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水泊梁山,有一位特别的好汉,他在那个充满忠义和战火的年代,为自己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公孙胜,这位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聪明绝顶,却在宋江称雄时悄然离开,再也没有回来。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位洞悉人心的神算子,看看他是如何成为梁山中最聪明的人。
蓟州来的神算子故事开始得很寻常,公孙胜自小便跟随师父在深山老林中修道,与俗世少有瓜葛。
虽然他的年纪不大,可一张口就能说出一些玄之又玄的道理。
更神奇的是,他能算出天气的变化,甚至能预测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
也正因如此,他在蓟州一带小有名气。
有一年夏天,公孙胜在蓟州城遇到了托塔天王晁盖。
晁盖是个铁汉子,性情豪爽,两人竟因为一桩大案子走到了一起。
那年,奸臣蔡京要过寿,地方官员搜刮了十万贯金珠宝贝当贺礼,搞得老百姓叫苦不迭。
消息传到晁盖耳朵里,这位义士气得摔了酒碗,决心要劫了这生辰纲。
而公孙胜,一眼看穿了这次行动中的机遇与危机,决定加入。
黄泥岗的烟雾弹听说晁盖有大动作,公孙胜就在茶摊观察起来。
果然,那天看见晁盖和刘唐等几人在街角嘀咕着什么,他掐指一算,知道这事儿躲不过去了。
于是当晚摸到晁盖庄上,一进门就说:“劫生辰纲要趁五月初三,黄泥岗西边有片松树林。”这话把晁盖惊得酒都醒了一半,连忙按计划准备。
五月初三,天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押运官兵到了黄泥岗时,已是累得恨不得丢盔弃甲。
公孙胜躲在树杈上,念咒起风,沙土飞扬,让官兵们眼前一片模糊。
就在这时,阮氏三兄弟装作卖枣商贩推着七辆车迎面而来。
几乎在官兵还在揉揉眼睛的时候,刘唐他们已下蒙汗药,抢箱子,阮氏兄弟断后,迅速得手。
这次行动可谓速战速决,不到半柱香的时间,十万贯金珠宝贝就换了主人。
公孙胜的神机妙算功不可没,他精确定位杨志等人最松懈的时刻下手,让对方完全措手不及。
这场生辰纲之劫,靠的可不仅仅是武力,还有公孙胜的智慧。
梁山顶上的冷眼人公孙胜上了梁山后,迅速意识到这里并非理想之地。
晁盖依然是那个讲义气的大哥,可新来的宋江总让他后背发凉。
外表谦和的黑三郎,暗地里拉拢了许多能人异士。
这让公孙胜对他充满了警惕。
有一晚,公孙胜观星时发现将星移位,预感到晁盖大难临头。
果然,不久后晁盖在曾头市被暗箭射中一命呜呼。
宋江接手梁山后,改变了聚义厅,挂上了“忠义”二字,天天念叨着“招安”。
公孙胜知道,宋江的“忠义”不过是他求功名的一种手段。
这让公孙胜对未来产生了更多的担心,他不愿意成为那场权力斗争的炮灰,决定找机会离开。
请假回家探亲跑路宋江当上头领的那天,公孙胜就开始琢磨退路。
直接离开显然行不通,梁山有规矩:“上山容易下山难”。
有一天,他收到母亲病重的消息,马上有了主意。
第二天,他红着眼睛对宋江说:“老母病重,床前无人奉药。”这话在情在理,宋江和吴用也挑不出毛病,只能准了他的假。
离开梁山的那天,公孙胜特意穿了件破道袍,走到山脚下,他掏出罗盘改了三次方向,由此彻底消失在江湖。
后来传言说他在二仙山种草药,也有说眼见过他在蓟州像个普通算命的老道士。
这位神机妙算的公孙胜,用自己的智慧选择了一条不再回头的路。
最后的赢家梁山的故事不久后走到了尽头。
宋江和他的一帮兄弟打方腊,最终一百零八将死了七成,活下来的也多被逼死、毒死。
当这些消息传到山间时,公孙胜也只是淡然一笑,添了一炷香。
有人问他当初怎么算得那么准,他只是捋着胡子说:“哪有什么神机妙算,不过是看透了人心。”
再读《水浒传》,公孙胜像是开了天眼。
他早看穿宋江的“忠义”只是把兄弟往火坑里推,晁盖的豪气敌不过权力的算计。
梁山这场大戏里,人人都想着做主角,只有公孙胜这个道士,早早搬了把椅子坐在观众席。
他看透了风云变幻,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如同公孙胜所说:“风云聚散终有数,不如山间一局棋。”这也许就是乱世中最难得的清醒。
通过公孙胜的智慧和选择,让我们明白,眼光长远和清醒的自我认知,才是乱世中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