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几天了,回去准备准备吧。”
这应该是所有人在医院最怕听到的话,相当于给患者判了“死刑”。
生老病死是都需要经历的,只是到来时间的早晚,在死亡来临前,人会经历什么?为什么医院的医生好似知道病人会什么时候去世一般,总能掐准那个时间点让家属尽早做后事准备。
一、病人将在一两天内死亡,医生是如何知道的?其实人在临终前身体会出现一些征兆,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的症状以及各项检查指标来判断病人的预期寿命,主要是通过这3点。
一是检查指标,临终前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会逐渐下降,心脏无法正常供血,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需要通过注射肾上腺素等让血压上升;血常规检查也会出现异常,临终前的患者多有重度贫血问题;
患者尤其各器官衰竭导致肢体末梢血液循环不畅,四肢的温度会比常人要低不少,在临终前躯干部位的体温也会明显下降。
二是生命体征,患者在临终前会吃不下东西、反复呕吐,连药物也吞不下去。生命末期的患者呼吸也会变得困难,甚至需要张嘴才能维持正常呼吸。还有些患者则会出现嗜睡、昏迷、思维紊乱症状,大声叫他也清醒不过来。
三是临床经验,经验丰富的医生结合以上2点基本就可以判断出患者接下来的情况。
二、人在临终前会发生什么?真的有回光返照吗?相信大家都在电视剧里看过这种情况,重病的人在某一天身体突然“康复”,但持续的时间很短,很快就会离世,这是为什么?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回光返照,是指重病卧床的人突然意识清醒、恢复了自主进食,让人误以为已经康复了。这其实是体内的肾上腺素起的作用,其可分泌出髓质、皮质,其中髓质可以让血压上升、血管收缩、兴奋心脏,皮质则可以抗病毒、抗炎症。
在即将离世时,身体会分泌出大量的激素来对抗死亡,这是身体最后一次应激措施。除了肾上腺素外,体内的三磷酸腺苷也会在临终前大量释放,给予身体巨大的能量。但无论是肾上腺素还是三磷酸腺苷的作用,都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在作用消退后就意味着生命走到了终点。
人在临终时,会经历这几个阶段。
濒死期:这个阶段身体的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会逐渐衰竭,此时如若抢救及时有望可以逆转濒死的过程。
临床死亡期:脑干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功能逐渐减少、停止,表现为呼吸、心跳、血压、脉搏停止。人的大脑缺血缺氧5~6分钟内进行急救,有可能让心跳复苏。
生物学死亡期:这是死亡的最后一个阶段,全脑或脑干的生命中枢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损害、功能丧失。
三、权威研究:去世的10年前,身体就有信号每个人都逃不开生老病死,尤其是在寿命关键期的10年时间里,身体的衰老速度会明显加快,各器官、组织功能也会有明显下降。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多注意身体的表现,一旦出现异常要尽早关注,同时配合一些措施去延缓衰老的速度。
《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6194名出生于1985~1988年的受试者进行了调查,在2007~2016年间对受试者分别进行了3次运动评估,其中包括步行速度、坐站能力、握力以及日常活动的困难度。
结果发现,步行速度下降会让死亡风险增加22%、坐站能力下降会让风险增加14%、握力差会让风险增加15%、日常活动困难会让风险增加30%。
而这些变化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出现明显变化,尤其是在去世前的10年,受试者的坐站能力会明显下降、去世前7年运动能力会明显下降、去世前4年日常的活动会变困难。
具体来看看这三项指标究竟为何与寿命长短息息相关?
1、步行速度
走路是一项需要心肺共同协调的运动,走路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心肺功能的好坏。心肺功能差的人,不仅走路速度慢,发生各种容易危及生命健康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会让预期寿命也受影响。
2、坐站能力
坐站能力与下肢关节、韧带以及腰椎的健康程度有直接关系,在坐下来后可以快速站起来说明这几个部位的功能良好,发生下肢功能障碍的概率较低。
3、握力
握力的好坏与心脏功能有直接关系,当心脏出现功能异常时,会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输出的血液无法满足各器官需要,会让握力也随之下降。而握力强的人,说明心脏功能正常,更有希望可以获得长寿。
死亡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对此要以正确的心态看待,如若家人正处于生命末期,我们能做的是多陪陪他,尽可能让他无牵挂地走……
参考资料:
[1] 《病人将在一两天内死亡,医生是怎么知道的?医生为你揭秘》.泌尿呵护卞医生 2023年05月29日
[2] 《临死前,身体会发生哪些奇怪反应?真的会有回光返照?看完让人泪目》. 科普中国 2022年06月05日
[3] 《人去世前10年,身体早已发出预警信号!出现这些情况,死亡风险或增加30%!》. 靖心健康 2024年02月01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