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昆明医科大学解剖楼的玻璃柜中,有两具紧紧挨在一起的白骨。
殊不知这一对白骨没竟然是一对夫妻,当人们把他们摆在一起时,两人分别14年后再重逢。
此刻,他们虽然没有入土为安,两人却从此形影不离,生死相依。
而这两位,在生前为中国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故事更是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李秉权教授和胡素秋教授
这两具白骨分别来自曾经昆明医科大学(原云南大学医学院)的李秉权教授和胡素秋教授。
李秉权教授是云南著名的“神经外科第一人”,对云南的神经医学可谓是开山鼻祖的存在。
但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在高考完还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
不少人都对学医有着刻板印象,觉得“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医学生又累又辛苦,且家里没点积蓄和关系当真是寸步难行。
但对于热爱而言,这一切都是可以克服的问题,李秉权便是这样一个人。
还是年轻小伙子的李秉权便想成为一个医生,在医院治病救人。
于是他报考了云南大学医学院,顺利成为了一名医学生。
一无所有的他顶着经济压力勤学俭工,拿奖学金和补助,终于成功克服了经济的难题。
当时的云南现代医学处于起步阶段,各个方面条件都十分简陋。
别说解剖使用的大体老师,就连基础的仪器都十分稀少。
学生们作为最早那几批开山弟子,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磨练了心智,硬是坚持了下来。
而就是在这里,李秉权对胡素秋一见钟情了。
胡素秋和李秉权是一个学院的学生,还是李秉权的师妹,这个女孩一入学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原因很简单,胡素秋长得十分有气质,同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十分不错打扮也很得体。
值得一提的是,胡素秋的父亲胡瑛上将还是朱德元帅的好友,是位响当当的护国名将。
所以在入学以后,胡素秋身边的追求者便不在少数。
当时还一无所有的李秉权有些自卑,他不敢主动接近胡素秋。
但机缘巧合之下,两人就这么认识了。
李秉权身上那股劲深深吸引了胡素秋,他的真诚和朴实让胡素秋感到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
当时的教学条件十分有限,学生们上解剖课用的遗体十分有限,连骨模型都少见。
为了学习,医学院的学生们常常组织一起去乱葬岗挖遗体。
这个活又脏又累且不讨好,很多人不愿意去。
但李秉权不怕脏不怕累,每每这种活动他都主动前去报名参加,增加自己的学习机会。
这种精神特质深深吸引了胡素秋,郎有情妾有意,两人接触多了很多。
一来二去,你来我往,很快便正式在一起了。
凭借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李秉权在毕业后顺利进入了甘美医院成为了一名医生。
而当时还在学校的胡素秋只好依依不舍的和李秉权谈起了异地恋。
但大学毕业后,李秉权行动十分迅速的便向胡素秋求了婚。
一向老实的李秉权甚至还玩起了小浪漫。
他专门跑到商店花了一个多月工资买了一支派克钢笔送给胡素秋。
只因为他知道胡素秋从小的生活便十分优越,并不缺任何物质上的东西。
但她喜欢读书写字,对于精致漂亮的小东西情有独钟。
事实证明,李秉权十分了解胡素秋。
在1949年底,两人正式领了证,成为了一对夫妻。
第二年,胡素秋和李秉权被同时邀请到云南大学医学院的昆明附属医院工作。
当时的医院刚刚建立不久,条件简陋,各个科室的人员都不齐,总是这里缺个人那里缺个人。
而李秉权夫妇除了自己主要待的科室,还要四处轮转帮忙。
几年后,医院的人手逐渐多了起来,管理层也对医生的科室进行了重新分配。
李秉权被分配到了神经外科,而胡素秋成为了妇产科的一名医生。
当时云南的神经外科还是一片空白,医生们对于神经手术的了解还是从教科书上学到的。
许多人对于实操却十分陌生,都放弃了这个科室的工作,而李秉权坚持了下来。
1954年,云南省第一台开颅手术成功完成,主刀医生正是这些年潜心研究的李秉权。
紧接着以李秉权为牵头,相对应的脑科门诊和研究中心慢慢建立起来了。
开天辟地之大事,着实是十分劳累,但事实上,多年后李秉权将十分感谢自己当年的决定。
因为自己的坚持救了妻子一命。
丈夫李秉权十分优秀,妻子胡素秋也丝毫不逊色,胡素秋是云南著名的妇产科专家。
不仅行医救人还为广大妇女编写《妇女更年期卫生》,为她们科普医疗知识。
数十年来,夫妻俩常在医院办公室和病房中来回轮转,就连两个孩子生了病也无暇顾及。
他们只好请家中父母照顾,但正是有他们的努力,云南的医学才能发展得如此顺利。
可怎奈何年过七旬的胡素秋常年劳累,早就已经大病小病缠身。
在一次不慎跌倒后,胡素秋脑出血陷入了昏迷,情况十分危险。
当时作为导师的李秉权早就把机会让给了年轻人,自己作为牵头人进行指导和教学工作。
但是为了挽救爱人,李秉权再次举起了手术刀,为胡素秋做手术。
幸运的是,手术十分成功,胡素秋有惊无险的从鬼门关回到了亲人身边。
也是当年李秉权的坚持才保全了多年后的胡素秋,当真是最好的安排。
两人在退休后仍然游走在医学研究的第一线,成为了当地知名的专家。
然而两人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李秉权常常感叹:“老了”。
2005年,李秉权在病床上离开了人世。
而他的家人依照老人的遗嘱,把遗体捐给了昆明医科大学,成为大体老师。
当时的昆明遗体数量远远达不到教学的标准,几十人围绕着一具遗体解剖,效率十分低下。
而李秉权捐赠遗体的原因便是出于此。
2013年,胡素秋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她追随李秉权而去,也捐献了遗体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
多年后,夫妻俩的遗体已经化为了白骨,人们把他们摆在一起。
两人分别14年后再重逢,虽没有入土为安,却形影不离,生死相依。
当昆明医科大学的学生在课堂上见到这两具白骨时,他们肃然起敬。
李秉权教授和胡素秋教授将是他们学医路上永远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