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我爸把接班机会让给大姑,如今退休后,只能年年回家掰玉米

凝旋情情 2024-08-09 14:02:37

口述∶孙合荷

整理∶苏苏

我爷爷年轻时候在税务局的食堂做饭。

可别小看了这厨子的职务,虽然不起眼,但是那可是正式工,端铁饭碗的工作。

当年我姑姑就是依靠这个职务找到了我姑父,又获得了北京户口,从此就过上了和我爸天差地别的生活。

爷爷年轻的时候做饭技术高,特别有悟性,最讲究色香味俱全,起先是在乡食堂干,后来有个领导调到了税务局当一把手,我爷爷就被顺带着也调到了税局食堂,并且吃上了商品粮。

爷爷退休后,本来接班的应该是大伯。

无奈何大伯志存高远,他的理想并不在于此。

后来大伯果真就参军并且考了军校,工作被调到了边疆,大伯母和孩子们也跟着去了。

家里只剩下大姑和我爸陪着爷爷奶奶。

按爷爷的意思,顶班的机会肯定得给小儿子,毕竟那可是自己养老的靠山,是老李家的香火继承人。

而姑姑则不同了。

俗话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人!女儿结婚了就是外姓人,是亲戚,哪有人傻到胳膊肘往外拐,把吃商品粮的机会给外人的呢!

老年人思想比较守旧,说到底儿子才和自己是一家人。

任凭姑姑把嘴皮子磨破,在家里撒娇耍赖,闹绝食……。

但是爷爷就是不吐口,不同意让她去接自己的班。

于是姑姑急了,花了五分钱在集上买了包假耗子药,回到家里就假装口吐白沫,两眼翻白,躺在地上扑腾着两条腿故意吓唬人。

爷爷奶奶都不搭理她,知道她是装的。

但是我爸爸傻啊!

他还以为他姐姐真的喝药了呢,这家伙眼看都要出人命了,可是当父母的却跟没事人一样,该吃吃,该喝喝,悠然自得。

爸爸脾气直,当下就对爷爷奶奶吼道∶只要我姐没了,我就也不活了,谁稀罕你那破工作呢!要是今天能把我姐救活,我就把这工作让给她,是我让的,我心甘情愿,一辈子不后悔。

爸爸说完就要弯腰去拉姑姑起来,准备送她去医院。

哪知道姑姑却自己一骨碌爬了起来,拉着我爸的手说∶你刚才说的是不是真的?只要我活了,就把顶班的机会让给我?

我爸气得哭笑不得,骂道∶原来你真的是假装的啊?就为了一个破工作,要死要活的,你丢不丢人啊?

姑姑忙不迭地接话∶你就说行不行吧!

爸爸无奈地说∶行行,肯定行,让给你,让你去上班,但是你得保证,以后不许再搞这一套了,遇点事情就寻死觅活的,你想干嘛你就和我商量,不能再吓唬人了。

姑姑这才满意地笑了起来。

事实还真是那样,大姑最适合上班,她情商高,会说话,才上班一年不到,在单位就混得风生水起,受到了领导的重用。

我爸爸也不弱,留在家里种地的同时,他又借钱卖了个磨面机,做生意,家里外面两不误,虽然是辛苦了点,但是总算是顾住一家人的温饱了。

后来大姑又遇到了姑父。

姑父是个生意人,从北京跑到我们这边做生意,在当地投资房地产,姑姑又毅然决然辞去了自己的正经工作,跟着姑父当起了女老板。

姑姑发了,在大北京光房子就买了好几套,把生意做遍全国各地。

大伯也比原来更风光了,他转业回来到了我们当地的烟草公司当二把手。

早些年的时候,姑姑就和大伯商量∶爹妈总共就养了咱哥仨,咱俩当哥哥姐姐的都出来了,你们目前日子过得也稳定,你和嫂子都是月月拿工资的人,我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年确实挣了点钱,可是小国(我爸的名字)咋整呢?

