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不仅描绘了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一生的坎坷与奋斗,更通过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影响了无数读者,特别受到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大肆吹捧。
在很多年前,我就知道有这本书,但是一直没有拜读。我只知道他的人物原型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而且作者罗曼罗兰还写过贝多芬的传记。
我想很多读者都会把约翰克利斯朵夫和贝多芬混为一谈吧,其实他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而克利斯朵夫虽然也是搞音乐的,但是完全没达到贝多芬那个水平;贝多芬有九大交响乐,克利斯朵夫连一首交响乐都没有;贝多芬后期耳朵失聪了,克利斯朵夫没有,他的身体一直很壮实,只不过是正常衰老罢了。
我读完了这本书才发现,克利斯朵夫其人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抛开音乐方面的才能不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不仅是一个渣男,还是一个普信男。下面就来详细聊一聊。
一、渣男本质
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小说中的形象复杂多面,他既是艺术的追求者,也是情感的放纵者。从情感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堪称渣男典范。
在少年时期,他爱上了萨皮纳,一个慵懒、纤细、静谧的女子。然而,两人对彼此的思想并不了解,只是默默地爱着对方。萨皮纳突然发高烧离世后,克利斯朵夫虽然悲痛欲绝,但这份悲痛并没有让他变得成熟和理智。
他很快便与一个庸俗不堪、粗野、肉欲很强的女职员阿达厮混在一起,并无法自拔。阿达不仅讨厌所谓的高尚神圣,还非得把它们玷污不可。克利斯朵夫与阿达的关系纯粹是肉欲的放纵,缺乏精神层面的交流和理解。
更为过分的是,克利斯朵夫在面对阿达的背叛时,表现得极为懦弱和自私。阿达设计了一个诡计,让自己和克利斯朵夫的弟弟私奔,然后把一个漂亮女伴交给克利斯朵夫。
克利斯朵夫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但他没有选择直面问题,而是选择了逃避和报复。他与弟弟和阿达绝交,至死没有往来。这种逃避和报复的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也让自己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孤独之中。
克利斯朵夫在情感上的放纵还体现在他与博罗姆太太的关系上。在流亡瑞士期间,克利斯朵夫寄居在医生朋友博罗姆家里。
他不但不知道感恩,还和人家的老婆发生了关系,他们陷入痛苦之中,相约自杀,结果未遂,克利斯朵夫灰溜溜地离开了瑞士。
俗话说得好:“朋友妻不可欺。”他的行为无疑是对朋友和道德的双重背叛。
从以上种种行为来看,约翰·克利斯朵夫无疑是一个渣男。他对爱情的不负责任、对情感的放纵以及对道德的背叛,都让人深感失望和愤怒。
二、古早的普信男
除了渣男形象之外,约翰·克利斯朵夫还是一个典型的普信男。
普信男,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又普通又自信,特别指一种在异性面前莫名其妙拥有自信的男子,他们经常出没于各种相亲活动中,自己的条件很一般,对女的方要求却很苛刻。
虽然普信男这个词是最近才有的,但是克利斯朵夫的自信,正是这种普信男的典型表现。
他的家庭出身是音乐世家,经常出入宫廷,结交过王公贵族——其实这也没什么好炫耀的,在那个年代,乐师就是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又不是大明星,他也要靠取悦于王公贵族来获得收入,养家糊口。
但是,他盲目地认为,自己的才华能够征服一切,包括异性的心。
从书中的描述来看,他的所谓才华,确实能养活自己,也让他风光过一阵子,但是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优渥的生活以及显赫的社会地位。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他也没有放弃对贵族女子的追求。
在情感方面,克利斯朵夫的自信同样体现在他对异性的吸引力上。他相信自己的魅力和才华能够征服任何女性,他追求和交往过的女子,虽然也有平民,但是还是以贵族女子居多,包括阿达和博罗姆太太等等。
说到这里,我搞不懂,那些女子到底喜欢他哪一点?他又不帅,又没钱,他的音乐又那么超前,当时的人根本欣赏不了,也许这就是作者的设定使然吧。
就好比《西游记》的唐僧被妖怪抓了,妖怪明知道吃一口唐僧肉就能多活五百年,可是偏偏要留着显摆,找来狐朋狗友一起吃,每次都被孙悟空救走了。
我要是妖怪,抓到唐僧了,不管别的,先吃两口唐僧肉再说。
至于《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的情节,也是作者安排的,贵族女子就得爱上克利斯朵夫。
其实,这种自信往往是一种错觉和幻觉,让他在情感上屡屡受挫。
后来,也许是连作者都看不下去了吧,他有一个追求了很久的贵族女人,即使她老公死了,也不跟他结合,只愿意做普通朋友。
在小说的最后,克利斯朵夫还是孤独终老了,也没有自己的孩子。
三、约翰·克利斯朵夫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影响
