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温总理的左膀右臂,真才实干,如今86岁仍在发光发热

爽谈世界 2024-12-13 10:49:11

八十六岁高龄依然奋战在工作一线,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这就是曾培炎同志,一个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传奇人物,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程。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浙江绍兴走出了一个"神童"。十五岁考入重点中学,十八岁被清华录取,这样的履历在当时可是响当当的。要知道,那个年代能考上清华的学生,那都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年轻时的曾培炎把所有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连放假也主动申请留校。这种拼劲儿,让人不得不佩服。读万卷书的同时,他还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动向,始终保持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962年从清华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上海一家机电研究所。换作别人可能会觉得大材小用,但他却默默接受了安排。两年后调到西安国营工厂,他更是二话不说就去了。

有意思的是,在工厂里这位清华高材生一点架子都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立马就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这种态度,不仅赢得了工人师傅们的尊重,也让厂领导对他刮目相看。

然而命运总爱和优秀的人开玩笑。1966年的动荡让他被错误打成"右派分子"。但是,这样的打击并没有击垮他。相反,他在农场劳动改造期间,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

1971年,曾培炎终于等到了平反的机会。重返工作岗位后,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很快就担任了厂办公室副主任、副总工程师等职务。这种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让人佩服。

进入八十年代,机会之门向他敞开。被选送到中央党校进修时,他的表现引起了外交部的注意。当时陕西省政府还因为这事跟外交部较真,说人家"挖墙脚"。这种"争抢人才"的场面,在那个年代可不多见。

1982年,曾培炎被派往美国,担任中国驻美大使馆参赞。两年后回国,直接被任命为电子工业部副部长。那时候的中国电子工业还相当落后,很多地方连基本的设备都很缺乏。

面对这种状况,曾培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积极向国外寻求合作,邀请日本、美国、德国的企业来华投资。这一招,为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1992年,他的事业更上一层楼,进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同时担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到了1998年,三峡工程开建,他更是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这个世纪工程保驾护航。

2003年,曾培炎迎来了事业的巅峰,被推举为国务院副总理。在这个位置上,他主持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描绘了一张清晰的"体检报告"。

2004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他亲自带队到西北考察。走遍陕甘青宁,写出详实的调研报告,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真是让人敬佩。

很多人到了退休年龄就开始安享晚年,但曾培炎却不这样想。七十多岁高龄时,他依然活跃在博鳌亚洲论坛,为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争取利益。这种不惧年龄、永远奋斗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2022年,当江泽民同志离世时,已经八十多岁的曾培炎专程参加追悼会。面对镜头,他含泪回忆起江同志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市场经济的峥嵘岁月,那份深情让人动容。

从一个清华学子到国务院副总理,从右派到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曾培炎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但比传奇更让人敬佩的,是他那颗始终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现在的年轻人总说压力大、工作累,可是看看曾培炎同志,哪怕到了耄耋之年还在为国家发展奔波操劳,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这样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是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永不言弃的勇气。八十六岁还在为国奋斗,这就是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写照!

0 阅读:180

爽谈世界

简介:国际风云,热点速递。关注我,每天解读国际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