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大西北解放的号角被吹响,国共两党的纷争也来到了最为关键的阶段。
为夺取兰州,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与国民党军队必将上演一场关乎生死的决战。
此次之敌实力甚强,万不可小觑,其为西北地区战斗力之典型,更是反共分子马步芳的王牌——马家军骑兵。
十二年前,马家军让红军西路军受挫严重,现今再次作战,他们自是信心满怀,志在必赢。
甚至马步芳在战前就多次放出狠话:
“共军最害怕的就是咱马家骑兵,一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而彭德怀也不是吃素的,直接重机枪伺候,势必要给马家骑兵一点颜色看看。
名声在外的马家骑兵当真神勇无敌、战无不胜?这场生死恶战结果如何呢?
彭德怀
一、臭名远扬:嚣张的马氏集团1949年,解放军以强大攻势占领了六盘山,一举斩断了青、宁“二马”的联系,庞大的马家军被迫分流,实力大减。
即便如此,“青海王”马步芳也丝毫不慌,心存侥幸。
毕竟,青海是他盘踞多年的“老巢”,无论是在地形还是兵源上都有着绝对优势。
况且,马家军的势力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消灭掉。
这支起源于民国时期的家族武装势力,最开始只是活跃在甘、宁、青等地,有着较为严苛的用人标准。
背后的关系网更是错综复杂,父死子继,兄亡弟及,代代相传。
在这般发展态势之下,马家军逐步把控了西北地区的话语权,其势力与影响力日益凸显。
能掌控西北之全局,实力甚为强劲,与蒋介石直属的正规中央军不相上下。
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家军的实力更是达到了空前鼎盛的地步,俨然成为了当地的“土皇帝”。
作威作福压榨百姓不说,还屡屡和共产党为敌。
而最令共产党头疼的,当数马步芳手下的马家骑兵。
所谓骑兵,靠的便是驭马之术和强劲的战马,有着较强的机动性。
马家骑兵在西北更是战无不胜的恐怖存在,数量多,速度快。
集团式的冲锋能够毁掉坚固的防御工事,配合上偷袭、夹击的战术,能发挥出120%的战斗力。
早在1948年的西府战役时,解放军就吃过一次大亏。
彼时,彭德怀刚刚率军突袭宝鸡获胜,还没来得及高兴,就与胡宗南和马步芳的部队撞了个正着。
这一战,解放军打得异常被动,若不是进入山地,恐怕整个教导旅都要被马家骑兵吞并。
甚至连彭德怀的安危都成了问题。
马家军用一千多人的性命换回了我军1.5万兵力。
这对本就兵力匮乏的西北野战军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也成了彭老总的耻辱之战。
趁着彭德怀转头去收拾胡宗南的时候,马家军不断“作妖”。
西府战役 彭德怀在做动员报告
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攻占了陇东多个地区,老幼妇孺皆惨遭毒手,无一人幸免。
前后两次交手,都让彭德怀“见识”到了青、宁二马的恶劣之处,恨不得将其除之而后快。
接连的胜利也让马步芳膨胀起来,完全不把解放军放在眼里,还声称“解放军最害怕的就是我马家骑兵。”
殊不知,西安、关中两大地盘都落入我军之手。
西北的大门已经被第一野战军打开,整个陇东毫无保留地暴露在彭德怀部队眼前。
与此同时,一场恶战蓄势待发。
蒋介石深知,如果西北不保,那西南地区也会受到牵连,相继成为解放军的囊中之物。
到时候,国共两党的优势颠倒。
为了守护住西北,蒋介石大有和第一野战军鱼死网破的意思。
召集了阎锡山、胡宗南、马步芳等一众势力,商讨兰州决战的战略部署。
对此,马步芳还是一如既往的自信,觉得机会来了,且不说自己有南山作障,黄河天险,地势险要。
单单是舟车劳顿、缺少补给这两点都够解放军喝一壶的了。
所以,马步芳押上了全部身家,自认为在与马鸿逵、胡宗南的配合下,势必会全歼第一野战军。
然而,马步芳全然没有想到,彭德怀专门针对马家骑兵研究了新打法。
虽说吃了两次败仗,却也让彭德怀摸清楚了马家骑兵的路数。
马家军并不是铜墙铁壁,毫无破绽。
只要保持队形不乱,稳住阵脚,用高射速的枪炮为主武器,那移动的骑兵简直就是活靶子。
于是,彭德怀亲自为马步芳的骑兵团布置了一份“大礼”。
将重机枪摆在了阵地上,黑压压的大家伙覆盖住了骑兵可能突袭的全部地带。
一切就绪,只待马家骑兵上钩。
几日后,马步芳之子马继援率部下赶到了咸阳地界。
而181师的3个团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敌人一出现,炮火便打响了。
马家骑兵也不是吃素的,迅速做出了反应,列成作战队形之后,宛如疯牛一般,嘶吼着向我军靠拢过来。
面对这样一支不知死活的队伍,181师直接机枪伺候。
骑兵一进入射程范围,就猛地倒下,冲天的火光下,马家骑兵的第一次突围以失败告终。
还不等喘息,骑兵又调转马头,再度来袭。
眼见着他们手拿大刀,左砍右砍的,已然对我军造成了伤害。
541团营长陈钊看出了大家的吃力,心生一计,既然只靠远程火力不行,那就也拼刺刀。
刚好我军缴获了一大批日本战刀,够长,够锋利,拿来对付马刀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陈钊安排手持马刀的战士在第一排,负责机枪扫射的在第二排,第三排则让炮兵压阵。
马家骑兵再犯时,这样的阵法很快起到了作用。
后两排重火力压制了敌军,第一排战士伺机而动,上前与马家军进行白刃战。
这些在马背上打杀的乌合之众,哪里会是解放军的对手?
在日本刺刀、重机枪和火炮的轮番配合下,马家骑兵死的死,伤的伤,遍地都是断肢残骸。
更有甚者五脏六腑都被炸上了天,场面好不骇人。
最后,表面凶悍的马家骑兵已经是强弩之弩。
为了保存实力,马继援不得不带着剩余士兵后撤。
这一战,解放军成功打破了马家骑兵的神话,更打出了威名。
咸阳和固关战败后,马步芳没了往日的心气。
彭德怀率部下向兰州发动总攻,在解放军的雷霆手段下,在昔日不可一世的马家军首领逃的逃,避的避。
称霸西北多年的马家势力分崩离析,彻底丧失殆尽。
西北地区也终于迎来了大解放,百姓终于有了自由。
对战马家军可以说是西北战场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最危险的一环。
彭德怀在屡屡受挫的条件下依然能够总结经验教训,并且迅速做出调整,找出真正的应敌之法。
拿下兰州这座“攻不破”的铁城,真乃大英雄。
参考资料:
1、兰州解放战役及其重大历史意义——《军事文摘》2024年第7期71-76,共6页
2、彭德怀指挥兰州战役的台前幕后——《世纪风采》2012年第3期14-17,共4页
3、青海历史中的“马步芳时代”——《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第4期112-117,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