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年的薛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香门第。紫薇舍人薛公万万不会想到,自己创下的儒雅家风,会败在后代人手中。
薛宝钗也曾经说过,自己家里有很多藏书,“祖上也是读书人家”。就算到了薛宝钗的父亲这一代,他已经开始经商了,也可以算的是一个儒商,闲来无事,薛父把自己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培养女儿的教养之上。
可惜的是,这位儒雅的父亲过世太早,他辛苦培养出来的女儿,也完全违背了他的意愿,成了一个暗渡陈仓的高手。
薛宝钗暗渡陈仓最经典的一次操作,就是在探春理家的时候。彼时的贾府,已经青黄不接,就算探春不需要像王熙凤一样,把大家的月钱拿出去赚利息,也已经发不出月钱了,不得不拖了一段时间。为此,探春不得不跟着赖家学,准备在大观园实行“责任承包制”,以期达到为贾府节约开支的目的。
可是,当大家讨论起承包香草香花的备选人时,平儿提到了薛家的婆子,也就是丫头莺儿的母亲。对于平儿的提议,薛宝钗极力反对,说自己不能做这样的事,会让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
薛宝钗的顾虑有道理,她毕竟是贾家的客人,让自己家的奴仆赚主人家的好处,这确实不像样子。可是,随后薛宝钗提出来的方案,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心机深沉——这姑娘提议让茗烟的母亲来承包这件事,虽然茗烟的母亲对香草不在行,但她和莺儿的母亲关系好,若是有什么不懂得,她自然回去问莺儿的母亲,“哪怕全部交给那一个,别人也抱怨不到我们”。
明着是将这件事给了贾府的奴才老叶妈(茗烟的娘),实际上还是给了莺儿的娘。这就是薛宝钗暗渡陈仓。
薛宝钗的暗渡陈仓,还表现在对“金玉良缘”的态度之上,她表面上“总远着宝玉”,但实际上比谁都爱往怡红院跑。这样的举动虽然没能让她拴住贾宝玉的心,却征服了怡红院的首席大丫头袭人,让袭人成了薛宝钗的忠实粉丝,没少为薛宝钗说好话。
薛家的小姐,是暗渡陈仓的高手,薛家的少爷薛蟠品行更加令人大跌眼镜。从他刚出场,作者就为他定下了“欺男霸女”的调子。薛蟠为了把香菱抢到手,命人打死了冯渊;进了贾府之后,贾家的学堂俨然成了薛蟠的主场,他在这里结交“契弟”,弄的这所学堂乌烟瘴气,再也没有了圣洁的氛围。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少爷和小姐都不是省油的灯,丫头自然也不甘示弱。虽然平日里薛宝钗对自己的丫头莺儿管教很严格,但她只是要求莺儿听自己的话,至于莺儿对别人会做出什么事,并不是薛宝钗真正关心的。
所以,在薛宝钗面前唯唯诺诺的莺儿,在大观园中闹出了大动静。她借口说大观园的花草,只有自己能随便采摘,为此和管花草的婆子发生了争执,还挑唆这个婆子打了无辜的春燕,也害的这个婆子差点被贾宝玉撵走。
古代的豪门,除了个别暴发户,大都非常重视家教,作为百年豪门的薛家,作为紫薇舍人的后人,薛家其实也应该非常重要家教,否则当年的薛父,不会在女儿身上下了那么多功夫,希望能让她成为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可惜的是,随着薛父的过世,薛家在薛姨妈的带领下,所有人的教养,都成了一个可悲的笑话。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