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可染黑发,可止汗、止咳、止血、止痢、止脱

中药五倍子一名,乍听起来,不少人会以为它是一种植物的种子,其实它是一种动物在植物体上造成的赘生物。
古人也曾误称五倍子为植物药,直到明朝李时珍始以予纠正:“五倍子,宋《开宝本草》收入草部,《嘉祐本草》移入木部,虽知生于肤木之上,而不知其乃虫所造也。”
五倍子不是草本植物,它属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其寄主盐肤木、青麸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
当早春盐肤木树萌发幼芽时,蚜虫便在叶芽上产生有性的雌雄无翅蚜虫,经交配后产生无翅单性雌虫,称干母;干母侵人树的幼嫩组织,逐渐形成多角的虫瘿,经及时采收,人沸水中煎3~5分钟,将内部仔虫杀死,晒干或阴干即为五倍子。
实际上,它是一种动物性的中药。
01五倍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由于它含有大量的五倍子鞣质,所以,工业上从中提取鞣质,用于鞣软皮革,制造塑料及蓝墨水,还用于制造染料。
清代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中曾说:“五倍子,染发皂物最妙”。所谓“皂物”,即染黑物体的意思。
五倍子染乌须发,是有史可证的。
明代《普济方》中早有记载,其方法是:用五倍子为粗末,每斤加入茶叶末一两,酵糟四两,同置容器中拌匀捣烂、摊平,切成约一寸见方小块,俟发酵至表面长出白霜时取出,晒干,制成品即为“百药煎”。
每次“取百药煎一两,针砂,醋炒荞麦面各半两,先洗须发,以荷叶熬,醋调刷,荷叶包一夜,洗去即黑”。
这也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容术吧。
02五倍子是一味极强的收敛药,所以,中医之用,概言之,功在“五止”,即止汗、止咳、止血、止痢、止脱。
其止汗之功,常多外用。将五倍子研为细末,即为“独圣散”,以之敷脐止汗,自古即有记载。
《集灵方》云:“治自汗盗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一夜即止。”可见其效颇捷,此法不独能止汗,还可治小儿夜啼。
对于古代以五倍子外敷止汗之法,现代《中医杂志》《江西医药》等均有报道:
把五倍子研粉,每晚睡前取3~10克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脐窝,纱布覆盖,胶布固定,重症每晚可敷两次,一般1~3次即可生效,对结核病盗汗,也同样有效。
03五倍子止咳,属于中医所谓“敛肺止咳”之法,是治疗肺虚气逆,兼挟虚火之证者。如五倍子与五味子合用,则善治黄昏嗽,病属虚火上浮于肺,不能用凉药者,以此敛降虚火而咳止。
由于五倍子所含的鞣酸可使出血凝结而奏止血之功,所以,历代医家均用于出血症,诸如尿血、便血、鼻出血、月经过多、外伤出血等。
铁道医学院曾试用于拔牙后出血,也收到满意效果,其方法是:
用五倍子粉末适量,撒于创面,大约3~5分钟拔牙,创面即为一层黄白色薄膜所覆盖,血块凝固于薄膜之下,无须咬棉纱条压迫。
上颌牙拔除,粉末撒入不易,有时须稍加压迫以促进血块凝固。
04五倍子止泻痢,多半属久泻久痢之证,其功效之显,亦借其涩肠收敛之力,但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南京中医学院丁光迪教授的经验是:“五倍子治泻痢,亦治血痢,常与乌梅同用”。
五倍子善止肠脱,亦即脱肛,古人早有所用;
如《三因方》《妇人良方》载,治疗脱肛不收,或产后脱肠,用五倍子末,或加白矾一小块,同煎熏洗,效果亦妙。
除上述“五止”之功外,五倍子对男子滑精不止者,也有特效。
明代《医学纲目》中记载一方:用五倍子30克,茯苓60克,丸服,专治滑精不止。
山东中医学院张灿珅教授十分推崇此方,曾治一滑精病人,诸法皆不效,试之此方,果获奇效。嗣后常以此方治滑精,疗效颇佳。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中医好历害的可可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中医這点做到啦。能天天出來宣传大家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呢,这点中医还是做到啦。你要是说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是不对,那他们就会说你不爱国,汉奸等等。这点中医们也做到啦。有那些呢(小和尚、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蓝染惣佑介、 人生几何、 观海听潮、 冷℡夜、在梦里、渡我、 用户15xxx53、梵醒、AAA、吴国明、 帅蛤蟆)。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