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背负43年骂名的76岁老人沉冤得雪,为何7个月后自尽?

阡陌文史 2025-02-11 15:38:13

1982 年,76 岁的她终于等来了迟到 43 年的宣判书,沉冤终于得以昭雪,洗刷han 奸之名。那一刻,她浑浊的双眼中噙满了泪水。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仅仅 7 个月后,她却吞药自尽,为何?

她就是电影《风声》中顾晓梦的原型——著名的红色间谍关露。

关露,原名胡寿梅,出生在山西灵丘县一个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父亲早逝,母亲用坚强为两个女儿撑起一片天空。

母亲说:“一个女人若什么都不懂,就只能依赖男人,失去自由。想要独立自由,就得有知识,而获取知识就得念书。”

因此,无论再苦再难,母亲也坚持送她们上学。1923 年,随着含辛茹苦的母亲不幸离世,关露和妹妹只能寄人篱下,住进二姨家。

二姨希望她们早日出嫁,16 岁的关露带着 14 岁的妹妹妹毅然逃离。

两姐妹前往上海,始终牢记母亲的心愿,没有放弃求学的梦想。

1928 年,凭借扎实的文学功底,关露考入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国立中央大学文学系。儿时的大量阅读,为她的文学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她的第一部小说《她的故乡》发表,一颗文学新星崭露头角。有人将她称为与张爱玲、潘柳黛、苏青齐名的民国四大才女。

在大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关露申请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左翼作家。她创作的爱国歌曲《春天里》,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无数爱国青年的热血。

“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她与著名作家丁玲奔赴前线,慰问抗日烈士,并将十九路军英勇悲壮的事迹,写进了散文诗《悲剧之夜》。

倘若没有后来的变故,她定会像张爱玲一样,在中国文坛声名远扬。然而,1939 年的一个深夜的急促敲门声,改变了关露一生的命运。

当时,她正埋头对长篇小说《新旧时代》做最后的编辑与修改,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思路。

来人是南方局驻上海办事处的秘书长刘少文,他带来一个任务——让关露速去香港找廖承志。

满怀热忱的关露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踏上行程。抵达香港后,她才知晓此次任务的真正目的——接触汪伪特务组织“76 号”的负责人李士群,并对其进行ce反。

李士群早期参加过ge命,但被捕后,在威逼利诱下很快叛变。在日本侵华期间,他又投靠了日本人。

然而,随着战局变化,李士群也开始为自己谋求后路。一方面,他与国民D暗中往来,提供情报;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与我党取得联系。

那么,这项艰巨的任务为何会落到关露头上呢?其实,原本最佳人选是她的妹妹胡绣枫。

因为胡绣枫曾在李士群落难时收留过她的家人,李士群对此感恩在心,曾表示将来若有用得上她的地方,必定全力相助。

可当时胡绣枫已进入国民D高层,抽不出身,便推荐了自己的姐姐关露。关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项艰巨任务。

当时,她的上级潘汉年提醒她,一旦选择接受这个任务,将可能会丧失宝贵的名节。

“以后若有人说你是汉奸,千万不要为自己辩护。”

“我绝不辩护!”

关露非常坚定,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她很快来到香港,主动联系了李士群的妻子叶吉卿,希望对方能帮自己找份工作。然而,老谋深算、行事谨慎的李士群却婉拒了她的请求,只是带她去参观了号称“人间地狱”的“76号”魔窟。

这次参观让关露心有余悸、脊背发凉。想到志士们在那里承受的苦难,她更加坚定了完成任务的决心 。

她先与叶吉卿处成好闺蜜,得以接近李士群。1942年的一天,见时机成熟,她凑到李世群耳边,悄悄地说:“你的老朋友想见见你。”

李世群愣了一下,立即心知肚明,“老朋友若愿意接纳我,我定当全力帮忙。”在关露的巧妙周旋下,李世群与“老朋友”潘汉年终于成功会面。

李世群有意无意透露的情报,让一些乡村成功躲过了日军的清乡计划,让部分被抓至76号的进步人士也得到了保护。

成功策反李世群的关露,成为极为出色的红色间谍,不久她又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务。

同年,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与日本海军陆战队合办了一份中文杂志《女声》。上级交给关露的新任务是:打入《女声》杂志,暗中宣传爱国主义文章。关露再一次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她精心伪装自己,与杂志社负责人佐藤俊子成为好友,频繁出入酒店、舞厅等场所,过着奢靡生活。

1943年7月,日本筹备举办大东亚文学大会,打算召集一批中国文人前往东京参会。谁都清楚,一旦成行,必将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坐实han 奸之名。

关露也曾犹豫过,但最终还是无反顾地踏上前往日本的征程。因为她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重要任务——受潘汉年所托,传递情报,帮助日共领导人冈野进重新与党建立联系。

关露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却未曾料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厄运悄然降临。

国民D开展肃清叛徒行动,关露作为文化han 奸首当其冲。好在在我党的保护下,她前往苏北解放区,试图重新拿起笔进行创作。可她悲哀地发现,再也不能使用“关露”这个名字了。日本侵略者虽被赶跑,但她的问题却仍未得到解决。

更令她绝望的是,一封绝交信让她陷入了无尽痛苦之中。这封信是她的恋人王炳南所写。

曾经,王炳南在给她的信中深情告白:“你关心我一时,我关心你一世。”

而如今,二人已然走上不同道路。王炳南成为国家栋梁,而她却被视为人民的罪人。

1955年,受潘汉年案牵连,关露被关进了监狱,度日如年的2年艰难岁月里,她写下《秋月》激励自己,“换得江山春色好,丹心不怯断头台”。

1967 年,60 岁的她再度入狱,这一待便是漫长的 8 年。两次牢狱之灾,彻底击垮了她的精神,她患上了神经衰弱分裂症,时而清醒,时而疯癫。

她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出狱后,独自住在一个仅 10 平方米的狭小蜗居之中。

陪伴她的,是朋友送的塑料娃娃。她让保姆给娃娃做了小衣服,每日都抱着娃娃,微笑着仔细端详,睡觉时也紧紧抱着不放。

1980 年,74 岁的关露患上了脑血栓,全身瘫痪,许多事情都已忘却,但孤独依旧如影随形。

1982 年,她终于沉冤得雪,43年憋着一口气苦苦支撑,就为了这一天。如今,她已了无牵挂。

7 个月后,她服下药选择离开。陪伴她的是心爱的塑料娃娃,旁边还有王炳楠当年寄给她的相片。

照片的背后,写着关露留下的两句话:“一场幽梦同谁尽,千古情人我独痴”。

关露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ge命公墓。当天,漫天沙尘中,一位70多岁颤颤巍巍的老人缓缓走来,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墨绿色派克钢笔,在签到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王炳南。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这是隐蔽战士的真实写照。

这位为祖国拼命奋斗过的红色特工,令人敬佩,也让人心疼。她为祖国所做的一切,值得被将永远铭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