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酒黄叶村,炊饭红蓼岸。

中华古诗词 2024-11-16 14:05:15

秋夜舟中作

【宋・陆游】沽酒黄叶村,炊饭红蓼岸。居人不孰何,正作渔父看。渔父我所羡,尚恐不得作。读书端自痴,游宦亦何乐?四顾泽茫茫,仰视天离离。长歌入云去,月落斗未欹。译文:

在黄叶飘零的村庄买酒,在长满红蓼的岸边煮饭。村中居住的人并不熟悉我,只当我是普通的渔夫。

我羡慕那些渔夫的生活,担心自己无法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读书在我看来实在是痴傻,而做官仕途又有什么乐趣呢?四下望去,水泽一片茫茫,抬头看天,星光稀疏离散。

我放声高歌,歌声似乎直入云霄,而月亮已经落下,北斗星却依然高悬。

赏析:

陆游的《秋夜舟中作》是一首充满隐逸情怀的诗作。诗人借舟停小村的夜景,将自己对渔父生活的向往、对功名仕途的淡漠以及对自然的依恋融汇在一起。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隐隐透出他心中的矛盾和人生的无奈。

“沽酒黄叶村,炊饭红蓼岸。”开篇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秋夜景象:在落叶飘零的村落中购买酒水,在长满红蓼的河岸边煮饭。黄叶、红蓼的秋意将画面渲染得格外温暖,诗人身在舟上,或许正独自享受着这份野趣。这一场景中,诗人身处乡野,似乎已经融入了这片田园。

“居人不孰何,正作渔父看。”诗人对村民并不熟悉,而村民们也不了解诗人,以为他只是停靠在岸边的渔夫。这一句透露出诗人作为外来者的身份和村民的误解,这样的“错位”反而让诗人更加羡慕渔父生活的自由闲适,似乎渔父的生活正是他理想中的状态。

“渔父我所羡,尚恐不得作。”诗人对渔父的生活心生向往,这种不问世事、漂泊于水上、与自然相融的生活状态是他憧憬的。然而,诗人却叹息自己可能无法真正过上这样的日子,这句“尚恐不得作”带有一丝无奈与自嘲,表露了他身处世俗之中、渴望归隐却又心知难以放下的矛盾心情。

“读书端自痴,游宦亦何乐?”诗人转而反思自己:埋首书卷似乎是痴傻之举,而追逐仕途功名又有何乐趣?在他看来,读书或从政皆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他的心已经在向往渔父生活的恬淡与自在。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暗含对自身“沉迷”于书卷和功名的自省。

“四顾泽茫茫,仰视天离离。”这里的“泽茫茫”与“天离离”创造了一种空旷辽远的意境。诗人四顾周围,秋夜水泽茫茫一片,仰头望去,天空高远寂静,星光稀疏,烘托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空寂与向往,同时也营造出他自我疏离于世俗之外的悠远心境。

“长歌入云去,月落斗未欹。”在这空寂的天地间,诗人放声长歌,歌声如同穿云直上,似乎要将他深埋心底的郁结倾诉给无垠的夜空。月亮渐渐西沉,而北斗星尚未倾斜,这一情景不仅增添了诗意的悠远感,更象征了诗人心境的长久惆怅:他渴望解脱,却始终无法达成所愿。

这首诗通过质朴的语言与悠远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对世俗生活的超脱。陆游借舟泊村岸之际,通过渔父生活的自由自在,映射出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然而,诗人清楚地知道自己难以脱离现状,这一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正是他心中难以平息的惆怅。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时期的伟大爱国诗人。陆游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怀有报国之志,渴望收复中原、抗击金国。然而,因朝廷的偏安政策,他的主张屡遭打压,报国之志始终未能实现。

陆游一生创作丰富,留下诗作九千余首,是中国文学史上诗作最多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风格多样,既有抒发家国之恨、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也有描绘田园风光、寄托隐逸情怀的闲适之作,如《秋夜舟中作》。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常常融入个人理想与生活体验,抒发他对国家、对人民、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陆游在文学上的成就极高,被誉为“南宋第一诗人”。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中展现出卓越的才华,词作、散文和书法也独具特色,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一个伟大诗人的艺术风采,也映射出一个爱国志士在动荡年代中的坎坷人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