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本研究综述了CRC从腺瘤到癌症进展过程中的代谢变化,结合血液和粪便代谢组学研究,揭示了关键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及其在癌症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油酸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生长,而脱氧胆酸通过抑制MAPK通路具有抗肿瘤作用。基于17个关键代谢物,开发的早期诊断模型在测试中显示出超过9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无创筛查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此外,这些代谢物为个性化治疗和预防策略提供了潜在靶点。未来研究将聚焦于扩大样本规模、多组学整合和临床转化,以进一步提升诊断模型的普适性和效能。
本期「专家组稿」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孔大陆教授担任执行主编,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文鹏医生共同分享《解码肠癌密码:通过血液和粪便揭示腺瘤到结直肠癌的代谢之旅与早期诊断新突破》,为医者和患者提供更多参考。
专家介绍

孔大陆
▶ 主任医师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科主任
▶ 天津市政协常委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肿瘤学组副组长
▶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中国性学会结直肠肛门功能外科分会常委
▶ 中国老年医学会普外分会委员
▶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结直肠癌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主席
▶ 中国NOSES联盟会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癌委员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 天津市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副会长
▶ 天津市医学会外科学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副组长
▶ 北京肿瘤学会结直肠肿瘤分会常委

王文鹏
▶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科主治医师、博士
▶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访问学者
题目:解码肠癌密码:通过血液和粪便揭示腺瘤到结直肠癌的代谢之旅与早期诊断新突破
◾ 作者:王文鹏
◾ 执行主编:孔大陆
01
研究背景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据统计,CRC在全球范围内是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作为一种多阶段进展的疾病,CRC从正常的上皮细胞到腺瘤性息肉,再到浸润性癌症的演变过程通常需要10年以上,为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了重要的窗口。然而,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在中国,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西化,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上升。据《中国癌症统计2022》显示,2022年,中国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是肺癌(1,060,600例),其次是结直肠癌(517,100例)、甲状腺癌(466,100例)、肝癌(367,700例)和胃癌(358,700例),这五种癌症占全部新发癌症病例的57.42%。这一趋势表明,结直肠癌已成为中国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尽管CRC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但现有筛查手段仍然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
(1)结肠镜检查:作为当前诊断的“金标准”,结肠镜检查虽然准确性高,但具有高成本、侵入性强和依从性差的缺点;
(2)粪便隐血试验(FOBT):常用于CRC筛查,但敏感性较低,尤其对腺瘤和早期癌症的检测效果有限;
(3)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主要用于确诊和分期,无法广泛用于人群筛查。
近年来,代谢组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系统内小分子代谢物的学科,通过捕捉代谢网络