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手机应该要轮到卷「谁更长」的赛道了

锋潮科技 2025-04-27 16:41:19

大家应该有感受到,今年手机圈的长焦特别卷。

尤其是超大杯旗舰啊,完全就是神仙打架。

小米 15 Ultra 直接甩出 4.3 倍的 2 亿像素超大底潜望长焦,相较于上代可以说是史诗级升级。

OPPO Find X8 Ultra 在保留 6 倍光变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传感器面积。

vivo X200 Ultra 虽然底和焦段没升级,但光圈明显变大,还整了一个 200mm 光变的真·超级外挂。

那么问题来了。

今年玩得这么狠的话...下一代咋办?

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超大杯而言,长焦优先级依旧是最高的那一档。

但形式上,可能会有厂商打算玩点新花样。

爆料提到已经有 TOP5 国内厂商开始评估下一代超大杯,还暗示其中有一颗 5000 万像素的 10 倍潜望长焦。

你没有看错,是 10 倍。

作为对比,目前市面上潜望长焦的倍数基本上都在 3~6 倍之间。

这一下子涨到 10 倍,是不是又得捅破天花板了?

这还真说不定。

众所周知手机内部空间可以说是稀缺资源。

镜头焦距变长,那传感器尺寸就得变小,物理限制摆在这。

想要做到 10 倍光学倍数,基本上就要告别现在主流的 1/2 英寸的传感器了。

1/1.4 英寸级别的大底,想都别想。

一个现成的案例。

两年前的三星 Galaxy S23 Ultra 就搭载了 230mm 的 10 倍潜望长焦。

但传感器只有 1/3.52 英寸,放现在完全就只芝麻小底。

光圈,也不过 f/4.9,严重制约了镜头的感光能力。

虽然但是,现在小型化技术有所提升,加上超大杯的定义允许压缩其他配置的空间来给镜头让位。

再加上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可以给厂商研发、调校。

新 10 倍,铁定比几年前的 10 倍强。

至于强多少,就要看厂商的技术实力了。

不过除了感光能力,超长焦还得破解另一个问题——

中焦画质。

1 倍到 10 倍之间跨度这么大,肯定需要一颗中焦来撑着。

爆料也提到了这一点。

但是倍数定在多少,用多大底合适,都是堆料的艺术。

总而言之,10 倍光变固然好听。

但综合体验能不能比现在这些方案好,也确实难说。

对于望远场景,其实前两天还有一款机型也给出了一个新方案。

vivo X200 Ultra 的外接镜头。

X200 Ultra 的长焦是等效 85mm,装上这颗 2.35 倍的增距镜之后,就达到等效 200mm。

不瞒大家,本人已经用上。

既然今天聊到了长焦的话题,那不如就直接上真家伙给各位感受一下。

这张是不加增距镜,200mm(以 23mm 为主摄计算,约 8.7 倍)拍摄的画面。

这张是加上增距镜,200mm 的画面。

微信压缩比较厉害,乍一看可能看不出区别。

但是咱们放大看细节。

增距镜加持下(下图),细节表现明显上升了一个档次。

无论是树叶还是路牌上字,都能拍得更清晰。

如果这还不够明显的话,咱们再来挑战一下 800mm(34.8 倍)。

先是不加增距镜:

现在是加上增距镜:

放大对比细节。

上图是不加增距镜。

建筑上的很多细节都消失了,文字的笔画也黏在了一起,已经能感受到算法已经非常吃力。

下图则是增距镜加持下的画面,有种世界突然清晰的感觉。

再来两组 1600mm(69.6 倍)的极限对比。

一般来说,手机自带长焦排到这个倍数已经没啥意义了,满满的 AI 算法痕迹。

但对于增距镜加持下的 X200 Ultra(右图),这个倍数依旧高度可用。

虽然咱们这次只是简单拍了两个场景,但增距镜的威力多大,应该不用多强调了吧?

而且,因为是定制的,还有蔡司加持,所以这颗镜头的光学素质和防抖能力,远比网上买的那些通用外接长焦高。

只能说谁用谁上头。

虽然但是,毕竟是外接配件,使用起来多多少少有些不便利就对了。

目前用下来感知比较明显的是。

一旦装上镜头,主摄和超广角画面都会被遮挡。

这就导致想拍近距离人文,或者演唱会整体舞美的时候,要么摘下来,要么另外准备一台手机。

加钱也算是一道门槛吧。

但 6.5K 起步的手机都买了,其实,也还 OK。

尤其是对于平时比较喜欢拍远景的朋友来说,还是非常实用非常香的。

不管怎么说,长焦这条赛道,各大手机厂商肯定会继续卷下去。

在现有方案继续优化也好。

通过外接镜头拓展焦距也好。

直接内置一颗 10 倍光变也好。

又或者是传了好些年,但一直没有落地的连续变焦。

只要体验到位,相信消费者是愿意用钱包投票的。

1 阅读:551
评论列表
  • 2025-04-27 21:59

    2000左右618买什么平板。小孩学习用

  • 2025-04-27 19:35

    已经有人开始宣传字研大R角了[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