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超新星财经】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
夏至已过,多地暴晒在炎炎夏日之下,防晒便成了出门必不可少的环节,晒服饰赛道自然而然进入高速成长阶段。
有着“防晒界爱马仕”之称的蕉下,在今年4月8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准备在港股上市。开启冲刺“中国城市户外第一股”之路。
蕉下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3.8亿元、7.9亿元、2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0.1%。2019年-2021年毛利润分别为1.9亿元、4.6亿元和14.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50.0%、57.4%和59.1%。可以看出蕉下连续三年增收增利,成为新消费品牌中绝对的黑马选手。
01 理工男打造“防晒界爱马仕”虽然热衷于各种防晒操作的人大部分是女性,但是开启蕉下防晒生意,并且将防晒生意做到如此极致的却是两位80后理工男。
蕉下创始人兼CEO马龙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之后又求学于香港理工大学。另一位创始人林泽,是马龙的同乡,本科同样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且在诺基亚西门子通信系统技术公司工作过,两人一拍即合共同创业,于2013年正式创办了蕉下品牌。
在香港求学期间,马龙发现香港女性非常热衷于参与夜跑、登山以及骑行等在城市中同样可以完成的户外运动。为她们提供户外装备是马龙的初心。
在雨水防护、蚊虫防护、保暖、紫外线防护等需求里,防晒是最核心也是最大的市场。
图/蕉下官微
创立之初,市面上的伞还主要以防雨功能为主,防晒功能并不被重视,虽然有防晒需求,但是也只能以雨伞防晒。市场有需求,但是并没有合适的产品出现。
正是发现了这种供需不平衡的出现,蕉下创始人立即分工明确着手准备,马龙负责产品研发、供应链和品牌管理,林泽则主抓与营销和销售有关的事务。
2013年,蕉下带着第一款防晒产品——双层小黑伞,以远高于国内同类型产品每把200元的价格正式出现在市场上,首款产品采用了产品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宣称其首次在伞布上使用了可高效阻隔超过99%紫外线的L.R.C涂层。
在之后的时间里,蕉下带动了整个防晒伞市场的增长。
而在沉淀九年之后,开启了自己的上市之路。
02 营销成绝活,走上完美日记老路?两年前,重营销轻研发红极一时的大牌平替完美日记在纽交所上市,市值曾一路增长达到160亿美元。如今却收到退市预警,股价只剩1美元左右,完美日记增长的神话破灭,凸显出了新消费的“病症”:重营销、轻研发,陷入赚吆喝不赚钱的困境。
蕉下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蕉下分销和销售费用包括广告及营销开支、电商平台服务费等组成,分别为1.25亿元、3.23亿元、11.04亿元,占营收为32.45%、40.7%和45.9%,其中在广告及营销的开支分别为0.369亿元、1.19亿元、5.8636亿元,占比为9.6%、15%、24.4%,增长率高达223%和392%,由此可以看出其营销费用高企,并且连续三年不断增加。
蕉下的营销方式和完美日记如出一辙。包括聘请名人代言、关键意见领袖推广等活动,打造了由直播、测评和软文等形式组成的营销体系,构建了覆盖天猫、抖音、微信、微博和小红书等线上平台的营销矩阵。
从明星代言到KOL带货,多个流量平台的高密度营销让蕉下变得无处不在。
蕉下先是和当红明星建立联系,曾与杨幂、迪丽热巴等合作,在2021年8月,蕉下不仅签下了当红小花演员赵露思作为品牌代言人;在品牌代言之外蕉下还频频出现在李佳琦、罗永浩等大主播的直播间里;另外蕉下在淘宝直播共合作主播60余人。
图/蕉下官微
蕉下的招股书显示,2021年,蕉下与超600个KOL合作,这些KOL拥有约14亿关注者,其中超199个KOL拥有超百万关注者,带来45亿浏览量。目前在小红书上,蕉下共有5万余篇笔记,官方账号也有5.8万粉丝。抖音上蕉下旗舰店的粉丝量则为72万。
不过,和完美日记一样轻研发的现状在蕉下身上也出现了。和营销费用相反,研发费用连续三年持续走低。根据招股书,2019年-2021年,蕉下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990万元、3590万元和7160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4.6%和3.0%。
另外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蕉下的专利大多为外观设计,其中有关纺织和服饰的第一个发明专利的公布日期是2021年3月30日,更早时候的发明专利则主要围绕伞具、智能牙刷等产品。
业内人士曾表示,“营销是一个花钱的过程,要考虑流量价值或流程价值,如果产品不够具备黏性,消费者没有留下来,那么之后的每一次营销都是要花钱的。长此以往,一个品牌就好像一个漏水的池塘,即便一直买水添加进去,最终也会漏光。”
03 产品结构单一,蕉下还能走多远?对于新消费品牌来说,宇宙的尽头是上市?逐渐走上正轨,声量越来越大的时候,企业就会开始着手上市的事情。但蕉下上市后,轻研发,重营销,产品结构单一的情况就能改善吗?
蕉下从2013年至今,以“双层小黑伞”为爆品,被消费者记住。这款雨伞,瞄准了年轻女性对城市户外防晒的市场需求,可以说是“一伞成名”。在其官方店铺上,这款雨伞目前的售价为229~349元不等。
数据显示,2019年,伞具占其营收的86.9%为公司带来了3.3亿的营收、服装与其他配饰仅占0.8%及5.3%。
这种靠着单一的“极致单品”行走的产品结构,无疑是具有极大风险的,毕竟如若市场风向改变,对于公司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或许在消费品赛道上太多的昙花一现,给了蕉下前车之鉴。
图/蕉下官微
蕉下开始“调头”。
在2021年,伞具收入占比降低到了20.8%,已经被服装与包括袖套、口罩等在内的配饰品类所超越,两者分别占比29.5%与25.4%。
横向品类维度看似均衡,但从纵向来看,蕉下的收入其实大部分都集中在其爆款产品上,这源于蕉下从最初就开始打造精选单品的战略。招股书显示,2019年蕉下前30款热销单品产生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99.8%,到了2021年下滑至74.1%。虽然爆款产品的贡献度有所下降,但依旧占了较高的比重。
而且从上述蕉下的研发投入数据来看,蕉下对于研发的投入重视程度需要提升。并且,从已经公开能被查询到的专利数据来看,蕉下的专利大多为外观方面的,并非技术。
这不得不令人担忧蕉下的未来。毕竟,对于“功能性”的产品来说,一旦并没有“技术”上的护城河,单凭从外观来俘获人心的话,很容易被复制与超越。
营销费用居高不下,产品结构单一,产品研发跟不上,蕉下想在上市之后,走出成功之路,需要做得还有很多。
本文由「超新星财经」原创出品
转载请联系后台,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