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能有今天,主要责任都在印方。
他们2015年上映了一部悬疑片《误杀漫天记》,至此,开启陈思诚的悬疑片电影宇宙。

唐人街探案三部曲,外加误杀三部曲,以及消失的她,孤注一掷,总票房接近200亿。
其中大部分都是讲发生在东南亚的中国故事。
最近,又出了一部印度高分神级悬疑片。
比当年的《误杀漫天记》更精彩。
因此,很多国内观众的膝跳反应是:陈师又有题材翻拍了。
但我必须要说,这次,翻拍不了,真翻拍不了。
因为电影这不仅是一部复仇悬疑片,还是一部反腐片。
因果报应

聊这部电影之前,先提醒一下。
豆瓣上同样印度名字的电影有两部,一部8.4,一部5.8,千万不要看成后者了(我一开始就下载错了……)
为什么说比《误杀漫天记》更精彩?
首先,恰到好处的非线性叙事。
打乱了时间线,有那么一丢丢“烧脑”。但巧就巧在,度把握的刚刚好,真烧成《记忆碎片》那样,大家嘴里都说好,心里难免骂骂咧咧看不懂。
而《因果报应》的非线性叙事,不仅能让你看懂,还能让你有一种“这我都能看懂,我可太棒了”的情绪价值。

其次,整体逻辑上更严谨,《误杀漫天记》中间有一个点其实有点说服力不太够,男主前一天住的酒店,但通过混淆信息的方式,让大家以为他是后一天入住的。
还有,虽然不多,但《因果报应》有几场漂亮凶狠的动作戏,比如,横刀斩首那个镜头。

以及,最后的反转很强悍,不仅深度扣题,还有那么点致敬《老男孩》的感觉。
如果没有这个反转,片名就不成立了。
当然,也必须要提醒,我们看印度电影多少有点脸盲,所以前20分钟肯定有点蒙圈的。
这是正常症状,请大家不用担心。
我在尽量不剧透的情况下,说一下故事梗概。
男主角是一名理发师,家庭和美,有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
故事开场,她的妻子带着女儿,在另外一个女人家“做客”。
一辆大货车失控冲来,两个女人都死了,女儿则被一个铁桶套住,保住了性命。

男主自己,当时在马路对面眼睁睁看着一切发生。
时间一转,多年后,女儿长大,健康快乐,去了外地上学,男主也人到中年。
有一天,他去警察局报案,说自己家里的铁桶被人偷了,他要求警察帮他找回来。
警察把他轰走,说一个破铁桶丢了还敢来报案。
男人说,那可不是普通的铁桶,那是曾经救过我女儿命的铁桶,是我们的亲人。
警察还是让他滚。

但男人不离不弃,软磨硬泡,并且当场给警长巨额钱款,说帮我找回来,我给钱。
警长立马答应。
但警察不是真心帮他找桶,只是想骗他的钱。他们想了一个方法,找铁匠做一个一模一样的桶,以假乱真。
当然,观众一开始就知道,这个荒诞的找桶故事,谜底是个复仇故事。
但翻到最后,其实是呈现印度无处不黑的社会生态。

公开收钱的印度警察,随意打人的小议员,抢劫强奸杀人还能成为警察线人的犯罪份子等等等等。
这就是我说的,陈师不可能翻拍的原因。
把这些都去掉也不是不可以,但就会像《默杀》一样,成为一部假现实、真缝合怪的悬浮电影。
除了故事里最后的硬核反转,电影里还有很多黑色、荒诞的小反转。
开场,一位印度议员嚣张的殴打底层修车工,观众是站在可怜的修车工这边的。
后续修车工狂殴反杀嚣张议员,观众以为是反杀爽片。
但很快,憨憨的男主出现,他跟踪修车工,开始1v多的残暴对杀。
诸如此类的小反转,藏在主线故事的细枝末节里,让电影整体的信息量非常丰厚。
再加上前面说的恰到好处的叙事结构和烧脑度,以及比《误杀瞒天记》更高的严谨性。
说一句年度最佳悬疑片,不为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