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656)他人所不欲,能否施于己?

小高语文在线 2024-12-29 01:50:1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他人所不欲,能否施于己?或者说,当别人把不想要的施于我们时,我们是否要接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它强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句话也已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原则。然而,当这一原则被引申到“他人所不欲,能否施于己”“是否要接受别人不想要的”时,我们面临的则是一个关于重视自我感受的问题。这也是本次作文希望考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材料第二层中的“那么”承上而来,要求考生理性、深入地思考“他人所不欲,能否施于己”“是否要接受别人不想要的”的问题。具体来说,当别人把不想要的施于我们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实际情况来选择接受与否。在尊重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要尊重自我、关爱自我、善待自我。写作时可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如:不接受他人所不想要的是一种自我构建的积极态度,不应被他人道德绑架,要从容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等。当然,如果有考生从“他人所不欲,能施于己”的角度来立意,或者辩证分析、视情况来谈“能(接受)”或“不能(不接受)”,只要言之有理、有据,也应视为切合题意。

综合以上分析,本次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肯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前提下,选定角度回应“他人所不欲,能否施于己”“是否要接受别人不想要的”的问题[能(接受)/不能(不接受)/有些情况可以,有些情况不可以],然后侧重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证。

二是文章对“他人所不欲,能否施于己”“是否要接受别人不想要的”的分析和论证充分、深刻,内容充实。

【参考立意】

①他人所不欲,勿施于己;

②尊重自我,善待自我;

③重视自己的感受,从容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等等。

审题:

材料第一种看法是孔子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希望加于己身的(不好的东西)也不强加到别人的身上。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这句话说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材料第二种看法是己所欲者也勿滥施于人。有一种做法,自己喜欢的事,也要求别人喜欢。表现为以自己的好恶要求别人,用同一标准衡量一切人。这就是己之所欲滥施于人的情况。己之所欲,也要慎施于人,或者勿施于人。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事,也要慎重考虑后再推荐给别人,不要轻易强加于人。因此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综合看来,两种看法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意思是我们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对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当然己所欲之也要慎施于人,意思很明了,即便是自己喜欢的事,也要考虑考虑再推荐给别人,不要轻易加于他人。

行文思路上,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然后从以下角度进行论证:一是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二是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不可收拾。三是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欲强施于人。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

立意: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

2.己之所欲勿强施于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文明道德的精髓。

4.处世将心比心,凡事换位思考。

【范文参考】:语文阅刊(yuwenyuekan)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无疑是做人基本的准则,在现实中大多数人也都能够做到。但如果“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于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己所欲,也勿滥施于人,而要慎施于人。

自己喜欢的、愿意做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和别人分享让更多的人去受益,还要慎施于人?因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你觉得好的事情,对别人不见得好,你喜欢的事情,别人不一定喜欢。

比如我们去饭店吃饭,有人喜荤,有人吃素,有人酷爱豪饮,斗酒诗百篇,有人滴酒不沾,甚至酒精过敏。如果你按照自己的喜好去为别人做主,自以为是热情待客,实际上对方却是觉得在受罪,甚至是满满的伤害。这时候最合理的做法,是让大家按照自己的喜好点自己喜欢的饭菜。

己所欲滥施于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曰好心办坏事,一曰霸权思维。

为了别人好,就一定是正确的么?显然不一定。在庄子的寓言故事中,“混沌之死”就是有名的好心办坏事。故事中说,浑沌是中央之帝,经常丰盛地款待南海之帝倏和北海之帝忽。倏和忽为了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和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就死去了。

而霸权思维既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于国与国之间。一些企业家强行让员工接受自己的加班文化,甚至说“996”这样不符合劳动法、伤害劳动者身心健康的劳动制度为“福报”,一些国家强迫别的国家接受自己的政治制度,一言不合就制裁、就搞“颜色革命”,这些都是霸权思维在作怪。要知道,别人的选择权在人,而不在己。

在现实中,多少父母和老师打着为了孩子好之名,强行为孩子去“开七窍”?有多少国家以文明为名干着野蛮的事情,让其他国家的人民陷于水深火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逻辑,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替别人做出决定,要求别人必须和自己一致,出于好心也罢,出于恶意也罢,都是不妥当的,是完全错误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容易做到,但己所欲者慎施于人却并不容易。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坚持三大原则:科学、平等和尊重。以科学的态度去审视别人的需要,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别人,尊重他人的意愿和选择权,不以自己的是非为是非,而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才能得到最圆满的结果。

坚守自我,勿让他人的“不欲”左右自己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选择与挑战,其中不乏来自他人的“不欲”——那些他们不愿接受的事物或观念。面对这样的情境,我们不禁要问:当别人把不想要的施于我们时,我们是否要接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应该坚守自我,勿让他人的“不欲”左右自己。

坚守自我,是对自己价值和信念的坚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价值追求,这些构成了我们的独特性。当我们面对他人强加的不愿接受的事物时,如果轻易放弃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就等于否定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正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我们不应因为外界的压力或诱惑而放弃内心的真实与纯净,而应勇敢地坚守自己的信念,活出真实的自我。

坚守自我,并不意味着孤立无援或与世隔绝。相反,它是一种在保持个性的同时,积极与外界交流、学习的态度。我们可以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应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他人的“不欲”,我们可以尝试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但不必因此改变自己的初衷。真正的智慧在于,既能够包容他人的不同,又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坚守自我,还需要我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和观点,其中不乏误导和偏见。如果我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很容易被他人的言论所左右,甚至迷失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不盲目跟风,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言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

当然,坚守自我并不意味着固执己见、拒绝改变。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同时,我们也应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毕竟,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的认知也需要与时俱进。但这种改变应该是基于自我反思和理性判断的结果,而不是盲目接受他人的“不欲”。

总之,坚守自我是我们面对他人“不欲”时的最佳选择。它不仅能够保护我们的内心不受外界干扰,还能让我们在保持个性的同时,与外界保持和谐的关系。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开放的心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和选择,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