大伯说∶要不就让他别种地了,咱俩家商量商量,给他凑点钱,让做个小生意,吃碗轻省饭算了。

可是姑姑的想法不一样,她想让我爸去上班,正好趁着大伯在位置上还能管点事,多少有点人脉,赶紧把我爸和我妈安排个工作,以后老了还可以拿点退休金。

姑姑对大伯表态∶你想办法给小国两口子安排个工作,需要多少钱我来出,只要能让他们正式上班,花多少钱我都心甘情愿。

看来姑姑还是对她当年顶替我爸工作的事耿耿于怀,心有愧疚呢。

最后大伯给我爸找了个司机的工作,让我妈暂时先在车间工作。

大伯和姑姑把各项事情都安排好了,钱也花了,人情也欠了,满以为爸爸会感激涕零的。

哪知道我爸却生气了,说∶我本来就不爱上班,当年把工作让给你也是心甘情愿,我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家里种地多好,也没人管我,随心所欲,干得多就挣得多,干得少就歇歇。

再说了,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呢,一个瘫在床上,一个连话都说不利索,如果咱仨都走了,那爹娘可咋办?他们肯定是不会跟我去城里生活的。

爸爸一席话把姑姑给说出了,是啊!这么多年,她和大伯忙着干事业,挣前途,唯有我爸妈一直守在爷爷奶奶身边,随叫随到。

上班不能上。

生意也不能做。

只能在农村苦熬生活,大伯和姑姑两个人心里不舒服,就是觉得这些愧对自己的小兄弟了,竟然把照顾爹妈这么大的事情都推给了最小的弟弟。

所以姑姑就开始在金钱上大力支持我爸。

她离得最远,但是却能保证一个月回来一趟,每次回来都是拉满车的东西,北京的零食,烤鸭,羊肉,糕点,只要是她吃过的东西,统统都要给我们也来上一遍。

我们一家人的四季服装也被她全包了。

村里人都问我∶你姑的钱是不是大风刮来的啊?咋好像啥都不要钱一样往家里搬呢?

只要姑姑回家,我们兄妹几个可以说是要什么买什么,被姑姑宠得无法无天。

按她的话就是∶当年我弟弟把他工作的机会让给了我,等于是把自己的人生都给我了,现在我过好了,可是他还在老家种地,我不能看他受累而不管,他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他的事就是我的事。

姑姑几乎周周都给我爸寄钱。

好多次爸爸不收。

她就会再次寄给我爷爷,让他们再转给我爸。

而大伯没姑姑那么有钱,自退休后,大伯和伯娘是一周回家一趟,帮爷爷奶奶洗衣服洗头,打扫卫生,再给我们带一些好吃的,伯娘亲自下厨,做上一大桌好菜,然后再去喊过来我爸妈吃饭。

只要是姑姑或者大伯他们回家,不但爷爷奶奶享福了,就连我爸妈都跟着沾光,他俩不用做饭,不用洗碗,不用打扫卫生,就连他们的衣服,都是姑姑和伯娘帮忙洗的。

所以我妈就特别喜欢姑姑和伯娘回家,说只要他们回来,我就变得跟小公主一样了,连孩子的学习也不用管了。

这几年我爸把家里的地全部种成了玉米。

每到八月份收玉米都时候,就是家里最忙,也是他们最累的时候,姑姑让他雇人干,他又舍不得花钱。

每年收玉米把他俩累得躺在床上直翻腾,嚷嚷着浑身都是疼的。

实在是没办法了,姑姑就和大伯商量,以后咱们都把休假时间集到八月份吧!回老家帮忙老小收玉米去。

因为大姑的这个决定,我们家玉米地彻底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只要是收玉米的时间,大伯和伯娘就会带着他们的几个孩子,儿子,媳妇,女儿和女婿,还有两个小孙子,统统回来收玉米。

姑姑也是这样。

我姑父那么大的老板,他们的女儿是中科院博士,只要放假,姑姑就下命令,回去给你小舅收玉米去。

我们家的玉米地里不光有金黄的玉米棒子,还有博士,有研究生,有医生还有教师。

村里人提起来就羡慕∶瞧瞧人家老孙头,老两口蔫巴了一辈子,到老了一个瘫一个傻,可是架不住人家有福气,首先看看这哥仨个多团结啊!

有出息的两个不嫌弃在家务农的老小。

守在父母身边的老小,也从来不和哥哥姐姐多计较。

有这样的兄弟姐妹,何尝家庭不兴旺呢!真是合该人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兄弟一世情,父母半生恩!

打断骨头连着筋。

兄弟姐妹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亲人之间一定要少计较,多吃亏,肯吃亏,遇事多沟通,互相帮助,有商有量才行。

这辈子能生在一个家里 ,该是多大的缘分,下辈子还能不能遇见都不一定呢。

所以请一定要把握上天给你的手足,且行且珍惜!

0 阅读:0

凝旋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