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车祸深度解析:南方周末解读背后细节,网友晒出事故路段路况

泽帆聊娱 2025-04-05 05:14:43

3月29日,安徽高速上发生小米su7车祸已经来到了第7天,随着各种细节的公开,这起事故离真相越来越近了。

就在昨天,南方周末发了一篇长文《小米SU7致命车祸发生后:重审智驾》,内容信息量很大,从公布的信息来看,为我们揭开这起车祸目前最大的三个疑惑,看完耐人寻味,同时也后背发凉,给智驾汽车厂家和车主都带来了一次深刻的警示和反思。

1、为何车辆在夜间行驶速度这么快?

按照此前,2024年3月,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SU7上市发布会上雷军的说法,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可以在135km/h的白天高速,120km/h的夜间高速下,成功识别前方车道静止的故障车并立即刹停。

从这点可以看出,此次事故车辆在夜间行驶速度是116km/h,完全符合该汽车驾驶时速的标准,并没有违规驾驶时速,更重要的一点是汽车能识别前方静止的故障车,并立即刹停。

这个功能,可能导致车主认为自己可以在夜间大胆放心地驾驶车辆。

2、为何车辆不能及时识别障碍物

南方周末文中描述:

在120km/h的夜间高速下,可以成功识别前方车道静止的故障车并立即刹停,但用户并不知道,汽车的识别功能不能识别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

然而,雷军在发布会上曾明确表示过包含“施工避让”的功能,这无疑就给用户增加了最大安全的心理的砝码,很容易导致用户麻痹大意,忽略施工带来驾车危险的因素。

当时驾车的车主,应该是知道汽车拥有这一强大的识别功能,加上年轻人比较勇猛的个性,所以她才敢在夜间的道路上以不超过120km/h的速度行驶。

但很可惜,车主并不清楚,这一功能并不能识别比如锥桶、水马等障碍物,同时更是放松了对施工路段存在驾驶风险的警惕。

3、为何车辆只有2秒的预警时间

随着上述汽车识别功能存在缺陷的问题揭晓,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很清楚了。

既然汽车无法识别锥桶、水马等障碍物,那么等汽车几乎快靠水泥柱时,它的识别系统才刚检测到“危险因素”,这时留给车主避险的时间仅有2秒,她根本反应不过来,所以汽车最终撞向水泥柱,酿成了车祸。

看到这里,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答案基本就很清晰了。

但事物永远是辩证法,要一分为二来看待问题。

南方周末的文中还指出了一个很关键的信息:

高速公路改道,通常会设置施工路段相关的警示道具,大多数驾驶员注意到这些警示,都会选择减速操作。

按照这个信息,此次事故的驾车车主,施工道路已经给她预留了2000米的安全警示信号,但没能引起她的足够重视,她还是太盲目相信小米的智驾技术了,且出现驾驶中分心,手脱离方向盘的操作,终究还是为自己的草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事故车辆路段施工情况曝光

根据事后一位车主曝光的车辆监控画面显示:

3月23日,他曾在白天和黑夜经过此次事故的施工路段,画面提示2公里处开始出现施工指示牌,该路段完全符合施工提供必要的警示标准,且在夜间,也能清楚地看到路段的各种警示标志。

从车主发布的这个视频来看,不难发现,他白天从驶入该施工路段,到离开,全程用了将近1分钟的时间。

但到了夜间的时候,他明显放慢了驾驶车辆的速度,经过该路段用了2分钟多的时间。

而,此次事故的车主,夜间行驶速度是116km/h,并没有按常识去减速,这点实在令人感到意外,年轻人为了追求速度和激情,已经忘乎所以了。

以上观点,只是媒体的解读,最终的结论要以官方的通报为准!

但正如南方周末说的:小米SU7致命车祸发生后要重审智驾!

不仅车企要重新审视智驾的发展方向,车主更得反思和警示,你是把生命交给“智驾”,还是让自己来主宰?

1 阅读:50
评论列表
  • 2025-04-05 09:00

    都没有可能是车子设计隐患吗?有没有可能是主电路短路造成的?

泽帆聊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