尽管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形象存在诸多瑕疵,他却凭着那“不顾一切地去生活、去爱”的炸裂人设,成为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偶像。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他们对艺术和创作的追求上,更体现在对情感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上。
首先,克利斯朵夫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激励了许多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创作上不断突破和创新。
他们受到克利斯朵夫精神的鼓舞,勇敢地面对创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然而,这种追求往往过于理想化和偏执化,导致一些作品缺乏现实性和深度。
其次,克利斯朵夫在情感上的放纵和背叛,也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道德观念产生了不良影响。
一些知识分子在追求个人情感和欲望的过程中,忽视了道德和伦理的约束,导致了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和事件。
这种放纵和背叛,不仅损害了个人和家庭的幸福,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例如徐志摩,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和作家,以其浪漫主义的诗作而闻名。
然而,他的情感生活却充满了争议。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是张幼仪,但徐志摩对她并不满意,甚至在她怀孕期间提出了离婚。
随后,徐志摩与才女林徽因陷入热恋,但林徽因最终选择了离开。
之后,徐志摩又与朋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产生了感情,并最终与陆小曼结婚。
徐志摩的这些行为让他背上了“渣男”的名号,他对原配妻子的冷漠和无情更是让人诟病。
再如郁达夫,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但他的情感生活同样备受争议。
郁达夫的原配妻子是孙荃,两人婚后育有子女。然而,郁达夫在遇到“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后,便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并最终与孙荃离婚,与王映霞结婚。郁达夫与王映霞的婚姻生活也并不幸福,两人最终离婚。此外,郁达夫还与多位女性有过暧昧关系,这些行为让他被贴上了“渣男”的标签。最后,他还是找了一个比自己小很多的能照顾他的普通女子结婚了,直到他死后,他老婆才知道,他还是一位大作家呢。
特别要说的是,《约翰克利斯朵夫》最早也是最佳中文译者傅雷,或多或少地也继承了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渣男体质。
傅雷与妻子朱梅馥的婚姻并非一帆风顺。朱梅馥是傅雷的表妹,两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订了亲。然而,在傅雷留学法国期间,他结交了好几位女朋友,甚至一度想要退婚。尽管最终两人还是结婚了,但傅雷在婚前婚后仍有多次出轨行为。
在法国留学时,傅雷与法国美女玛德琳相恋,甚至给母亲写信要求与朱梅馥解除婚约。然而,这段异国恋情并未长久,傅雷最终因玛德琳的背叛而痛苦不已。
在婚后,傅雷作为“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成员”前往洛阳、开封等地考察时,遇到了豫剧演员黄鹂,并深陷其中。他为她作诗,用尽最美好的字眼,还将自己的身世、娇妻爱子和苦闷心情全部告诉给了她。
尽管他表示“我太爱梅馥了,决无什么危险”,但他的行为无疑给妻子朱梅馥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在1939年,傅雷又喜欢上了女高音歌唱家成家榴。他对成家榴爱得如痴如醉,为她写情书,甚至想要离婚。
面对丈夫的出轨,朱梅馥选择了隐忍,并将情敌成家榴请到了家中,希望她能“拯救”丈夫。朱梅馥的包容和善良最终让成家榴心怀愧疚,选择离开。
虽然傅雷在文学上的成就极高,但是他在情感上的不负责任和对妻子的伤害是无法否认的。在《傅雷家书》中,他也表达了出轨行为对妻子和孩子的伤害。
结语
综上所述,约翰·克利斯朵夫虽然是一个小说中创造出的光辉的艺术形象,但他的渣男和普信男形象也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产生了不良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对艺术和创作的追求上,更体现在对情感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上。
因此,我们在欣赏克利斯朵夫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应该警惕他的负面形象对我们产生的潜在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汲取他的精神力量,为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