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闻风而动,进行武装干涉。
只是美国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插手朝鲜半岛内战的同时,还入侵我国的台湾海峡,并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此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将会采取什么样对应之策,一时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经过深思熟虑,毛主席掷地有声: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作战,正式揭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在这场战争中,人民子弟兵用生命捍卫了尊严,用鲜血铸就了永远不朽的万里长城,只是无数中华好儿女再也没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朝鲜战争胜利后,活下来的英雄们陆续回到了国内,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他们也逐渐成为老兵,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诉说着那场战役的惨烈,宁祥勋便是其中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老兵。
他在晚年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想见见当年一起打仗的战友。
尖刀兵1928年2月,宁祥勋出生于山东胶州,年少的他在成长中吃了不少苦,为了过上好日子,在他19岁那年义无反顾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宁祥勋浑身是胆,在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等战役中,总是冲在前线,因为他知道美好的未来总得有人去拼,他如果畏缩,那么就得他的后代去拼。

朝鲜战争爆发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让宁祥勋深感责任重大,所以他与无数士兵一样立即响应号召,成为了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并被委任为某团尖刀班班长。
尖刀班是志愿军中的攻坚力量,成员都是党员,专门负责在其他部队遇到困难时进行突击作战。
这一身份是宁祥勋永远的骄傲,直到后来垂垂老矣,每次提到这一身份,他都无比自豪。

进入朝鲜之后没多久,宁祥勋所在的部队便被敌人团团包围,他们坚守阵地,将子弹全部打光。
就在危急关头,宁祥勋用阵地上的煤油桶装满石头和炸药,点燃后推向敌军,阵地因此得以守住,宁祥勋也荣立三等功。
阻击战五圣山阻击战是宁祥勋生平中遭遇的最为艰苦的一场战役。
根据当时的任务部署,宁祥勋所在的班负责防守五圣山上的一段坑道,距离敌军仅仅只有200米,如此艰巨的任务,自然得需要他们尖刀班来完成。

为了掩护一个士兵安全返回坑道,宁祥勋冒着枪林弹雨冲了出去,而敌人的子弹也打中了宁祥勋的脖子。
等到返回坑道后,宁祥勋撕下衣服对伤口进行了简单包扎立即组织战斗。
敌军如同潮水般涌来,宁祥勋带着士兵死守山头,看着身边的战友接连倒下,宁祥勋化悲愤为力量一步不退,硬是撑到了增援部队赶来。

等到战役结束之后,宁祥勋却倒下了,当增援的战友抱起他时,发现他全身上下染满了鲜血。
细细检查之下,才发现他身中数枪,而其中有七处是致命伤。
宁祥勋被送回了后勤阵地抢救,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他战胜了死神,活了下来。
战友情1962年,宁祥勋放弃干部的身份回乡务农,无论什么困难,他都不曾向政府抱怨,因为他经历过太多的苦难。
等到宁祥勋晚年,听闻他事迹的人越来越多,而他每次提到抗美援朝都有说不完的话。
提起那次阻击战,宁祥勋总是说:

受伤都是迎面的子弹打的,证明咱没藏没躲更没向后跑……
三天三夜,成功阻击了敌人五次,一个营都打没了……
有一次有记者问宁祥勋有没有什么愿望?
宁祥勋回答说:
我想见见当年在尖刀班一起打仗的战友……
根据宁祥勋的回忆,当时尖刀班是临时抽组的,队员之间并不熟悉,但他们之间的战友情却胜过一切。
抗美援朝结束后,尖刀班里的成员仅仅只有三位回到了祖国,但是宁祥勋找了很多年,却始终没能找到他们。

一日的战友,终身的兄弟,战争的硝烟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却让我们为之动容。
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们的牺牲,他们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参考资料:《抗美援朝纪实》等。
(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