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加剧,雷雨频繁。
听着夏虫的鸣叫,
看着萤火虫在山间飞舞,
我们迎来了一年中最湿热的节气“大暑”。
《天天成长记》大暑海报
亲爱的朋友们,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它处于“三伏天”的中伏阶段,
此时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因此,民间流传有晒伏姜、
喝伏茶、烧伏香、吃仙草等风俗。
同时也流行吃一些清热降火的食物,
如西瓜、苦瓜、绿豆、莲子、百合等。
《天天成长记》剧照
和天天一起了解大暑三候大暑分为三候,
第一候:腐草为萤。
大暑时节,
萤火虫卵化而出,
因此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第二候:土润溽暑。
天气闷热,土地变得潮湿。
第三候:大雨时行。
因为湿气积聚的原因,
此时的天气阴晴不定,
随时都有可能下雨。
而大雨过后会使暑热减弱,
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天天成长记》剧照
和天天一起读读大暑的诗词大暑时节,
空气闷热,蝉鸣悦耳。
古代诗人们会在大暑时节做些什么呢?
今天,
请小伙伴们跟我一起在诗中寻清风,
感受“清凉诗意”吧~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代·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萤》
唐·徐夤
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闷热的夏天,
难免令人心生烦躁。
古人言:
“择池纳凉,不若先除热恼”,
越是天热,
越要保持心平气和哦,
心静了,暑气自然消退。
度过了炎炎大暑,
初秋的凉风就要来啦~
《天天成长记》剧照
文物知识三彩驼背乐舞俑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所属年代:唐代
出土年代:1959年
类别:陶瓷
出土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盛唐时期三彩釉陶器,国家一级文物,1959年在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高58厘米,长43厘米,施蓝、绿、黄等单色釉。骆驼昂首直立于长方形座上,张口嘶鸣状。驼背铺有带花边圆形垫子,其上搭一平台,用刻花毯子覆盖,其上有七个男乐俑盘腿朝外坐于平台四周,手持笙、琵琶、排箫、拍板、箜篌、笛、萧正在演奏,中间立一体态丰腴载歌载舞的女子。造型新颖,器形硕大,骆驼健壮,人物表情丰富,形象逼真,陶塑艺术精湛,色彩艳丽,被誉为唐三彩俑中的压卷之作。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为研究唐代雕塑艺术、音乐舞蹈、人物如实提供了宝贵资料,它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与融合,2013年8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