臣罐则是以朱泥小壶为首选。

其色红润娇贵,其姿娴静素雅,似若美玉的莹莹小壶,在这些地区受到极大的喜爱,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播到了中南半岛及南洋地区。

小金瓜摄影|  @仓巴鹿人

《阳羡名壶系》中说:“壶供真茶,正是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

这种饮茶讲究也正是工夫茶所推崇的,宜兴朱泥小壶正好符合了这种饮茶习惯,尤其是各式的朱泥水平壶,更是让朱泥壶在历史上得到发展。她变成了茶人梦寐以求的茶桌良器,也是人们收藏和鉴赏紫砂壶的主要对象。

水平摄影|  @仓巴鹿人

朱泥一般来说分三种:1、红中略带黄;2、黄中略带红;3、红中略带紫(高温朱泥)。

这种颜色的略微差异在清朝的紫砂壶中可以窥见其特殊之处。清朝初期朱泥壶质感较重,胎表透明清亮,有橘皮感;而清中期时其泥质略带有砂质感,且常见小黑点散布其中,宛如晚霞中的点点墨色;清晚期朱泥则是表面光滑但略有干涩,少有橘皮感。

各式朱泥壶摄影|  @仓巴鹿人

这种质感和颜色上的区别让我们在今天,也可以对朱泥有一个大致的辨别,以体味其中的趣味。

朱泥,她是紫砂壶中的特殊存在,给人以轻巧柔美、温润如玉的感受。仿佛江畔独自梳妆的美人,半遮朱颜,双颊绯红,自有一种江南女子的娟秀和灵动之美。

笠帽摄影|  @仓巴鹿人

在那些琳琅满目的茶壶之中,美人肩、西施、水平、君德、思亭等等,更为精妙地凸显出了朱泥的本质,一种超越了物理上的形态,转而升华为人的体态之美。

清晨的闲适,是从一缕朱泥的氤氲之气开始。

她是江上清风,山涧明月,是悠悠然的一种浪漫主义。在方寸茶桌上,带给茶人至臻的美学感受,仿佛是一件艺术品,又淡然降落人间,以她善解茶意的手法,营造出一个纯真的天地。

文旦摄影| 李冉 @仓巴鹿人

朱泥,是小家碧玉的红,也是人性与气韵的考量。

主编/仓巴鹿人撰文/阿森图源/仓巴鹿人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