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尼克松曾经说过一句话:毛泽东是拿主意决定大事的人,周恩来是负责执行的。可以说尼克松的这一句话确实是一针见血,不过任何的事物都是相对的。
这两位伟人对于中国的贡献是毋庸置喙的,都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但若是没有周总理,那中国革命胜利的可能性都是很小的。
一、磨合其实周总理和毛主席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知道了对方,当然也正是有这一段经历才让他们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战友,这一切还要从当年的中山舰事件说起,众所周知这也是两党关系告破的一个导火索,此时就能看出老蒋的野心了。
此时我党内部对于这件事的解决办法也是众说纷纭,但是周总理和毛主席两人都主张应该进行反击,当然事实也证明两人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大革命失败后,两人选择的路也是很相似的,两人都走上了武装斗争的路。
很快周总理就领导了南昌起义,在一个多月后毛主席又领导了秋收起义。但是此时两人还没有像后面一样一起朝夕相处一起工作,两人一起共事则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之后的事情,此时周总理来到中央苏区。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最开始周总理的职位是高于毛主席的,并且两人最初也是要磨合的。周总理来到苏区后就负责军事领导,值得一说的是此时周总理初来乍到,对于环境等都不是怎么了解,以至于在第一次决策的时候周总理像两年前一样,没有听毛主席的建议。
此时中央交代的命令是:进攻中心城市,众所周知这个政策并不适合我党,但最初很少有人能够看出政策是有不足的。周总理对毛主席是很尊重的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所以他最先询问的就是毛主席的意见。
按照中央的指示,当前就应该组织军队进攻江西中心城市。面对周总理的询问毛主席也直言不讳,毛主席认为当前我军不具备攻打南昌的条件,随后中央决定在抚州、吉安、赣州这三个城市中选择一个攻打。
经过中央局的会议,绝大部分人都赞同先攻打赣州,因为在这三个城市中只有赣州目前是守卫最松的一个,当然它也是有松的原因的,因为赣州城墙坚固并且易守难攻,即使是守军不如其他两个城市也是能够守住的。
遗憾的是当时绝大部分人都赞同攻打赣州,因为周总理对于苏区的情况了解的也不彻底,于是就决定听从大多数人的意见攻打赣州。不过真理往往都是掌握在小部分人的手中的,最终的结果也就是像毛主席所说的一样,不仅没有将城市攻下并且我军还伤亡三千余人。
最终还是请毛主席出山将红五军团用上才解救了被围困的红三兵团,对于这一次失败周总理说不内疚是不可能的这么多条生命呢。但其实这也不能都怪周总理,当时周总理所执行的也是中央下达的强攻的命令,不过在第二次决策的时候周总理就尊重了毛主席的意见。
在红军撤退后,就开始思考下一步,毛主席了解到闽西地区国民党的兵力不仅少,并且也不是什么主力军队,于是就主张中路军改变方向直指闽西,最终的结果也是大获全胜的,当然也正是这一战的获胜让周总理对毛主席更加的敬佩。
在这之后但凡是毛主席的思想和苏区其他人乃至中央的指导思想不同的时候,周总理即使是不能义无反顾的站在毛主席这一边,但他也从未和毛主席站在过对立面,并且一直都尽可能的利用自己的身份维护毛主席。
二、坚定支持在我党长征前夕周总理是军事上的最高领导人,主席则是红一方面军的领导人,但周总理对于毛主席在军事上的决策一直都是很支持的。当时中央苏区大多都是听王明的指挥,他和主席的思想是不同的。
和其他人不同,周总理在来到苏区后不仅没有严格按照王明的路线走,并且还不断的听主席的意见,当然这也让中央对主席很不满。这不在1932年10月,我党早期著名会议“宁都会议”召开了。
在会议上就有人建议要将主席调到后方去,负责中央政府的工作,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主席在军事上的能力,这不周总理在会议上拒绝了这个建议直言毛主席对于战争是有很大帮助的。
当然之后也是在周总理的强烈要求之下,中央才恢复了主席在军中的职位,遗憾的是很快我党的好局势就被王明等人打破了。
军事上王明、博古等人坚定地执行王明的思想,多次否定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正确建议,并且还将周总理排斥在外,就连周总理自己都说:“我连参谋长都不如,只是一个参谋处长。”也正是在他们的指挥之下我党不得不进行战略性转移。
事已至此他们依旧没有认识到是自己路线出现的错误,并且还要禁止主席和红军一起行动,当然这一次依旧是周总理坚定的站在毛主席的身边,不然可能主席早就被他们排斥出中心圈子了。
此时红军的会议依旧是由周总理主持的,会议上周总理继续支持毛主席的意见,当然博古等人还是决定按照原计划执行,经过会议讨论最终按照毛主席的主张行动。当李德知道后,当即就拒绝了,他不同意按照主席的方案行动。
三、共事半生众所周知在我党内部周总理是脾气比较好的一位了,但这一次他和李德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周总理甚至还冲着李德拍桌子。可以说在毛主席走到总指挥这条路上是离不开周总理的支持的,直到遵义会议的召开才正式确定了毛主席在党内的地位。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在党内有时候也是会遇到困难的,这不当时大家很多人主战,但毛主席却认为要是和敌人硬碰硬是要吃亏的,不过毛主席一张嘴也说不过这么多人。毛主席坚信周总理会赞同他的决定,当天晚上毛主席就去找到了周总理。
不知道两人这一晚上说了什么,但第二天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人将在座所有人都说服了,避免了红军的损失,两人从相识到共事走了几十年,对于周总理毛主席是完全信任的,即使是在那最为动荡的几年都没有人能够动摇周总理的地位这也是毛主席在暗中支持。
在周总理逝世后就有人出来搞小动作,直言夸大了周总理的功绩,说邓公的悼词歌颂得太过了,应该推翻结论,当毛主席知道后直言:“攻击周恩来,人民是不会答应的,推翻结论,人民是不会赞成的!”
结语毛主席一直都给予周总理高度评价,甚至直言:周公确有吐握之劳,就连当年周总理身患重病毛主席始终都不愿意将总理的位置给别人,在毛主席的心中,周恩来是总理位置的最佳甚至是不二人选,也正是在两位的带领之下才有了今天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