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的一些古民居,尤其是围屋上,经常可以看到“颍川旧家”的石牌匾,或者“颍川世泽,江夏家声”“颍川世泽长,沩水家声远”之类的对联。
我们今天就来说说,颍川世泽,为啥那么牛?
颍川是一个古地名。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分封设郡县,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多郡),其中就颍川郡。
颍川得名于颍水。颍水发源于中岳嵩山,向东南流经河南、安徽两省,在颍上汇入淮河,为淮河第一大支流。
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颍川设郡时,郡治为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
当时的颍川郡辖境大概如此:东面到今天的鄢陵、郾城;西面到今天的宝丰、平顶山;南面到今天的舞阳;北面到今登封、密县、尉氏。就地理位置而言,颍川军刚好位于河南的腹地。
颍川作为行政区划名,一直延续到唐朝,其间治所几经变迁,管辖范围也有多变化,讲起来比较复杂,这就不一一细说了。唐朝时期,颍川郡改置许州(治今许昌),此后“颍川”逐渐成为历史地名,但作为郡望符号沿用。
就所辖土地面积来说,颍川郡在秦初置的三十六郡里,算很小的。但是,这个小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该郡的人口多。古代设置郡县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实际掌控的人口数量。今天的广东省在当时就一南海郡,江西也就一个庐江郡,福建也只有一个闽中郡,北方的郡反而非常密集。
就这么一个小郡,为何在历史上那么出名?换句话说,“颍川世泽”,为啥那么牛?答案很简单:人口多,望族多,名人多。
颍川地处中原腹地,汉晋时期为文化中心、政治中心。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在籍人口共有1223万户、5767万人口。如果以秦岭和淮河为南北分界线的话,北方占人口总数的77.5%,南方占22.5%。全国人口分布中,豫州地区人口最为集中。汝南郡以259.6万人口居首,颍川郡与沛郡人口均超过200万,是全国人口密集的核心区域。
除了人口多以外,颍川郡在东汉时期起,豪族兴起。这些豪族掌握着最丰富的物质文化的资源,自然重视子弟的培养。豪族们大办私学,也成为颍川人才辈出的重要因素。
喜欢打《三国志》游戏的朋友对这些名字不会陌生吧?
荀彧、荀攸、郭嘉、钟繇、陈群、辛秕等等,这些曹操阵营的谋士,全是颍川人。刘备集团的徐庶、司马徽,也是颍川人。
以荀氏家族为例。荀彧家族的兴起可以追溯到荀彧的祖父荀淑,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被称为“八龙”之一。荀彧的父亲荀绲和叔父荀爽等人也在当时享有盛名。荀彧本人则是曹操的重要谋士,官至尚书令,他的侄子荀攸的智力值也很高。
我们来看看钟繇家族。其曾祖父名字叫钟表,很有意思吧?钟繇祖父钟皓是东汉名士,汉桓帝时,教授门徒上千人,这是多大一股势力?
陈群家族。陈群的父亲陈寔,就是《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那位陈太丘。陈寔虽出身一般,但声名显赫,又与荀家和钟家联姻,陈群的起点自然不低。陈群的政治能力非常强,是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的开国皇帝陈霸先,先祖就是陈寔。当然,也有人说陈霸先出身微寒,这个祖宗是他造族谱的时候自己找的。
除了陈氏、钟氏、荀氏之外,颍川著名的士族还有李氏、许氏、郭氏、庾氏、方氏、陆氏、赖氏、乌氏等。这些士族统称为颍川十二名门望族。
正因为名人辈出,尤其是政治文化上的名人辈出,颍川不仅是地理概念,更代表汉晋时期的中原士族文化。
东晋末年,五胡乱华,颍川士族纷纷南迁,比较著名的就有在东晋权倾一时的颍川庾氏。
这些南迁的望族,自然不会忘记祖先的荣耀,于是,颍川常作为历史符号出现在很多姓氏郡望(如陈、钟、荀等姓以“颍川”为堂号)和文化研究中。
“颍川世泽,江夏家声”“颍川世泽长,沩水家声远”,这些对联一则彰显了祖先的荣耀,二则告诫本姓子弟要牢记祖先传承下来的家风,是一种文化上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