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的这个村庄,主食依然是玉米粥。
这个的村庄依山而建,村庄呈自然分布状,异常秀美。
居住在这里的人,如今的主食依然是吃玉米粥。当然他们并非是吃不起大米饭,或者什么别的东西,只是这里的人喜欢吃玉米粥,因为他们的祖祖辈辈吃的都是玉米粥。

这里是山区,准确的说是大石山区。山区地少,而且大多数都是旱地,就是人们常说的黄土地。由于自然环境所限,这里的水田很少。而且这里的旱地,都是小块状的分布在各处的山脚下,有些甚至是在山腰上。关键是这些旱地它还缺水,是典型的靠天吃饭的地方。
如果运气不好遇到大旱,常常是颗粒无收。所以这些旱地也只能种玉米,黄豆、木薯等这些耐旱的农作物。

因此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都是吃玉米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其实这里吃的玉米也是很有讲究的,他们吃的玉米,通常是产量不怎么高的黄色的玉米。黄色的玉米成熟以后颗粒饱满,晶莹剔透,打成粉末了以后有一种诱人的香味。

玉米成熟了,这里的村民都是先不忙着收回来,而是让成熟了的玉米带杆在地里晒到干了以后才收回来。
收回来了以后,先脱粒,晒干。然后才把晒干了的玉米粒拿到碾米房碾成粉,这样才可以用来煮成粥来吃。他们的吃法还是和城里有些区别的,他们是拿粉状的玉米粉来煮粥吃。并不像在城里那些超市里卖的玉米碎粒,拌在饭里煮着吃。所以城乡的吃法,还是略有不同。

其实煮玉米粥也是个技术活,如果不会煮的话也往往煮不好,煮出来的玉米粥,不是夹生就是煮成团状。
我第一次煮玉米粥就是煮成了团状,上面的还夹生,锅底的却煮糊了。后来村里的人教我怎么煮了以后才学会了煮玉米粥。

煮玉米粥,首先是把水烧至虾眼状,然后才放玉米粉。而且这玉米粉,放早了不行,放晚了也不行。放玉米粉这道工序是这样的:当地人是用一个竹子编的小筐,小筐里面装了玉米粉,左手拿装了玉米粉的小竹筐,右手拿一根前端开叉的木棍,左手拿着装了玉米粉的小竹筐,一边在锅上抖,让筐里的玉米粉均匀的落在水上,然后右手用一根双叉的木棍一边搅拌。用这个方法煮出来的玉米粥就非常香甜可口。

这里的村民是不怎么烧开水喝的,大多是口渴了就舀一碗玉米粥喝了,既饱肚子又解渴。当然,这个古老的沿袭如今已经略有改变了,如今从城里回来的年轻人,也开始烧开水喝茶了。
所以,生活并非一成不变,包括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