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陷入创新瓶颈的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正成为厂商竞逐的新战场。2025年2月,一则重磅消息引发行业震动:苹果公司将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为中国市场的iPhone用户开发专属AI功能。这场跨国科技巨头的牵手,不仅是苹果应对中国市场困局的破局之策,更折射出中国本土科技力量的崛起对全球产业格局的重构。
过去两年间,苹果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持续承压。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苹果手机销量同比下滑18.2%,市场份额被华为、小米等本土品牌挤压。库克在财报会议上直言:“iPhone缺乏AI功能是重要原因。”这种焦虑在苹果2024财年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跌7.7%的数据中显露无遗。
苹果的AI战略原本寄托于与百度的合作。自2023年起,双方就针对“Apple Intelligence”系统展开技术对接,试图将百度文心大模型融入iPhone生态。然而,知情人士透露,百度在模型开发效率和技术适配性上未能满足苹果的要求,导致合作陷入停滞。这种挫败迫使苹果重新评估合作伙伴,腾讯、字节跳动、DeepSeek等企业相继进入备选名单,最终阿里巴巴凭借技术积淀与数据优势脱颖而出。
阿里的AI底牌阿里巴巴此次胜出绝非偶然。早在2022年,阿里达摩院便推出通义大模型系列,并于2023年迭代至千亿参数的“通义千问2.0”。该模型不仅涵盖文本、图像、语音多模态能力,更通过淘宝问问等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尤为关键的是,阿里生态沉淀的海量消费数据——从支付习惯到购物偏好——为AI模型的本地化训练提供了丰富养料。一位接近合作的人士指出:“阿里对中国用户行为的理解深度,是其他厂商难以比拟的。”
技术实力之外,阿里应对大客户需求的经验也成为加分项。此前被纳入考量的初创企业DeepSeek,尽管模型性能亮眼,却因团队规模有限、缺乏服务苹果级客户的能力而落选。相比之下,阿里云遍布全球的算力基础设施、千人规模的AI工程师团队,以及通过双十一等超大规模场景锤炼出的技术稳定性,使其成为苹果眼中最可靠的合作伙伴。
重构iPhone的智能体验根据双方披露的信息,合作首阶段将聚焦三大方向:智能影像处理、场景化服务推荐与隐私增强型交互。例如,iPhone相机可能集成通义千问的视觉理解能力,实现更精准的物体识别与构图建议;Siri则有望接入阿里生态数据,在用户授权下提供基于消费记录的个性化提醒。值得关注的是,苹果特别强调“数据主权”设计——所有AI处理将严格遵循中国法律法规,核心数据留存于本地服务器。
市场对这次合作反应热烈。消息公布当日,阿里巴巴美股涨幅超2%,年初至今累计涨幅已达32.5%。分析师认为,这不仅是资本对技术协同的认可,更预示着iPhone可能通过AI功能重获差异化竞争力。与此同时,三星Galaxy S25与智谱AI的合作、华为盘古大模型的持续进化,让中国市场的AI手机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
生态博弈下的未来图景苹果与阿里的联手,本质是一场各取所需的生态融合。对苹果而言,借助阿里打通本地化AI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其维系中国市场地位的关键布局;对阿里来说,通过iPhone触达高端用户群体,既能拓展通义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也为未来技术出口积累经验。这种合作模式若成功,或将为跨国科技公司提供新的范式——即以本土巨头为支点,在合规框架下实现技术落地。
不过,挑战依然存在。双方需在数据安全、利益分配、技术路线等方面持续磨合,而监管审批进度也将影响功能上线时间。库克此前透露,中文版Apple Intelligence计划于2025年4月全球发布,但中国版本需单独审批。若一切顺利,搭载阿里AI能力的iPhone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面世,这将是检验合作成效的重要节点。
在这场AI驱动的产业变革中,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正在重塑全球科技巨头的战略选择。苹果与阿里的故事,或许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